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而骑在马上,虽然旗帜飘扬,沈清平也能看清这五千兵马的样子。也就是孙承宗车阵的具体形状,从大的范围来说,整只军队成倒立的曰字形,中军是当中竖立的一竖,这一竖的两边填充着骑兵,最后方则是粮草、箭支等后勤辎重。
而在局部来讲,是以一冲十六辆车为单位组织,车上架着红夷小炮,一辆车有一正一副两个泡手,后面跟着连个弓箭手,两个钩镰墙手;在往他们后面是四个火神枪手,而骑兵作为压轴的兵种则集中起来放在车阵的后面。
沈清平感觉这样搭配是很合理的,这样战斗中可以各自组织成一个小圆,利于作战。
而对于安装上钢丝网的军车,却像是一排移动的长城,这样的效果沈清平很满意。当然见到这个情景,袁崇焕更是满意——这样外围竖立起钢丝网,不仅仅是不阻碍视线,给士兵心里上的安慰,有利于进攻;更能为里面的车阵争取准备时间。
‘哒哒’的马蹄声里,孙承宗心里虽然依然焦躁,但对这样的效果还是暗暗颔首;而所处钢丝网中,下面的士兵却是最高兴的了……
锦旗飘展,马嘶车转,一行军马滚滚直奔广宁。
……
驻马领在并州的西南侧,前往广宁并不和并州一个方向。
如同孙承宗和袁崇焕所料,得到孙承宗的首肯后,求功自信的驱使下,阎鸣泰回去后,第二天一早就早早的拔营而去。而他所领的卫所军眼看着募兵轻而易举的捞功,心里早已是急不可耐……这在无形中加快了速度。
犄角口是从停驻马领通往广宁的必由之路。之所以叫犄角口是因为这里的地形东西两条山脉向是牛的犄角,不过两条犄角的距离比较宽而已,所以叫做‘口’。
此时通过‘口’远远的已经可以看到一片平坦土地上的广宁城,而广宁城后,从燕山山脉汇流而下的大凌河水,在春天的阳光下波光粼粼……
这在阎鸣泰所带领的卫所军眼里成了银光!
而其实广宁成之所以建在这个位置,是以前蒙古和明军博弈的结果。广宁城原来是大明和蒙古的互市所在地,当初在蒙古的要求下在此地选址建城氏,大明要建在犄角口里,蒙古怕战事起时被包了饺子,不同意,而是要求建在大凌河北岸,这下大明却不同意了,原因同上——这背靠大凌河没有退路。
两方都互相防一手,所以最终彼此妥协就建在了大凌河南岸。
“大人,咱们是否冲过去?”万有孚现在兼当阎鸣泰的参赞,建议道。
前面一片坦途,斥候回报在前面也没发现后金兵,万有孚有些急不可耐,当然急不可耐的不仅仅是他一个,可以说五千卫所兵各个都是如此,万有孚说话之时,围绕在阎鸣泰身边的千户、百户,军中参赞都目光灼灼的看向了他,迫切之情,溢于言表。
阎鸣泰此刻的心情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孙承宗毕竟还没下军令,他心里有些顾忌,因此听了万有孚的话后,他捋着胡须迟疑着。
万有孚倒是明白阎鸣泰的心思,见此,催促道:“大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何况现在正还打它个趁其不备……”
说着万有孚自以为此言很得兵法,眼中精光闪动。
临敌之极,重要关口最能显示一个人的气魄和能力,此刻阎鸣泰的本质就纤毫毕现了——他‘这这’着依然拿不定注意。
而就在这时孙承宗派来的传令兵已经来到,军情如山,那传令兵顾不得一身灰尘,被引领着来到孙承宗身边之后,更不知道此时的场景,一抱拳,直接说道:“禀报巡抚大人,孙大人传令让大人的军队原地待命,加强警备,后金可能已有准备。”
传令兵话音刚落,场面一片死静,同时一股愠怒的火焰在众人心里‘腾腾’的上升,而火焰最大者却非阎鸣泰莫属。
“卑鄙老儿,出尔反尔,众目睽睽,戏吾如孩童……是可忍孰不可忍,再忍还有何颜面!”阎鸣泰越想越恼,心里碎碎念,白净的面皮慢慢涨红。
“大人,斥候回报明明没有埋伏,而且鞑子兵正攻扎模特,我军现在士气如虹……”万有孚压抑着怒气,提醒着阎鸣泰。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出发,直攻广宁城。”
片刻后,阎鸣泰腰间佩剑与嘶吼同发,长剑直指广宁城。
……
此时后金兵并没有全部聚集在广宁城,城墙上虽然旗帜招展,巡逻的士兵不断,但军队早已被分作三路,其中两路各一千骑兵已经埋伏于广宁城后东西两翼,城中只有一千兵马——这也是范永斗的建议,街不能放弃骑兵的机动性!
而此时岳托的求战的心情其实和阎鸣泰手下的将士一样迫切……
五千兵马声如巨雷滚滚而来,早已惊动了暗中藏在树林里的斥候……“报,明军来犯。”斥候急促的传报声落入岳托的耳里,他‘刷’的一下站了起来……
阎鸣泰含怒发军,眼看距离广宁城还有五六里地,广宁城中依然没有动静,见此,他估计后金兵要么撤退了,要么兵力少要固守,这令他信心大增,同时在心里把孙承宗骂了个半死,更想着大胜以后,再见到孙承宗时他的表情,而就在这时前面响起了‘呜呜’的号角声。
阎鸣泰文官出身,来此一年又没赶到战事,故而没听懂后金兵号角声的含义,还以为是预警呢;而万有孚却是在辽东厮混了很多年,这急促而沉闷的、嘟嘟‘声曾让他午夜惊魂,所以他一下子就听出了这是后金兵进攻的信号。
“不好!”
没想到孙承宗所说的话居然是真的……惶恐之中万有孚一拉缰绳,对着阎鸣泰喊道:“大人,大人,快列阵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