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中原战乱

  崇祯七年二月初二,天策军的捷报,便被送达京城。
  五日后,又一批天策军的献俘队伍,进入山海关城,沿途不断宣扬着“大捷,我天策军锦州大捷,战斩奴酋洪太!”
  “此战,我天策军斩杀奴酋镶红旗旗主德类格,正黄旗旗主阿山,汉红旗旗主耿仲明……”
  “我天策军光复大凌河城,小凌河堡,广宁城……”
  “我天策军阵斩奴满洲八旗四万余,汉军旗三万余……共计斩杀俘获奴贼十三万!”
  “沈阳侯正率领大军,继续追击,直捣沈阳!”
  ……
  除了将士们自己宣扬,这一次还找了很多嗓门大的农户,给他们赏钱,让他们跟着一起吆喝,声势浩大,让沿途的百姓们都能听到,得知天策军这一连串的大捷之后,无不为之欢腾。
  尤其是关内曾遭受鞑子蹂躏的府县,无不为之欢呼雀跃,己巳之变带来的伤痛实在是太大了,不少人现在都还会做噩梦,现在奴酋死了,奴贼也死了十几万,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奴贼再来侵扰了。
  甚至,一些遭受鞑子侵害的百姓,还在家中为孔有德建立了生祠,日日供奉。
  天策军的威名,迅速传播开来,以往朝廷宣传的天策军乃是大明的反贼,在憨厚的百姓们看来,一定是朝堂上有奸臣作祟,污蔑天策军,这样一支消灭鞑子,保护百姓平安的军队,怎么可能是反贼嘛!
  ……
  不过,崇祯皇帝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此时,崇祯皇帝正在西暖阁内批阅奏章,不过从他的表情来看,显得格外的烦躁。
  突然,他把正在奏章扔了出去,刚好砸到一个太监的头上,但他不敢有任何抱怨,急忙将奏章捡了起来,重新放好。
  “废物,这帮废物,钱钱钱,就知道要钱!”
  崇祯忍不住怒骂道,刚才这个奏章又是来要钱的,崇祯自己都没钱了,哪来的钱给他们。
  不过这不是他发火的主要原因,之所以如此易怒,主要是担心辽东的情况,也就是对天策军与鞑子的决战,这场大战虽然跟自己没啥关系,但他还是迫切的希望得到结果。
  不过,无论是是哪一方赢了,他都不会太高兴,因为这两方在他看来,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若是天策军赢了,说明他们的实力又增强了,比起昌乐之战,又增强了不少,朝廷剿灭起来更加的困难。
  昌乐之战,虽然明军惨败,但天策军基本都处于防守态势,而这次跟鞑子打,天策军不但有防守,还能主动进攻,若是在这场决战中击败鞑子,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实力已经比鞑子更为恐怖了。
  而若是鞑子赢了,朝廷解决山东残存的天策军倒是不难,但鞑子可就不好对付了,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支能够与鞑子在野外作战,还将其击败的军队,若是鞑子再度入寇,兵临城下,自己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在崇祯看来,最好的结果就是鞑子和天策军拼个两败俱伤,最好把辽西的天策军全给灭了,鞑子自身再损失个十几万人,如此一来,朝廷对付他们就更轻松了。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崇祯也知道,这种可能性虽然有,但真的不大。
  这个时候,王承恩从西暖阁后边走来,看了看门口的小太监,喊道“皇爷,奴婢王承恩求见!”
  “进来吧!”
  王承恩进来了又关了门,来到崇祯皇帝面前,看着崇祯还在批阅奏章,开口道“皇爷,辽东那边有消息了!”
  听到这话,崇祯急切的问道“快说,到底是谁赢了?”
  王承恩有些激动的说道“此战,天策军大捷,战阵奴酋洪太,另斩杀奴酋多人,消灭奴贼十余万!”
  听到这话,崇祯猛地一震,手中的红色毛笔掉落,红色的墨汁飞溅的到处都是,连崇祯的龙袍都给染上了一些红点,但崇祯根本没有在意。
  鞑子败了?皇太极死了?斩杀路贼十余万?
