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冬至

  中平元年冬,收拾了士族联盟之后,长公主府的势力大大扩展,冀州幽州三心二意的士族全被一扫而空,剩余的都变得极为听话,长公主府的政令也在两州为之畅通。
  此时,百万难民被黄巾送之北上,为展示诚意,黄巾军后撤出冀北各个郡国,而相应的,汉军这边,徐荣也在杨伊令下,减少高阳大营所屯军队,只向北在蓟县增加屯卫以做策应。
  黄巾如此识趣,作为回报,杨伊也暗中输送粟米给黄巾,虽然黄巾舍弃了庞大的人口之后,负担大大减轻,粮草上并不缺乏,不过这是一种姿态。
  输送军器这是不可能的,终究是敌人,杨伊不会去增加敌人实力的,粮草上输送也不多,只是一个姿态而已,这些粮草实际上就是直接发到难民手中,防止难民北上途中发生惨事。
  对如今势力横跨幽州、冀州的杨伊而言,能让她为难的也不多了,也就是并州的部分世家,也是士族联盟中的一员。
  为了防止商业通道被这些士族破坏,杨伊从代郡出一支兵马,侵占并州定襄郡部分地域以做前哨,充作威慑之用。
  并州杨伊能做的并不多,毕竟只是卫将军,军事上可以稍微逾越一些,也没多少人敢言语,这其实也够了,幽州各个士族被收拾,算是充作了杀鸡儆猴的道具,这个道具目前来看,还是十分合格的。
  相比起杨伊的些许不满,其实张角此时更难受,如今他着重防御北面,但是能做的却不多,其旗下大将一方在防御东面青州皇甫嵩所部汉军,一方在防御西面卢植、董卓所部,黄巾人才稀少,只防御这两个方面,就已经捉襟见肘了,他还得居于邺城调度,北面基本上是没防御的,北面汉军随时可以直捣邺城,这让张角很难受。
  他很清楚黄巾的战力,经过几番探查后,基本已经明了,北面的汉军是何等的强大,若是野战,黄巾毫无优势可言,哪怕是他的道法加成,也是如此,只好以难民为筹码,迫使北面暂时不能动手,获得喘息之机。
  要知道北面的汉军大将,可是有那关云长在,还有黄巾大将张牛角、张燕和那叛贼邵兵联手都不能奈何的赵云,这两个天阶战将一旦发动进攻,会不会直接打穿黄巾的粗陋防线,一矛捅到邺城。
  这是很可能的,张角对黄巾可没多少信心了,虽然还不足一年的时间,但是大起大落却让他明白,这治理天下,的确是一件极其难的事。
  ……
  高阳荒废已久,其实也算不上荒废,而是天下重心南移,从黄河以北移至黄河以南,如今高阳周边可是百废待兴,虽在冬日,可依旧热火朝天。
  确立此地为中心之后,以无数难民开始疏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等几条运输渠道,把冀北平原上几条大河连接起来,从而使分流入海的各河,在武清附近汇流入海。
  如今河水还未封冻,许多丁壮在上游伐木,以河水运输木料、木柴,不过在过几天就不行了,河流就该结冰了。
  北方的冬天,是极其寒冷的,这个时候,一般来说,这个时候的人都是缩在房子里靠抖、火塘御寒,不过随着杨伊的直接插手,使得如今北地汉民在冬日的采暖措施更加丰富了。
  土炕这种有原型可查的东西也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最开始是在辽东等地实行,并随即飞速向各处传播,盘造土炕也非什么困难技艺。
  随着火炕、火墙被发明出来,汉民身体健康,生活品质提升是一方面,也相应的增加了生产力。
  要知道,在此时的北地,冬日里冻死的可不是少数,所以各家不分贫贱,才多生多养,实在是这个时代,从出生能活命到成年,是一件概率不大的事情。
  陈曦正走访幽州各地的难民定居点,此时冬日,坞堡暂时也不好建立,只是准备下材料,等来年再建,各个定居点都还是粗劣搭建的木屋、土屋甚至是棚屋、草庐,能挡风就好。
  不过还好的是无一例外都盘建了土炕,男子多去采伐树木或者运输矿石,老人、女子、孩童则留守,留守时盘坐在火炕上编织竹筐篮子、麻绳,或者用坚硬木料打磨农耕时的器具,有些手艺精巧的,则是编织羊毛,草原上的缴获实在太多,如今东胡人只能是远离汉境了。
  这要是放在往年,北地的汉民大多恐怕都只能困居在家,缺衣少食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如今,只是缴获的各种牲畜,只是那些受伤的,就足够如今北地汉民冬日的肉食了,这一点,公孙瓒等人的功劳很大。
  公孙瓒据说正在酝酿对东胡人的最后一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杨伊也不会苛责,汉军如今都换穿了各式皮毛大衣,总不至于受冻,暂时由得他了。
  如今沮授、田丰等出身士族的文士,在之前被杨伊强令,调度天象,让北地严寒到的晚了一些,差不多延缓了一个月的时间,功劳也不小。
  审配盘坐在热滚滚炕上,直感慨:“陈将军功在千秋!”
