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误入崖下村

  第一百零五章误入崖下村
  三天之后的下午,江一川三人走出迷林,来到了一个小村子,一路上有惊无险,倒也算顺利。此村,名为崖下村,整个村子全都建在一处巨大的山崖之下,山崖呈南北走向,顺着山崖之下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向北面的阳光大道。村子背靠山崖朝东而建,山崖上一条终年不断的溪流从天而降,横贯全村,向东流去。
  房屋样式多是江南民居,沿着河流两侧对称分布。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村子里小路青石板铺设,虽然有些狭窄,平常走走倒也没有什么,只是农忙时节有些不便,不过也还好,大家相互谦让谦让,也就好了。路虽窄,心宽就能畅通无阻。
  全村三十来户,全都是祖辈逃难至此的平民百姓,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养家糊口就够了,至于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管。今天是七月初十,对于崖下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全村无论男女男女老幼全都放下手里的活计,虔诚地祭祀他们逃难至此的祖先常文武先生。
  当江一川等人从山崖下边,战战兢兢地走进崖下村的时候,才发现一路上房子的门窗都是敞开的,门上似乎也没有挂上锁,有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的雏形。
  当走到一个转角的时候,江一川看见了一个大叔,个头不高,全身上下都是黑色服饰,黝黑的脸庞,深邃的眼眸,开裂的嘴唇都是一个农家汉子该有的模样。头发半长不短的,一条黑色的发带盘在额头上,肩上上系着一条白色的丝带,就好像有人去世了。
  大叔将手里的酒坛子放在了旁边的青石台阶上,慢慢悠悠地走了过来。江一川有些担心,右手过肩,伸进包裹里,将手握在了剑柄上,万一要是有什么突发情况,随时可以准备拔刀进行防守。
  大叔来到了江一川的身边,绕着三人转了一圈,手一会儿抠抠头发,一会儿蹭蹭下额,有些疑惑地问到:“你们三个是哪家的娃娃,我在村子里似乎没有见过你们,全身上下脏兮兮的,该不会是滚进泥塘里去了吧。”
  江一川见大叔没有恶意,壮着胆子笑嘻嘻地说到:“大叔,我们不是村子里的。我们兄妹三人跟随父母亲来到山上打猎,一不小心和他们走散了,在丛林里面像无头苍蝇乱闯了七八天,今天才意外地走进进村子里,还望大叔指条明路,让我们走出去,和父母汇合。”
  大叔有些恍然大悟地说到:“嗨,我还说是什么大事呢。你们今天算是来着了,我们村子里正在祭祀祖先,大摆宴席,既是对祖先的纪念,也是秋收之前的大团圆。只不过,你们这样的样子要是被人看见了,怕是要被人笑话的,跟我回家洗洗身子,换身衣裳再说吧。”
  江一川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到:“大叔,不必了,我们只是路过之人,没必要叨扰村子里的人,您还是给我们指条路,让我们出村子去吧。”
  大叔拉着他们三个人的手说到:“哎,赶路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的,吃饱喝足了,明天早上大叔亲自送你们出去。再说了,你们在密林之中走了七八天了,怕是还没吃上一口热乎的呢。咱们村子常年不见生人,今日相见,那就是缘分,走,跟我回家去。”说完,拉着三个人的手就往家里走去。青石台阶上的酒坛子放在原地倒也没关系,这里的人民风淳朴,没有人会对它有什么想法的。
  江一川三人没有办法,只好跟着一起去了,路上,江一川出于礼貌,先行介绍了自己三人,而后对着大叔问到:“大叔,不知道您叫什么,该怎么称呼呢。”
  大叔回到:“我呢,叫常山,你们叫我常大叔就好了。我家到了,进去吧。”说完,常大叔走进屋里,拿出了一个木盆和布巾,紧接着提出来了一桶水,倒在木盆里,让三个人洗漱干净。
  洗漱完毕之后,常大叔从房间里找了三套自己孩子的衣服,递给了江一川,让他们进房间里面换上。其中女孩子的衣服是新的,前两天刚刚裁剪的。不一会儿的功夫,三个人从房间里面出来了,人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简单梳洗之后,全都露出了本来的面目。江一川是英俊的少年,江一阳是可爱的孩童,至于小娅,天生丽质的美人胚子,三个人学着常大叔的样子进行装扮,看着就像是本地的人。
  常大叔有些打趣地说到:“哎哟,要是你们是我孩子的话,将来长大了,说不定,提亲的人把门槛都给踢破了也说不定呢?”