  崇祯死死的盯着王承恩,希望能从他口中得知确切的消息,如果来报信的不是他的大伴,他会怀疑这又是一起故意糊弄他的假情报,但即使是王承恩说的,他还是有些怀疑。
  据他所知,天策军在辽东的兵马不过六七万人,加上长岭山之战的损失,也就剩下六万多人,而鞑子倾国而来,满洲八旗,汉军四旗,蒙古四旗,一万多朝鲜兵,还有外藩蒙古诸部,野人女真兵,总的加起来有二十万,是天策军的三倍多。
  天策军是很能打,但鞑子的实力也不弱,以一打三,居然能消灭十余万奴贼,还斩杀奴酋洪太,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真得。
  但天策军前一次的长岭山大捷,那首级,那俘虏的奴酋杜度,都不是假的,他们又不靠朝廷的赏银过日子,也不需要朝廷的军饷,犯不着欺骗自己啊。
  “皇爷,千真万确,外边都传开了,而且天策军的献俘队伍已经出发,宁远的锦衣卫已经来报,说亲眼看到了天策军的献俘队伍,首级比上一次还要多得多!”
  听到这些,崇祯也算是松了口气,还好不是鞑子赢了,虽然他也想消灭天策军,但只要天策军赢了,就不在会有入寇京畿的威胁了,而天策军必然也遭受了不晓得损失,等到中原流寇平定,就可以着手对付天策军了。
  “你们都闪开,老夫要见皇上,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喜啊,你们别拦着啊……”
  此时,外面又传来一阵激动的声音,崇祯很快就听出来了,这是户部尚书侯恂的声音。
  “让他进来!”崇祯吩咐道。
  侯恂一进来,便迫不及待的说道“陛下,大捷啊,陛下!”
  虽然有王承恩的汇报,但崇祯还是希望从侯恂这里得到确认“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侯恂端正仪态,开口道“陛下,我大明沈阳侯,山东总兵孔有德,率领天策军与东虏浴血奋战,在毛家岭,紫荆山南麓,锦州城,小凌河西岸,女儿河平原等多个战场,重创东虏,斩获奴酋洪太首级,战阵奴酋五万余,俘虏七万余!东虏已全线撤退,沈阳侯亲自率军追击,意图光复沈阳!这里有沈阳侯的亲笔报捷文书,还请陛下过目!”
  侯恂的兴奋溢于言表,虽然这事儿跟他没啥直接关系,但一年前跟天策军的谈判,他跟孔有德拉关系,看来选择是对的。
  崇祯接过文书查看,果然上面有关于此战的详细奏报,从战斗开始当天,到发出奏报的时间为止,几处战场上的情况都写的清清楚楚,包括斩杀多少人,俘虏多少人,消灭的是鞑子哪一部的兵马。
  后面还附有斩杀和俘虏鞑子将领的名录,牛录章京以上级别全部收录,有一些崇祯甚至还听说过,虽然让他说他可能说不出来,但看到名字就有一丝熟悉的感觉。
  最后,孔有德表示,献俘队伍已经出发,自己身为天策军统帅,将继续追击,直捣皇太极老巢,争取一战而定。
  崇祯看完这份奏报,久久不语,上面的每一句话都震撼了他,让他心惊不已。
  万万没有想到,满万不可敌的鞑子兵,居然也被成万成万的屠戮,一战消灭十余万人,这天策军的实力,是何等的恐怖啊。
  事实上,这份奏报也掺水了,孔有德倒不是像普通明军那样为了骗功劳,而是为了宣扬天策军的功绩,以前给崇祯的奏报都没吹牛皮,这一次吹一波大的,估计他也会相信。
  此战截止到他发奏报的时候,斩杀和俘虏的鞑子数量为八万二千余人,他走报上说的是十三万,也就往上加了百分之五十,不像普通明军,杀一百个就敢吹成杀敌三五千。
  当然,些这份奏报也不是为了给崇祯加威望,而是为了传播天策军的威名,让天下百姓知道,天策军是何等的强大,同时让崇祯明白,天策军的实力究竟几何,震慑一下他。
  效果确实不错,崇祯确实被震慑住了,而且上面明明白白的说了,奴酋首级和俘虏,都会被押送进京,加上前两次献俘,让崇祯并没有怀疑这份奏报。
  虽然天策军赢了,以后更加不好对付,但相比起鞑子赢了这个结果,崇祯还是倾向于天策军获胜。
  毕竟天策军再怎么说也是汉人,而鞑子与禽兽无异,相比于跟禽兽打交道,跟人打交道要容易多了,就算最终也没办法灭掉天策军,顶多给他封个王也就是了。
  “皇上,大事不好啦!你们快闪开,本官有重要军情禀报,耽误了你们可担待不起!”
