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正式屯田
楚王府,项羽的书房内,此时,蒯通正拿着几块竹简有条不紊地向项羽汇报着什么。
项羽听了后,神色微凝,当即问道:“蒯通先生,屯田所需的粮种以及谷物生长期间需要赈济给百姓的粮食,是否已经购置妥当?”
蒯通将手中的竹简放在一边,恭敬回道:“大王,昭屈两家近来利用自身渠道,在江北共购得粮食十万石,加上楚地各郡县的存粮,大楚用来应付屯田的粮食近有三十万石,可谓是绰绰有余。”
项羽满意地笑了笑:“好,既然万事俱备了,那你便下达公文,通知各郡各县从明天起,正式推行屯田。”
蒯通眼眸中散发出璀璨的光芒:“属下领命!”
屯田一旦实施,就可以让千千万万没有田产的楚地百姓,以及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流民能够生存下去。
这是造福百姓的大仁大义之举,蒯通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分外有干劲。
项羽眼中也散发着莫名的华彩,那次去拜访安智途中遇到流民的场景,给了项羽很大触动。
它让项羽明白,简单的发发善心,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什么也改变不了。
派一日之粮容易,派给百姓一生之粮困难。
既然有心行善,何不将好事做到底,给予百姓一生之田。
思绪流转,项羽口中喃喃:“屯田啊屯田,不知在这个时代,会引起怎样的震动!”
第二天,一个消息如一阵风般,在整个楚地传开。
官府出地并租借粮种、耕牛给百姓种田,收获的粮食,官府与百姓四六分帐。
粮食还没收成的时候,百姓生活所需粮食由官府先垫借,等收成后,再相应地扣除。
这样的屯田政策一传开,整个楚地立马为之震动。
楚地没有田产的百姓与流民欣喜若狂,争先恐后地向官府报名、要地。
楚地各处府衙人潮汹涌,在确认屯田的消息是真的后,所有没有田产的楚地百姓与流民,就好像在深渊中找到了一条能重回光明大地的绳子,都发了疯地想要抓紧。
要不是各级官府早有准备,安排了军队维护秩序,恐怕官府都要被冲撞得不成样子。
楚地没有田产的百姓分到田地后,直接借用官府提供的耕牛、种子,开始耕田、播种。
普通流民则在楚军将士的指引下,到被分土地附近,有规划地开始建造房舍。
如此细致、妥帖的安排,让没有田产的楚地百姓和流民不禁流下泪来。
在此之前,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官府不但为他们准备好了粮食,更准备好了建房子的材料。
有房子住,有粮食吃,这本是成为流民后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却触手可及。
一时间,所有流民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脸上也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时候,流民中只要是男的,无论是小孩,年轻男子,还是老人,都在为自己未来的小屋出一份力。
而妇女们则一边流着感动的泪水,一边拿着官府配发的粮食,准备灶火,开始做饭。
吴县城外的某处流民营地,项羽为了了解屯田开展的第一手信息,在蒯通、陈平、安智等人的陪同下,正视察屯田的施展情况。
走着,走着,有流民认出了项羽,他们相互吆喝着,向项羽围了过来:“大王在这里,大家快过来,咱们给大王跪下磕头!”
只片刻功夫,数千流民便聚集到了项羽身边,他们虔诚地朝项羽跪下,每一次叩头,力度都极大,整个大地都仿佛要被他们叩破。
看到此情此景,项羽心中涌现浓浓的满足与自豪。
穿越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项羽除了思考如何在秦末乱世活下去,便是臆想带着麾下文臣武将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皇朝。
可今天看到的这一幕,却让项羽明白,除了追求雄图霸业外,尽可能地为普通百姓谋福祉,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努力平复下激荡的心情,项羽一边搀扶靠得最近的老人,一边朗声开口道:“诸位父老乡亲无须多礼,快快请起!”
“本王既为楚国之王、楚地之主,那就该为诸位父老乡亲的生计考虑。”
“你们如果真的心存感激,那就辛勤劳作,打理好自己的田地,这便是对本王最好的回报!”
项羽中气十足,洪亮的声音在四周传开,流民们顿时骚动起来。
大部分流民仍旧在磕头,不过,一些流民若有所思,缓缓起身回应:“诸位,大王对我们的大恩,只凭三跪九叩还不够。”
“换句话说,大王真正需要的,不是我们连连跪拜叩谢,而是我们辛勤劳作,打理好官府分配给我们的田地!”
“我们是大王辖下之民,我们将地种好了,就能为官府,为大王提供更多的粮饷,这才对大王有些许帮助。”
知恩图报,这是大部分古代百姓心中有着的美德。
在不知如何报答项羽的情况下,他们心怀感恩之心,便将这份报答,化作了真诚的叩谢。
现在,项羽和部分聪明人告诉他们,要想真正报答项羽,便种好官府分配好的田地。
有了报恩的目标,他们便不再一味叩拜,渐渐站起身来,暗暗告诉自己:好好种粮,以报大王。
回城途中,陈平心中生出许多感慨。
在刘邦麾下,陈平见识过不少刘邦施予的‘善行’,当时,他觉得刘邦仁义无双,乃是当世明主。
可现在看来,那哪里是‘善行’,那只是刘邦在张良、萧何策划下的作秀。
既然是作秀,那它的主要目的便不是为广大百姓谋福祉,而是为了收揽人心。
当然,比起大部分连作秀都不愿的诸侯,刘邦确实英明不少。
可与真正愿意为百姓谋福祉的项羽相比,刘邦的格局又低了不少。
这又从另外一个层面暗示陈平,尽心为项羽效力,不但可以与张良争一争长短,夺名、取利,还可以为广大百姓谋福祉,获得心灵的升华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