第127章 如此君王
“这件事我已经记在心里,放心吧。”
第二天早上。
于谦正在处理公务,宫里终于传来了圣旨,让于谦紧急进宫。
他立刻坐着轿子来到了皇宫,却被里面的宦官告知,在皇极殿相见。
于谦有些诧异,皇极殿一般是用来登基大典或者举行重大庆典的时候才会召见文武群臣。因为前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如果皇上只召见自己的话,一般会是在内阁的暖阁或者他的上书房,怎么可能跑到举行庆典的皇极殿前去接见呢?但是话说的很肯定,于是他只好按着一肚子的狐疑,跟着宦官来到了皇极殿。
到了此处,皇极殿上却有好多人了。
包括六部的尚书、内阁的首辅、辅臣,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卢忠,掌刑千户卢诚,东厂的厂公黄隆等人。
在门口金老太监金英亲自来迎接,拱手说道:“于大人率军大败蒙古军,劳苦功高,龙颜大悦。于大人可是拯救了咱们大明江山的第一人了,恭喜大人!”
于谦摇头说道:“公公谬赞了,是全军将士集体的功劳,我没有什么功劳的。却不知为何皇上要把面见的地点放在皇极殿?有什么讲究吗?”
“这个,嘿嘿,等一会儿大人您就知道了,皇上兴趣大的很呢!进去吧。”
于谦这才迈步走进大殿,进去之后,便见到景帝坐在龙椅之上,一旁坐着的是汪皇后。另一侧则坐着孙太后,在下手是内阁的几位大员和六部的尚书,都是核心中的核心。而且皇后和皇太后都来都出来了,这让于谦大感意外,赶紧上前躬身施礼:“微臣于谦,拜见陛下。”
景泰帝却没注意到他,正扭转身跟坐在旁边的汪皇后说话,叫着皇后的小名:“贞惠,昨儿个我得了个特别有意思的玩意儿,在我袖笼里,你瞧,可好玩了。”说罢要把袖笼里的东西拿出来给皇后看。
景泰帝才二十出头,以前只是个王爷,又从小贪玩,与世无争,只是因为哥哥英宗土木堡被蒙古军抓走了,太后强行扶他上皇位,这才当了皇帝,可天性喜欢玩却改不了,即便是金銮殿上,也是先顾着玩。
汪皇后见下面大臣愕然的表情,很是尴尬,赶紧轻轻推了景泰帝手腕一把,压低声音道:“皇上,现在在议事呢,——你现在是皇上,不是郕王,怎么又给忘了?”
景泰帝哦了一声,一拍脑门:“对对,‘朕’!不能说‘我’,得自称‘朕’,老是不习惯,——我说了我当不了皇帝,你们非要……”
汪皇后杏眼一瞪,声音低低的,却带着威严:“又不乖了是吧?于谦总兵官来了,在下面见礼呢,他可是大功臣,别冷落了人家!”
“哦……,哦?于谦来了?在哪呢?”景泰帝四下张望,这才注意到金銮殿台阶下躬身而立的于谦,忙清了清喉咙,坐直了身子,道:“于卿平身!”
于谦站直了要,侧身而立。
景泰帝很是高兴,眉飞色舞的说道:“朕已经得到捷报,说于爱卿你领军把蒙古军杀的四面溃逃,斩敌无数。蒙古大军现在已经逃往漠北,京城安全了,大人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你先把这件事情说说吧。”
于谦微笑说道:“其实也没什么可说的,这场战斗立功的将士不少,在呈报的嘉奖奏折之中微臣已经详细列举了,没有其他可说的。但有两个人,微臣要特别提一下,请大人着重嘉奖才是。”
景泰帝哦了一声,忙问道:“于卿家所说的是哪两个人呢?”
“第一,是原来礼部右侍郎陆城翰的嫡长子陆铭。微臣的退敌之策,背水一战,激发全军将士士气就是他所献的计谋。以前我们定的战术是坚守城池,等待援兵,那样的话后果只怕难以预料,而且绝对不可能像这次那样把盟军杀的片甲不留。所以这个献策献计的功劳,可算是首功。”
景泰帝说道:“很好,的确是居功甚伟。说实话,你把明军布在城外,这件事当时朕也是心里悬吊吊的,觉得太冒险,要跟蒙古军硬碰硬,但朕是用人不疑,所以相信爱卿你的判断,支持你的决定。但现在看来,你的决策是对的,果然背水一战激发了将士必胜的决心,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招太绝了。原来这一招居然是陆城翰的儿子陆铭的计策,朕一定要嘉奖于他。”
一旁的孙太后却摇头说道:“皇儿,嘉奖这事,要把事情全部查清之后再斟酌,切不可太轻率的表态。须知皇上金口玉言,说了可就不能改的,如果后面查出又不是这么回事,那岂不是儿戏了吗?”