  就在崇祯考虑着以后怎么处理跟天策军关系的时候,门外又传来一个声音,也是冲着看门的太监喊得,崇祯也听出来了,这是兵部尚书张凤翼的声音。
  听到张凤翼口中的话,屋内顿时就安静下来了。
  崇祯再度狐疑的看着王承恩和侯恂,怀疑这俩人联合起来欺骗自己,锦州大战,并不是天策军胜利了,而是鞑子胜利了,不然这张凤翼怎么会说大事不好了?
  “请张爱卿进来!”
  张凤翼进来后慌忙行礼道“陛下,大事不好了,闯贼于三日前攻陷襄阳,襄王被那闯贼所杀,其妻妾亲眷,连同贵阳王,长山王登一众郡王宗室,皆被闯贼所害!”
  襄阳被攻破了?
  听到这句话,朱由检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天策军大败鞑子如果说是个喜忧参半的消息,那这个消息就糟糕的无以复加了。
  良久,崇祯才怒斥道“襄阳被攻破,襄王遇害?卢象升和左良玉呢,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襄阳自古就是军事重镇,位于南阳盆地的南端,汉水之南,控制着进入江汉平原的门户。
  历朝历代,为了防止南阳盆地出现割据政权,都将襄阳和南阳划分到两个行政区,防止朝廷的封疆大吏割据,尾大不掉,就像与四川风速,人文更为接近的汉中,被划分到陕西一样。
  从卢象升上任湖广巡抚之后,一支都是坐镇襄阳,拦截试图进入湖广和四川的流贼,重兵云集。
  而现在,襄阳这样的军事重镇,居然被攻陷了,不仅如此,还是被闯贼攻陷的。
  之前一连几个月,都是有关闯贼的捷报,左良玉和卢象升追着闯贼打,将原本近十万兵马的闯贼,一路打的剩下两三千人,逃进了深山。
  结果这才不足两个月,闯贼居然把襄阳给攻下来了,这让崇祯怀疑,是不是卢象升,左良玉,联合张凤翼等人欺骗他,讳败为胜,杀良冒功。
  张凤翼连忙解释道“陛下,那闯贼不知从何处弄到了数门红衣大炮,又有大批精良的盔甲武器,击溃了左良玉所部兵马,又趁着襄阳防卫空虚之际,直取襄阳,才会导致襄阳被攻破,现在卢象升已经率军回援了!”
  崇祯一阵晕眩,不但襄阳被攻破,还死了个亲王,外加一大堆宗室,他必须要去宗庙告罪了。
  但当务之急,还是要解决高迎祥这个逆贼,崇祯大声喊道“传旨下去,内阁所有阁臣全部到平台,商议对策!”
  ……
  时间拉回到十余天前,被围困在大洪山中的高迎祥出山后,连克云梦,应城,孝感三城,军队重新壮大到万余人,而坐镇宜城的高迎祥的消息后,便水陆并进,南下剿贼,以免闯贼为祸江汉平原。
  而高迎祥则趁着这段时间,加紧训练和扩充军队,勤加操练,增加闯军的实力,辽宁商号卖给他们的武器虽然好用,但也得有人用才是,而且这些精良的武器和火炮,大部分都给了老营,那些新兵还必须要用大刀长矛与明军搏杀。
  此外,高迎祥也认识到了,自起兵已经六七年了,各路农民军数量加起来有几十万人,却还是经常被明军追着打,主要还是纪律太差的问题。
  所以,不单单要训练他们的战斗水平,还要加强纪律,必须要做到人人服从命令,否则顺风仗还好,一旦逆风就全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