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排队枪毙
旋即下令集中火力,轰击天策军的火炮。
但效果并不理想,天策军的火炮都是分散使用,每一处只有三五门炮,汉军旗的火炮虽多,但精度不够,只能集中攻击某一处。
而天策军的火炮移动便捷,往往他们刚刚调整好了射击角度,天策军的火炮便移动到前方来了,又需要重新瞄准。
抵达一处新的阵地,天策军的云飞炮便迅速开火,炮手们丰富的经验和火炮性能,使得射击精度远远高于汉军旗的火炮。
“汉红旗,全军压进!”耿仲明韩吼道。
双方的炮兵实力不在一个档次,继续任由天策军前进,双方火炮对轰的话,恐怕等到了火铳交战距离,自己这边阵型就被打乱了。
现在的情况,直接冲上去,利用兵力优势与天策军对战,才是上策。
同时,耿仲明也传令给马光远和石廷柱,让他们二人率军跟上,准备直接碾压过去。
虽然耿仲明在后金资历最浅,但他带去的红衣大炮和工匠,让后金不但拥有了铸造红衣大炮的能力,还利用红衣大炮攻克了旅顺这座重镇,拔掉了一颗钉子,很受皇太极其中,所以这一次决战,汉军各旗,与耿仲明号令为准。
随着耿仲明的命令下达,汉红旗也摆出相对严整的队形,向天策军逼近,而马光远和石廷柱,则并没有立即下令跟上。
他们军中火铳的装备比例不如汉红旗,火炮更是少的可怜,所以并不打算跟汉红旗一起,去挨天策军的第一轮猛烈攻击,他们打算等汉红旗承受最初的火力,然后再率军压上,好摘桃子。
不过他们在汉红旗开出二三十丈后,还是下令出击,不然单单凭借汉红旗,恐怕难以抵挡天策军的攻势,万一汉红旗溃败了,自己所部兵马也会被连累。
耿仲明怎么都没想到,都这个时候,马光远和石廷柱还在玩小花招,心理已经开始问候马光远和石廷柱家的女性了。
但现在已经主动出击了,就没有再缩回去的道理,一旦阵型乱了,到时候恐怕又是一场大溃败。
战前耿仲明所部拥有足足一万四万人,当时他带过去的兵马就不少,更何况还有一些原本辽东的归顺兵马也划归汉红旗,兵力时分的充裕。
不过经过鞍子山一战,损失了不少兵马,但后续皇太极征调余丁之后,也补充了不少,现在总兵力在一万一千人左右,其中火铳兵在六千人左右。
哪怕天策军步兵也只有不足六千人,耿仲明还是很虚,毕竟天策军的火铳之犀利,他是知道的,也亲眼见识过,缴获的几支天策军射击的效果。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孔有德是怎么搞出这种犀利火铳的,当初自己还在登州时,可从没听说过这种火铳啊。
但现在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三倍多接近四倍的兵力,就是用人命来填,也能压垮眼前的这支天策军前锋。
这次决战中,汉军旗的定位很明确,就是依靠火器消耗天策军的兵力,主力决战还得看满八旗的,只要击溃天策军的这支前锋,他们的任务也就算是完成了。
汉军三旗相继出击,都被沈炼尽收眼底,但并没有做出任何调整,而是下令继续前进。
三个营五千多人的天策军步兵,依旧保持着整齐的阵型,稳步向前,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
终于,在靠近到汉军旗阵列六十丈左右时,沈炼大喝一声“停止前进!”
随着令旗挥动,所有小阵几乎同时听了下来,冲上空望去,就像是两排整齐排列的砖块一般。
“第一排,前进两步!”
“举枪!”
“瞄准!”
随着沈炼一连串的命令下达,最前面一排的战士们,纷纷向前迈出两部,然后完成所有的准备动作。
“保持阵型!”