景泰帝欠欠身说道:“母亲说的是。”
景泰帝又对于谦道:“你且往下说,还有谁?”
“这陆铭还有一件功劳,需要刻意的跟皇上禀报。”
景泰帝道:“他还有什么功劳?你先说来。”
“另一项功劳是,陆铭说他想好了大破蒙古军先锋军的良策,要在西直门实施。微臣相信他所说不是夸大,于是把防守西直门的重任交给了陆铭,并委任他为游击将军。当然这只是权宜之策,毕竟他是尚未有定论的罪臣之子。”
“但现在来看,这个决策是正确无误的,因为陆铭率领三千明军镇守西直门外,他巧妙的布下火阵,在蒙古大军杀入西直门的民居之后发动火攻。是用油水点燃之后,产生大量毒气,点燃民房又成了一片火海,使得蒙古大军根本没有办法逃走。”
“毒烟滚滚,蒙古兵士被烟熏倒,葬身火海。少数逃出来者都被我们三千儿郎给斩杀了,这一战蒙古二万前锋全军覆没。而陆铭将军率的三千儿郎基本上没有什么损伤,这大捷迅速传遍整个大军,这才使得士气大盛。当然,加上前期叶知秋判官斩杀了对方先锋大将孛罗,令全军将士群情激奋,士气大振。”
“正是由于这两件事,使得全军将士有了克敌制胜的决心。再加上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激励,我军主动出击,居然将蒙军打得大败,死伤过半,狼狈逃窜。所以这场大捷这两个人居功甚伟,尤其以陆铭的功劳最甚,因此恳请皇上重重嘉奖这两人。”
景泰帝不停点头。目光扫向站在两侧的几位心腹大臣:“您的意见呢?”
锦衣卫指挥使卢忠迈步出列,拱手道:“皇上,陆铭的功劳的确很大,应该嘉奖。但是有一点微臣要提醒皇上,陆铭父亲谋反的案子押后再审,尚未有决断,所以他现在仍然是罪臣之子。按照大明立法,罪臣之子是不可做官的,因此赏他些银两就是了。”
景泰帝皱了皱眉:“光给点钱这个不太合适吧。这么大的功,给点钱,不封官封爵,那以后还有谁替朕卖命啊?”
礼部尚书上官卿出列恭声道:“皇上,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皇上有心嘉奖,的确是理应如此。但规矩就是规矩,礼法不可废,既然咱们大明有这个规矩,他的功劳不如先记着。如果他爹谋反的案子将来果真平反了,那时再封官进爵也不迟。”
“不过这桩案子的确板上钉钉,只因天生异象,三司会审才押后再审。老臣不好多说,但是要加官进爵的确是与礼法不符的,还请皇上三思。”
景泰帝皱了皱眉,扭头望向身边的汪皇后。汪皇后望向身边的孙太后说道:“母亲的意思呢?”
孙太后微微点头:“我瞧两位爱卿所说倒是有些道理,毕竟这是规矩,不能坏了规矩。虽然这孩子立了这么大功劳,却也不能当官的。多赏他些钱也就是了,再把这件功劳记下来。就像上官大人所说,等到将来再说吧。”
景泰帝皱了皱眉:“他爹那案子就是查不清楚朕才决定押后再审,想不了了之,大家都知道。往后一拖再拖,拖到什么时候啊?赏罚不分明,岂不让将士寒心?”
他又扭头望向了身边的汪皇后:“皇后的意思呢?”
汪皇后则微笑瞧着于谦说道:“看来于大人是有他的主意的。不妨听听他的意见,希望皇上怎么赏赐再说。”
景泰帝立刻醒悟,望向于谦说道:“对对,你是总兵官,你对全军将士立功的情况最了解。如何赏赐也应该由你们先提意见,朕要听听,你觉得该怎么赏赐这陆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