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家书一封期早归 二

  “这位是……?”
  陈燮进来时蹇守智还来不及介绍,忙上前道:“此是内弟。”
  “王星平。”少年拱手道。
  “哦?”陈燮闻言眼睛一亮,“可是在赤水河边一人助喇嘛们灭了上百番贼的王星平?”
  一回重庆陈燮便听了不少半年多来本地的‘新闻’,其中就有关于这位王星平的各种段子,今日看到少年样貌又听了介绍便鬼使神差的脱口而出。
  王星平无奈的一笑,心道这都给传成了什么样子。
  倒是蹇守智笑道:“小平你名声在外了。”
  王星平不以为然,“市井中胡乱传说罢了,当不得真。”
  陈燮闻言却来了兴趣,拱手道:“原来果然是你,尚未请教贤弟的表字。”
  “小弟表字天成。”
  陈燮此时才又仔细端详起来,“当真是一表人才,不想却是蹇兄的内弟。”
  “柔之你如何忘了,蹇夫人的娘家就是姓王。”又有人在旁提醒。
  “蹇兄结亲都过了多久了,如何记得清。”
  陈燮说完便像是为了证明人人的记忆都不会太好一般对王星平解释,“族叔祖的名讳是实功,不是功实。”
  回答让王星平略感尴尬,但模糊的记忆反而有些清晰起来,大体上的确没有记错。
  如今陈燮带回的这本医书的确是以前在课本上曾被提起过的那本中国古代外科著作之一,只是王星平把作者的名字给记反了,不过话说回来,若是没人念出书名,他还当真想不起来这个名字,没想到《外科正宗》居然是今年成的书。
  虽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而言《外科正宗》并不算是多么高明的医书,就连《本草纲目》中都还收录了不少迷信的糟粕。但从此世而言,有人能够安下心来在外科领域著书立说,并将其整理出版,便已经是难得了。
  因为一个意外的话题挑起了话头王星平与陈燮也熟络了起来,其他人没说几句便又将话题扯回到这天气来了。
  家中做着茶叶生意的沈清任道:“说来也怪,近些年的天气是益发的怪异了,连着我家这茶叶生意也是不好。”
  严士鈜闻言笑道:“是了,年前有回听说令尊还拿着开水给茶圣头上浇了个透,也不知有没有用。”
  做茶的商家往往都要供奉一尊茶圣陆羽的瓷像,生意好时便泡上一碗好茶供奉,若是生意不好便以开水浇灌偶像,以为‘煞神’之意,实为胁迫勒索仙家的手段,也是后世茶宠的起源。王星平先前听说过农人祈雨不成也有以荆条抽打龙王像的,盖中国传统中的迷信还是像在与神仙做生意一般,听起来便有几分有趣。
  陈燮也道:“不光四川一处,我这回去南京时路过江西便是大旱,回来时江西又遇上了大水,一路又是逆流着实不好走,听说在鄱阳湖岛上种桔子的农户因为大水的缘故就有断粮饿死的。”
  “看来今年秋后是难吃到江西的蜜桔了,可惜。”
  江西蜜桔的口味冠绝当世,建昌府南丰县的出产更是贡物,每年都要经南直隶采办送往北京大内,是以驰名。但若是果农受损如此之大,想必到了九、十月间这蜜桔的价钱就要涨到天上去了。
  “听闻广西今年也是大旱,入秋后广西的狆贼想必又要祸害到外省了。”
  “天灾固然是一桩,也还有人祸,今年南京市面上的辽参价钱可是翻了一倍还多。”
  “怎么会涨得这么多?”
  一旁的王星平闻言却道:“是因为辽东的局势不稳吧?”
