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捞了快一天鱼,除了忙得抽不出时间的人外,大家都跑去看。看到那一网下去,多多少少的都会捞起一些鱼来。最大的草鱼和鳙鱼都有十斤一条,那鲢鱼都有五六斤一条,就明白,那是存塘的鱼。把最大草鱼和鲢鱼挑出来,再把小的和鳙鱼放到水里去。
  大家就发现,那些小的草鱼和鳙鱼,都有两斤多重一条,有少部分不会少于三斤;鲫鱼差不多三四两一条。都明白,那是新放的鱼苗呢。这才三个来月,就长这么大了,大家就赞叹,还是这草投放得足啊,草鱼吃饱了就长得快。那么多草鱼拉的粪便,把那鲢鱼、鲫鱼和鳙鱼都喂养得长得也快。
  李放看到那些鱼的长势,笑得很开心。这过几个月,在猪肉空挡时,就真的把这鱼捞出来,开始上市了。不能让那些连锁店光卖豆制品,得让这鲜美的鱼惊艳那些消费者的眼球。
  王山葵、王莹等人也是笑得很开心,看着那些肥美的鱼,都觉得,李放回来带着大家创业,真的是比在机关里呆着要强多了。要不然,他们什么时候能见到这喜人的场面呢。
  在他们高兴的说笑着时,街上村的支书徐旺生笑呵呵的赶来了,作为街上村长的杨正新,跟在他后面。
  徐旺生冲李放高兴的打招呼,李放微笑着和他握手打招呼。
  “什么西风把你们吹来了啊?”王山葵明知故问的笑道。
  “听说你们今天捞鱼,我们来看看。哎哟,你们这鱼养得,像是吹气球一样吹出来的啊。这时候,就长这么大了。”徐旺生很夸张的笑道。
  “李放,你不是办的养猪场吗,这怎么还养起鱼来了。还这么会养鱼,半年时间都没有,长这么大了。少说都有八九斤一条啊。”杨正新惊讶似的说。
  “是存塘的鱼呢。不是今年的新鱼。”王山葵笑道。
  “哦,是存塘的鱼啊。我说呢,这才多久,就长这么大了。”徐旺生笑道。
  “今年的草鱼和鳙鱼也有两三斤一条了。那些就是今年的新鱼。”王莹很得意的笑道。
  徐旺生和杨正新听了,就迷惑了。看那些鱼,像存塘的鱼,也不像是存塘的鱼。对于他们来说,新放的鱼,这才几个月,是很难长到这么大的。他们那些鱼,一年到底都还只长这么大呢。可是想到他们这小水库,每天要投放不少的草,把草鱼喂饱了,草鱼的长势可能是要快得多的。就像喂猪,喂饱了,肯定长得快。
  王山葵就说:“你们是来买鱼啊。我们是捞着自己吃的。不卖呢。”
  “不卖你们自己分着吃啊。”徐旺生笑道,他听说了樟树脚村在办场,说一起过端午节呢。现在成为了铁铺乡的惊天新闻了,他却是装不知道。
  “一起煮了吃,不是分了吃。”王莹笑道。
  李放不做声,就站在傍边笑着。心里明白这两个的来意。是见他们不跟街上村谈合作办酒厂的事情了,他们坐不住了,就主动找来了。就看看他们怎么说?
  等他们说笑了一阵子,徐旺生果然是提出了今天来找他们商量办酒厂的事情。问他们还办不办酒厂?
  “办啊,肯定要办酒厂。不过,你们那条件,我们不答应。”王山葵笑道。
  “哎哟,你们现在是家大业大的。有能力就帮帮我们吧。”徐旺生笑道。
  “徐支书,我们和你们合作,就是在帮你们了。你们占了百分之七十五的大股份,我们只是占百分之二十五小股份。这个你们都不同意,我们可以到其他村去办酒厂。”李放平静的说。
  “你到其他村怎么办酒厂啊。只有到街上村办酒厂方便啊。”杨正新笑道。
  “我可以到光洋村去办酒厂啊。那里靠近国道,离市里也近一些。我们以后的酒也是往市里销售的。”李放淡淡的说。
  他觉得这徐旺生和杨正新不是真正的办事的人。他想带着他们脱贫致富,但是也不会任他们贪婪。
  自己就是出计策,帮助销售。投资的事情那当然是谁受益,谁就投资。而自己的计划就是通过办酒厂来帮助街上村的那些贫穷人家脱贫致富。街上村虽然是全乡最好的村,但也是在街上的那些人家日子比别人过的好,是自己的房子可以在赶集的时候租给别人做生意,还有门口的位置,可以租给来卖东西的人做生意。要么就是自己做生意。除了集市上的人家,那街上村其他的不在街上的人家,就没有他们好了。全村也有百分之四十的人家还处在贫穷状态。就是街上也还有几户人家。
  就是那些不属于贫穷户的人家,除了少部分真有钱的,大部分还是经济拮据呢。
  这酒厂办起来,按照养猪场的发展,两年内,就可以带动街上村的那些贫穷户脱贫。那他们想赚钱,肯定要他们自己投资。不能别人投资,去给他们赚钱。而资金自己完全可以帮助他们贷款到位。不可能自己村的乡亲,投资去给他们受益。
  徐旺生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笑着说:“你到他们那里,他们就是同意投资那么多钱的。也是没有钱投资的。”
  “去贷款啊。我可以帮他们贷款。像我们村子一样,每家每户认定一份贷款。”李放认真的说。
  “这个就别说光洋村了,就是我们村里大家都不会放心的,怕亏掉。我们也不敢。”杨正新忙说。
  “那你们回去吧,不要谈了。我们到光洋村去办酒厂。我不相信他们像你们一样保守。”李放当即淡淡的说。
  他觉得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能信用街上村支书和村长职务的呢。跟这样的人谈,他们就是想坐收渔利,还是冲着他李放是个大好人来的。以为他会为了帮他们脱贫,按照枫树村那样的来要求合办酒厂。
  而枫树村不同。那是人家有一批做豆腐的能工巧匠,这技术就是一种资本。还有,是自己每天把大豆做成豆腐卖,豆腐渣喂猪,效果差不多,而那豆制品是多出的收入了。
  酒厂呢,能办就好,不办也行。再说街上村,没有自己的特长可以代替投资入股的。
  “这样吧,我们出三分之一的投资,你们出三分之二的投资。好不好。多了,我们真的不敢做。再说,我们的地也算股份的吗。”徐旺生想了想说。
  李放看了看徐旺生和杨正新,拿起手机,打给了王新河。然后,他对王新河说:“王书记,我想和街上村合办一个酒厂。但是,他们现在的村支书和村长啊,胆小怕事,又想占小便宜。你看,是不是把街上村的支书和村长,换思想开放的,有胆有识的人来干呢。”
  李放当着街上村的支书和村长的面,打了这个电话,把王山葵都惊得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