  “民生艰难,不过力所能及之事耳。”
  陈曦也只能承担这个虚名了,他其实没有想到这些事的,是杨伊加以提醒,才让他“发明”出来的,虽然之前就曾采煤用,但是却没有考虑到民生所用,而这,也是杨伊麾下这些人欠缺之处,或者是这个时代的欠缺。
  毕竟,谁也不会在意小民,虽然知道小民的力量,但是真正的和小民一心的,实在是少。
  陈曦此时在辽西郡,审配此时为辽西郡太守,幽州的建制被杨伊做了更改,比如之前为照顾乌桓、鲜卑等东胡人设立的辽东属国,已经被裁撤了,并入了辽西郡。
  武帝元狩四年,武帝刘彻“遣镖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地,因徙乌桓人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这是乌桓人第一次大规模向南迁徙,当时为便于对南迁至五郡塞外的乌桓人进行监督管理,始置护乌桓校尉,秩二千石,拥节监领之,使不得与匈奴交通。
  此后,乌桓人与大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发生密切关系,乌桓人也与幽州汉人的居住区大大靠近,并且开始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朝发弯庐,暮至城郭”,有了定居生活及一些粗放农业。
  辽东属国则是元帝时期为安置、管理内附汉廷的乌桓人,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所在昌黎县。
  裁撤一个郡国并安置百万难民,就是以陈曦之智,也是大大耗费精力,这还是有一众名士辅助,此时陈曦面前摆着小桌,他铺开一卷书册正审视内容:“正南来的正好,这段时间里,此类琐碎政务令我厌倦。”
  审配探头来看,却是名册,编户齐民的名册。
  自秦王朝开始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国民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
  何谓“编户齐民”: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编户”;同时废除封建体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民,是谓“齐民”,总称“编户齐民”。
  在秦之前,商周时代是一个上下阶层森严的封建社会,一直到在平王东迁之后产生重大的转折;春秋战国征战连年,各诸侯国兼并不断,诸侯为求富强,开始设置户籍制度,主要为有效掌控人力资源,举凡男女老少悉要登录在册叫做“编户”。
  当时旧宗法制度下的“族长主管制”中土地与人民悉为该宗族财产所有的,而“编户齐民”将他们从森严阶级制度中重新解构、洗牌。
  而贵族没落后“采邑归公”,列国勤于控制户口、扩大徵兵,于是整顿行政区域,商鞅乃有“集小乡邑聚为县”之改革,强化行政机构以便于管理,原有贵族的权利被打散。
  汉之后提升到另一阶段,正式编入户藉的地主、自耕农、佣工、雇农等,进行赋税制度后,大汉能直接或间接干涉地方,县制社会渐趋普及,社会结构也正式从古典诸侯国的封建城邦转化成郡县制的集中社会。
  汉制“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比如编户齐民对国家的义务田租:三十税一;人头税有算赋:15-56岁120钱;口赋:7-14岁20钱;徭役:每年一个月,并戌边三日,戌边三日不去则交更赋(300钱)代役;兵役:一生服役2年。
  大汉的田租较轻,但人口赋税和更赋很重,除了基本的赋税外,还征收各种附加税,百姓还要为官服役,妇女也不能幸免,超期服役也很常见。
  这就给了地方士族豪强操作空间,隐瞒人口是很常见的操作,此时幽州瓦解了士族联盟,目前能做到的也就是到辽西郡为止了。
  东面的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也没有余力去插手改革了,对所有汉民实行三年不征并广而告之,如今方能把那些隐户编户齐民。
  如今陈曦主要负责就是此事,视察各地聚集点建设,只是督察就行了,审配看到,却也是一阵头大,这又是一件挖士族墙角的事,他不想插手。
  审配此时扬了扬手中的手册,表示自己也很忙,陈曦夺过来,发现审配并没有骗他。
  审配手册的内容是各地堡主报上来的汇集内容,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产生,一个是汉民抗令饮寒水、吃生食;另一个是外出伐木、打猎的人群发生争执引发的斗殴。
  这些小事都已经过相关军吏审判,现在上报审判经过和处罚决定,寒水、生食,很容易导致生病,此时民智未开,只能以律法强定,罚劳役。
  如今,杨伊以商通天下,南方稻米便宜,但是不宜保存,如今口食多以稻米,粟麦倒是稀少,稻米多有赏赐,基本上只要服役一日,就赐下三日之粮,甚至根据工位不同,多的甚至是十日。
  基本上能保证家家都有余食,这吃饱了,自然就会生出各种事端,陈曦越俎代庖,三言两语定下基调,非得拉着审配一起做编户齐民之事。
  审配无奈,也只能翻开书册审阅,此时他有些不解:“陈将军如今贤名传之天下,何不乘机招纳贤良俊秀充实幕府?”
  这些得罪人的事务交给手下去处理即可,何必拖累自身呢?审配很不明白,他也就是知道此时陈曦不会让他担责,才愿意相助,不然,说什么也不会接的。
  陈曦此时,却是苦笑,这招人也不容易,如今识字之人可以说是百中无一,而这些识字之人中,一大半都是出身士族,在燕国的时候,虽然着重培养,但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速成班培训成才的都被调入坞堡体系担任堡主去了。
  虽然之前有人投靠,但是陈曦考察之后,基本没几个入眼的,如今属下,还多是自己培养的。
  左右无外人,陈曦此时就直接说道:“我本以为入我门下的只是寒门子弟,不曾想他们都是世代簪缨,都是公侯子弟,却与我理念不合。”
  之前,随时都能和士族联盟决裂,陈曦根本不敢用士族子弟,投入自己门下的,都得几番考察,还得考察背景,方才能信用。
  一声长叹,陈曦仰头饮茶,之后道:“我本无偏见,只是世事不由人。”
  审配闻言,却也不好说什么了,虽然交好,但是体系不同,陈曦得长公主信重,所行之事,多为机密,而士族之人,凡事以家为先,双方理念分歧自然是很大的……
  如今长公主一意拆分世家豪强,让一个个大家族分门别户,也唯有少许几个得以保全,比如甄氏,当初燕国能迅速发达,得甄氏之力甚重。
  虽然是抢来的,但是中山甄氏倒也没有被灭族,全面参与进长公主麾下的商业体系后,倒是也立了不少功,甚至甄氏之女能和如今平贼中郎将赵云联姻,倒也恢复了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