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一国对于一人宣战!
这一道消息犹如惊雷一般,一下子便传遍中原大地,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毕竟以一国对于一人宣战,这样的事情,亘古未有。
从这一刻开始,再也没有人小视嬴季昌了,虽然他们都清楚,嬴季昌之所以斩杀燕国护国者,是因为慎到等人。
但,这些人听嬴季昌的,这意味着嬴季昌拥有了屠天一的实力。
一时间,中原大地之上,风起云涌。
不论是江湖之中,还是诸国之中,对于嬴季昌都列为头号大敌,谁也没有想到,当初的小小少年,如今已经成为了恶龙。
纵然是一国之君,也不敢小觑。
在这一刻,天下诸国,对于秦国的实力,重新考虑了。
他们都清楚,嬴季昌是秦国少公子,嬴季昌的实力便是秦国实力的一部分,这一瞬间,诸国都觉的没有攻秦是明智之举。
他们不一定就惧怕嬴季昌,但是拿一国社稷与一个人斗,输了国灭身死,嬴了也不光彩。
“不愧是秦国少公子,如此胆略,如此魄力,中原大地自春秋开始,还没有那一个人猖狂到不在战场之中屠王。”
赵种双眸如炬,对于嬴季昌屠王的消息,他并不认为是假的,因为他接触过嬴季昌,自然清楚对方的桀骜不驯。
“君上,这一次嬴季昌屠王,而燕国对于嬴季昌宣战,我们要不要趁火打劫?”廉青眼中光彩夺目,此时他有些踊跃欲试。
这件事,不论是在江湖之中,还是在朝堂之上都掀起了惊天波澜,特别是燕国护国者被杀。
这对于赵国而言,将会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先不急!”
赵种沉吟了良久,对着廉青:“这一次,燕国对于嬴高嬴季昌宣战,秦国必然会对燕国宣战。”
“让我们的人时刻关注秦国反应,恐怕秦国护国者,以及秦国江湖势力会协助嬴季昌!”
“诺。”
点头答应一声,廉青神色肃然,他心里清楚,嬴季昌终究不是一个凡夫俗子,不光是本身可以屠天一境界的盖世强者。
而且对于秦国影响极大,十有八九秦国会出兵。
一念至此,他突然觉得这个时候的中原局势,因为嬴季昌一个人搅浑了。
……
“君上,燕国对于少公子宣战了!”黑玉走进书房,对着刚刚用过餐的嬴渠梁,道。
“燕国对于三弟宣战?”
这一番话,吓了嬴渠梁一跳,他是秦国君王,自然清楚一国之力有多么的强大与恐怖。
骤然之间,嬴渠梁长身而起,直视着黑玉:“发生了什么事,本公要最详细的密报!”
对于嬴季昌,嬴渠梁与赢虔寄予厚望,他们都清楚,嬴季昌有潜力成长为当世第一高手,这是他们秦国最后的底蕴。
此刻,听到燕国对于嬴季昌宣战,嬴渠梁想的不是嬴季昌犯了什么错,而是担心他安危。
“君上,少公子在燕国风雪之地遭遇燕国守护者堵截,但是燕国守护者姬无命被少公子等人斩杀,从而燕候大怒。”
“但是,这件事最起始之时,不是燕候揪着不放,而是少公子被燕国的刺杀激怒,屠王!”
这一刻,黑玉也是感慨万千,不知不觉间,曾经弱不禁风的少年,已尽成为这个时代,数一数二的强者。
“君上,现在燕国集结大军,对于少公子出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黑玉心下有些纠结,燕国太远了,就算是真的毁灭了燕国,这件事也不能让秦国得到最大的利益。
闻言,嬴渠梁沉默了。
其实他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毕竟在秦国与燕国之间,距离太远了,隔着一个魏国就像是隔着一个时代。
但是,燕国对于嬴季昌宣战,这件事必须要应对。
“去将长史甘龙,左庶长嬴虔找来!”
“诺。”
秦国不是嬴渠梁一个人的秦国,他必须要集结所有的力量,才能达到最大的震慑。
一念至此,嬴渠梁前往了黑伯居住的小院。
“黑伯,对于少公子想要屠王这件事,你老怎么看?”
嬴渠梁清楚,这件事之上,黑伯的态度很重要,毕竟除了大秦三军之外,唯一能够参与这一场争锋的便只有天一镜界的高手了。
而秦国举国上下,他能够使唤动,而且与嬴季昌有关系的,只有黑伯一人,至于花满楼,他只能让夫人去请。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少公子已经成长到了这个地步,不仅是修为绝世,跟随者更是法家立地封圣之辈,这份霸气,也是以前没有的。”
黑伯从小院之中走出,对着嬴渠梁感慨,道:“现在,唯一能够参与这一场战争的只有老夫与花满楼;秦国底蕴不能动,秦国三军也不能动,这样的距离太遥远了,不利于孤军悬师千里。”
“而且秦国与魏国势同水火,我们必须要防备对方的偷袭,所以,这一次老夫前来吧,还有君上联系一下百花楼!”
“嗯!”
点了点头,嬴渠梁对着黑伯深深一躬:“这件事就拜托黑伯了,剩下的我会解决!”
政事堂。
这一刻,长史甘龙,左庶长嬴虔已经到了,就等嬴渠梁一个人了。
“臣等见过君上!”
“两位不必多礼!”
嬴渠梁伸了伸手,对着嬴虔以及甘龙,道:“今日本公召集两位前来便是商议少公子意欲屠龙一事。”
“燕国的守护者已经陨落,与此同时,江湖之中群雄蜂拥而起,两位说说,在这件事上我秦国的态度,我嬴姓公室的态度?”
闻言,甘龙心中微微凝重,他可是清楚,嬴季昌便是嬴姓公室的潜龙,如今已经开始腾飞,这样的人杰,太过于妖孽,注定会压制一个时代。
心中念头闪烁,甘龙对着嬴渠梁:“君上,臣以为当让少公子稍安勿躁,现在的秦国根本不能与天下为敌,更何况燕国与魏国之间,关系匪浅。”
“臣望君上以秦国为重,令少公子返回栎阳,平息这一场争锋,让秦国避免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