望着天策军停止前进,耿仲明也硬着头皮下达命令。
这才走出数十丈,阵型就有些散乱了,如果是他们主动进攻,天策军位于防守位置,恐怕还没走到天策军面前,整个队伍就散掉了。
这个时候,汉军旗的火炮已经不敢开火了,如果继续开火,很容易落到自己人头上,不得不把目标转移到天策军护卫在两翼的骑兵上,不过效果并不怎么好。
而天策军的火炮分布在各个小阵之间,依旧可以走走停停,肆无忌惮的开火,这个距离无论是开花弹,散弹,链弹都能打的到,但还是以开花弹和散弹为主,可以更多的杀伤敌人人员。
“开火!”
沈炼一声令下,军鼓雷动,密密麻麻的枪声随即响起,前排顿时硝烟弥漫,对面汉红旗的阵列中,突然扑倒两百多人,惨叫声也随即响起。
燧发枪的威力和射程远比火绳枪要大,这么说也不对,其实威力和射程,算是一种性能,那就是子弹的出膛速度,初速度越高,射击距离就更远,携带的动能更大,其穿透力和威力也更高。
近六十丈的距离,燧发枪可以轻松打到,不过精确度就没法保证了,但数量弥补了这一缺陷。
虽然经过汉军旗的炮火打击,但第一排仍旧有近九百名火铳兵开火,而对面的汉军旗二鞑子,前排也有一千多人,六十丈的距离单兵射击单个目标,命中率恐怕不足两成,但集中射击群体目标,效果就不一样了,有时候瞄准的是甲,但子弹飞到乙头上,也算是命中了,提高了命中率。
这也是排队枪毙战术的初衷,看起来挺蠢的,但实际上确实根据这个时代的武器性能,做出来最有效的战术。
“不许开火!违令者斩!”
耿仲明也被这一轮齐射下了一跳,但旋即大声下令道。
天策军的火铳能隔着近六十丈射击,他军中的鸟铳可打不了这么远,现在开火,只会做无用功。
望着己方倒下了两百多人,他头都大了,真是风水轮流转啊。
之前天策军前进,己方炮火攻击,现在是自己率军前进,天策军原地攻击,而后者的攻击更为致命,之前一炷香的时间,自己的火炮才干掉对方不足三百人,而天策军这一轮齐射下来,己方的伤亡就突破两百人了。
而天策军的火铳手们,射击完毕后便停在原地,掏出子弹袋中的纸壳弹,熟练的将其装填如枪管内。
这也是毕懋康的成果之一,以往装填的时候,都是先用火药瓶倒入一定量的火药进枪管,然后塞入弹丸,再用通条捅几下,将其压实,步骤繁琐,而且因为装药量的不稳定,使得射击效果没办法保证。
为了是装填速度加快,装药量更稳定,毕懋康就参考火炮的药包,搞出了纸壳弹这种东西,就是用纸将固定量的火药包起来,撕开后全部倒入枪管内,再装入子弹,不需要斟酌用药量的问题,极为方便,而且还能延长枪支的使用寿命,降低炸膛的风险。
但这个法子还是有些繁琐,毕懋康便更进一步,将子弹和火药一起装入纸壳内,装填起来极为方便,也就是纸壳弹。
随即,第二排火铳兵上前,对着正在逼近的鞑子兵又是一轮齐射,相较于前一轮,战果又提升了一些,汉红旗阵列已经产生了不可抑制的混乱。
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战斗方式太过残酷了,虽然在皇太极的命令下,汉军四旗都进行了这个战法的训练,但那只不过是训练而已,真要到战场上实地运用,很多人都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嘭!”
一声突兀的枪响传来,一个正在呵斥部下稳住阵型的牛录章京,声音戛然而止,软绵绵的倒在了地上。
“嘭!”
又是一声孤零零的枪响,一个分得拨什库应声倒地,鲜血从脖子中喷涌而出,他死死的按住自己的脖子,但都无济于事,随着一阵阵抽搐,渐渐没有了动静。
“嘭!”
“嘭!”