  小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到:“常大叔说笑了。”
  常大叔摆了摆手,回到:“哎哟,看我这性子,平常跟人开玩笑习惯了,竟然忘记了咱们小娅还是个小姑娘呢,也怪大叔啊,嘴没个把门的。既然都已经梳洗好了,咱们就走吧,这会儿,饭菜应该已经弄好了,咱们去就可以吃现成的。我也偷了一会懒,再不去,怕是要被其他人开玩笑了。”
  大叔一手拉着一阳的小手,一手牵着小娅,一川抱着青石上的酒坛子跟在后面,默默注视着路上的一举一动,甚至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张残缺的地图,一旦有事,随时找准路线开溜。
  从大叔家出来,走过南边的青石路,穿过村子中间的石拱桥,再走一小段路,就已经来到了摆宴席的地方,祠堂前一片不是很大的空地,也就摆得下二十来张桌子,足够容得下全村在一起的吃饭的了。
  祠堂坐北朝南而建,依着北面的台地,比空地高出一丈,青石一层一层地将地基打牢,左右两侧有台阶相连。祠堂建造得虽然有些简陋,确是高耸壮观,四根将近一丈半的柱子撑撑起整个屋顶,顶上都是黑色的瓦片,北面用木板镶好,其余三面全都是空的,方便族人前来祭拜。
  板壁上贴着模模糊糊的一张人物肖像画,蜡黄的纸几乎都是残缺的,看不清人物模样。画的下面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竖着一块牌位,牌位上写着“常文武之灵位”,旁边靠着一柄有些生锈的宝剑,剑鞘几乎都被虫蛀了。灵位前有一个香炉,专供上香的。
  空地上摆满了桌子,每张桌子上都坐满了人。就在入口的地方垒起了几个简单的土灶,上面的铁锅里都煮着一大锅菜,都是热乎乎的,特别是汤锅里,沸腾的滚汤,与这炎热的夏天有些格格不入。总共八碗菜,几乎都是应时的,新宰的两只六十多斤的野猪做了两份菜,一份炖猪脚和一份爆炒瘦肉,新鲜的猪肉,配上生姜、蒜苗和一些山里特有的作料,最能够保存猪肉的鲜美;一份炸制野鸡肉在热油里面沸腾,刚宰杀的野鸡,清洗干净之后,简单的腌制之后,用热油炸制外酥里嫩即可装盘出锅;眼前的河里,有不少鱼,虽然只有巴掌来大,一斤来重,确是山间泉水滋养的,特别的鲜美,好吃的红烧鱼想必没有人会拒绝的;一份干煸豆角,田间地头自己亲自栽种的食材,用新鲜炼出来的猪油炒制,加上点简单的调味品,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一份凉拌木耳,是最开胃的,山林里刚刚采摘的木耳,配上酸菜。炎热的夏天,会让人丧失食欲,而酸酸的味道最能刺激味蕾,让人食欲大增;都是硬菜,一份绿油油的水煮瓜尖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早上新掐的瓜尖,油汤里简单的汆汤之后,待油汤再次沸腾起来,就可以上桌了;难得的开荤,吃得倒是很丰富,只不过有些油腻了,吃完饭之后,一碗清甜的南瓜汤是最解腻的。八道菜,有荤有素,搭配合理,虽比不上城里的,却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看见常山带着三个小鬼进来之后,守在灶台边的一个满脸油腻腻的汉子拿着锅铲,有些戏谑地说到:“常山大哥,嫂子都还在这里帮忙洗菜呢,让你回家拿一坛酒,这么会的功夫就带着三个小鬼来了,你这从哪里造出来的小人。”
  旁边的其他汉子也都是哄堂大笑,倒也没有恶意,只是寻开心而已。常山无所谓,早就习惯了彼此间的开玩笑,江一川三人就没有那么自在了,一个陌生环境里,被人调侃,有些不好意思,脸都通红了。
  常山发觉到了江一川三人的脸色变化,赶忙解释到:“老幺,你个小兔崽子拿我寻开心也就算了,居然还把话头迁到了小孩子的身上,怕是欠收拾了。近些天,弟妹的心情应该不错,没让你跪搓衣板,身上的皮子又开始痒痒了是吧。”
  又是一次大笑,笑得老幺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赶忙背过去,用锅铲搅动面前的炖猪脚,一句话就被噎得哑口无言了。
  旁边一个脸被火烘烤得通红的汉子,解开身上的围裙,走了过来,蹲在地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三个小鬼,有点疑惑的问到:“常山大哥,这三个小鬼是谁啊,怎么,这么快就忙着给你家小子找媳妇了。”这句话一出,小娅原本就通红的小脸蛋基本上就红透了,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常山对着眼前的汉子说到:“你小子也老大不小的了,还跟着老幺一样没个正形,这三个小孩是我在村子里遇到的,他们在山里迷路了,误入咱们村子,这不,我就把他们带来了,给他们找口热乎饭吃,明早再送出村去。”
  旁边看热闹的人听见了,自然也就没有多问。这个时候,从人群中间走来了一个围着围裙的中年妇女,她是常山的妻子,个头不高,有些微胖,面色黝黑,都有些晒伤了,双手粗糙,看着样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农家主妇。
  常山赶忙将孩子交到了妻子手里,简单地交代几句之后,匆匆走到了祠堂上,向村长大人简单地交代一下情况,毕竟村子来了生人,这是必要的。至于江一川三人,则跟着常山的妻子来到他们的座位上坐好等着开席就行了。
  三天的赶路,终于能够好好休息一会儿了,遇上这么一个小村子,算是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