  “哦?天成你知道?”见面之后王星平第二次给了他不俗的印象,开始居然知道远在江南的叔祖名讳,如今还道出了辽东的局势。陈燮也算是走南闯北了几回,并不似读死书的学究,关于王星平的传言虽然会恭维几句,其实并未当真。不过自己引出的话题才刚刚开了个头这位少年便给点破了,惊讶之余陈燮又提起了兴趣。
  “邸抄上看来的。”王星平轻描淡写,拜后世的历史知识所赐,他才得以从简单的邸抄中勾勒出了东北的局势。
  而此刻后金的那位天命汗努尔哈赤则正带着他的主力攻在东海女真各部攻城略地,兵锋所向更是早已越过鞑靼海峡踏上了库页岛的土地,从全国各地纷乱的信息中搜检出来关于辽东的只言片语已经表明,这个大明最大的威胁公开发难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了,重庆这里天远地远还好,但商人的嗅觉从来敏锐,既然当地的特产已经涨价,这局势还会好么?
  没等陈燮继续问话,王星平反而问起,“那不知陈兄到底进了辽参没有?”
  “怎么能不进,家中还指着这参做富户的生意,更况辽参也不好作伪。”
  “作伪?”
  “对,荠苨【注:沙参的一种,此时常被奸商冒充人参】和人参愚兄自问还能分得出来。”
  “只要是真的就好,星平先恭喜柔之学兄了。”
  王星平想着辽东局势,这辽参的价钱只会越来越高,但陈燮却是不明就里。
  倒是一旁的候居光来了精神,对王星平打趣道:“说起这造假,也就药行之中最多,天成想必不知,不如让柔之兄好生说说。”
  王星平道:“其实这药材造假我倒是听过一些。”
  他心下暗道比起后世的各种玩出花来的手段,大明奸商的这点伎俩实在是算个屁。
  众人闻言一喜,“天成说来听听?”
  于是王星平便将这些日子流连市井之中从各处听来的关于那些挂着‘南北道地川广生熟药材’牌子生药铺的段子讲了起来,什么以酸醋洗过的臭黄冒充雄黄,以黑醋煮过的山嵂根冒充巴戟天……似乎这大明的假药贩子像是跟醋对上了眼。
  听王星平说了几样,陈燮益发的敬重这位少年的博闻,道:“天成说的还是死物,我从南京回来路上还听说活物也有做伪的。”
  原来有捕蝎的药商,将捕来的蝎子装入罐中在日下暴晒,再将青泥与蝎子喂食,待蝎子吃饱了湿泥便用猛火焙死,为的是增加份量,但这样一来便少了药性,好在也好分辨,但凡是颜色赤红的蝎子多是此法制成。
  就如每一次与蹇守智的朋友们高谈阔论一样,陈燮虽是第一次与王星平见面,却也被他的学问风度折服。
  王之麟向来对这个本家小弟也极有兴趣,乃问道:“天成爱读邸抄,不知这几日还有什么趣闻么?”
  “趣闻倒是没有,不过昨夜看到最新的邸抄上有饶抚军提请开铸新钱的奏章。”
  “饶景晖到任了?”严士鈜问道。
  这回是杨煦开口,“到任有些日子了,不过这提奏倒是没听说。”
  “我也是刚刚看到。”
  “说了些什么?”
  “还能是什么,我猜还是老生常谈,可在川中推行铸钱难啊。”李星耀在旁不知是帮腔还是调侃。
  王星平笑道:“其实此事说难也难,但要是说透了,其实也易。”
  众人闻言先是一凛,继而一起问道:“天成有何高见?”
  这些日子的表现,王星平有什么观点都不会让这些学兄们轻视了。
  “也不是什么高见,不过是以理推之。”
  一直没有说话的林培厚心道这王星平听说不是阳明书院的弟子么,怎么心学门生也说起程朱的东西来了,但细听下来便发觉是自己想差了。
  “川中缺钱,其实全国各地都是一般,柔之学兄这半年在南直游历,那里想必也是一样。”
  这话倒是不假,如今的大宗货物贸易,十宗中倒有九宗都是白银交易,剩下的也是实物,铜钱除了小额的零售倒是极为少见了,况都还是城市的情况,乡里就更不会有了。
  得到了陈燮肯定的回应,王星平继续说起。
  “自宋季以降,中国便从来都缺钱,宋时还好,各朝都在铸钱,而本朝铸钱却是绝少。”
  “何故啊?”