……
随着一声声没有节奏的枪响传来,一个接着一个的汉军军官倒下,基本都是被击中了要害,当场死亡。
这不寻常的情况,很快就被耿仲明获知了,这些枪响都是孤零零的,不像齐射那般声势浩大,而倒下的往往都是己方的军官,毫无疑问,这是天策军在有针对性的射击,想必是有一批射击技术**的神射手。
耿仲明传来各部,军官务必注重个人安全,小心天策军的神射手的射杀。
这些汉红旗军官的接连死亡,自然是天策军狙击手的功劳。
成立至今已经一年半的狙击手部队,活跃在天策军的每一个战场之中,长岭山之战,便到处都闪耀着他们的身影,这一个多月来的小规模冲突,他们的身影也不停地出现在战场上,其中一些还与侦骑一同出动,不断地狙杀鞑子的军官,传令兵,炮手等。
虽然他们只有一个大队的编制,但地位相当之高,几乎和普通步兵师一个级别,而且直属于孔有德一个人管辖。
在战场之上,他们只接受孔有德一个人的命令,不受其他军官的安排和指挥。
比如这一次,沈炼带的三营步兵中,就夹杂着两个小队的狙击手,他们两三人一组,列阵于小阵侧翼,与步兵一同前进。
但战斗一旦开始,他们便不需要再与普通步兵保持阵列,可以自由选择开火时机,射击位置,自行决定前进或者后撤。
而他们的目标,就是敌人的军官,现在只有一些牛录章京和分得拨什库级别的军官暴露出来,他们便对这些军官进行精准射杀,削弱他们的组织能力。
其实不少狙击手都盯着耿仲明在,只可惜耿仲明一直稳稳的呆在军阵后方,身边又有众多的亲兵护卫,他们一直都没有可乘之机。
狙杀仍在继续,但汉军没办法停下脚步,只得不断前进,不过军官们收到耿仲明的告知知道,也开始注意隐藏自己的身份,军官们的伤亡开始降下来。
从六十丈拉近到三十丈,这短短的三十丈距离,对于汉红旗的士兵就如同一条死亡之路,自己都不知道啥时候会被干掉,但又不得不前进,后方督战队的大刀上已经染上了鲜血,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能或者从督战队的大刀下逃跑。
终于,在挨了天策军足足四轮齐射过后,汉红旗的将士们,总算是跨越了这如同天堑般的三十丈路程,抵达了射击位置。
“砰砰砰……”
汉红旗的还击开始了,虽然他们手里的鸟铳还是火绳枪范畴,技术水平也完全不如天策军,但其面对没有披甲的天策军火铳兵,却依旧有着不俗的杀伤力。
随着一连串的枪声响起,天策军前排也倒下了不少人,即使战斗意志再强烈,但剧烈的伤痛依旧让他们发出七里的惨叫,在地上不断地翻滚。
随行的医疗兵迅速将他们拖到阵线后方,进行救济救治,但医疗兵的数量还是太少了,面对排队枪毙战术带来的伤亡,显得捉襟见肘。
天策军的火铳兵是打完原地不动,后面准备好的一排上前,所以战线在不断向前推进,双方的距离也在不断拉近。
汉红旗两轮齐射过后,马光远和石廷柱的兵马,也抵达了射击距离,加入战斗。
但隐藏的私心,让他们没有将全部兵马投入对天策军的攻击,麾下的精锐兵马都被预留在后面,等着抢功劳。
但当看到前方交战的情况之后,他们不由得有些后悔了,天策军的火力太猛了,没有精锐压阵,很容易就会崩溃,但这个时候想要把精锐调集上前,只会引发更大的混乱,现在也只能继续这么打下去了。
双方的齐射,一轮接着一轮,每一轮射击过后,便会有一条长长的硝烟带腾空而起,弥漫在整个战场上空。
天策军虽然人少,但武器,士气,战士的射击水平,战斗意志,心理素质都要远远强过汉军旗,使得伤亡比汉军旗要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