  一阵停顿之后王星平自己解答起来,本也不是什么秘密。
  “宋时的富户便有将铜钱埋入墓中的做法,自那时天下间铜钱便越来越少。”
  “到了国朝嘉靖以后,海贸渐兴,铜钱更是流入海外。”
  “东海的朝鲜、琉球和日本,国朝的铜钱俱是一例通行,听闻那日本国中有一位右大臣便是将永乐通宝的图样直接印在了军中大旗上,以张延揽之意。”
  织田信长的名号想必在座的几位没人能够知道,况且以此时风俗,应该称呼平信长才对,王星平故意以官位相称也是便于众人理解,当然在日本以永乐通宝绘于军旗的不止织田信长一个,但却是信长最为有名,故而王星平以之说事。
  “还有南洋土邦,以安南、暹罗、爪哇等国最爱明钱,又有人私熔旧钱铸造器物贩于外夷,盖因钱价不及铜价罢了。”
  这一条也是事实,到了此时,如永乐等钱的铜料价值远高于钱价本身,故而将铜钱熔炼后重铸器物贩卖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尤其是私冶的炉户多有参与,所有刑法也照样不少人去做。
  “可诸位想过没有,大明肇始用的既不是铜钱也不是银子。”
  终于有人想起,“星平说的是宝钞?”
  “的确,诸位可想过区区一张桑皮纸何以抵得足贯的制钱?”
  马上便有人反驳,“可自太祖后,官府滥发无度,这宝钞便一天不如一天值钱了。”
  “的确,不过那日又与阳谷先生【注:叶联芳的号】说起京中事时听他提了一些滇地的风俗来。”
  陈夑道:“阳谷先生?可是前任巴县令?”
  蹇守智道:“正是叶公,先前柔之听来的市井传闻其实是叶公的女婿做下的,他女婿许成名是赤水卫指挥使,这次来重庆迎叶公回乡顺便料理产业,在客船上与小平相识,偏偏又遇上了番贼打劫贡使。”
  “这么说倒是巧了,不过想天成的见识居中也定有不少功劳。”
  王星平谦虚道:“小弟不过侥幸,也幸而有许公和家丁相助,小弟才活得这条性命。”
  林培厚忽又想起,“阳谷先生致仕前是在刑部的云南司吧?”
  他是个有心科途的,对于本地有涉的官员总是记得醒目。
  “的确是在刑部云南清吏司,早前说是去年就要致仕,因为考察的缘故又给留用了一年,着实是辛苦。”
  林培厚闻言笑道:“天成可能不知道,云南司可算得清闲了,多半也是因为要致仕的缘故才被调了去。”
  “载德学兄何以如此说?”
  王星平叫着林培厚的表字问道。
  “那是当然,云南是边远地方嘛,官员只需考察不用朝觐,是以虽然也是麻烦不过只要地方的考语和揭帖便可一例定夺了,却是少了不少关碍,堂官也轻省。”
  “咦?还有这种规矩?”不过王星平想想也是,云南天远地远,估计来回一趟京城就得一年时间,功夫都耽搁在路上,也就不要想什么治理地方了,就是不知贵州有没有一样的规矩,回去时倒该要打问一下族叔。
  王之麟在旁催促,“载德兄休要打岔,天成刚才想要说的是什么事情?”
  王星平闻言恍然,道:“其实是说滇中使用贝币的事情。”
  若论钱制,西南诸省之中,四川多用茴银,贵州则是茴银兼以盐布,而独云南是沿用贝壳作为交易货币,自春秋战国至今从未更易。但云南本就产铜,布政司也曾几次试图在本省鼓铸货币,王星平这样一说便有人记起来二十年前云南乡试中‘策论’一题便是在说财用、铸钱了,可最后却还是以失败告终。
  “滇中产铜,人民却都用贝,各位学兄可知缘故?”
  见众人无话,王星平乃道:“星平以为还在一个信字。”
  “‘民无信不立’嘛……”
  众人正想着这话,却见小六从外面进来递过一封信来。
  “少爷,家中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