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登基称帝
此时的刘飞燕已经怀孕七个月了,而在田怀的调养下,貂蝉的不孕之症也治好了,只是尚未怀孕。
三十万青州兵在秦州四岛轮流屯田训练,吕布预计今年秋收之后,秦州的存粮将多达秦州兵民三年之用。
文臣在李儒的统领下不断整顿吏治,加快建设,如今中平岛和华平岛已经各有一座小型城池,且还在进行扩张建设。
属平岛原有的赤浪城被吕布改名东京,且正在扩建,城中央的皇宫完全是按照洛阳皇宫的标准进行建设的,此事由李儒指导杨宏负责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大体格局,外观看起来宏伟非凡的皇宫已经落成,除了每日上朝的大殿之外,御书房也已经建成,并且装饰完毕。
其余宫殿,还有十处在建,分别是吕布寝宫,貂蝉刘飞燕张宁三位主母的三座宫殿,吕玲绮吕月的两座宫殿。吕月虽为义女但是吕布为表示一视同仁,将二女宫殿的规格都要求一模一样。至于吕云,已经不适合在皇宫居住,吕布安排在城中为其修了一座府邸,与众文武府邸一样,皆在皇宫西门外两侧。
由薛平负责的纸张已经做出了很多,足够吕布进行下一步计划,印书,在这个时代,读书属于世家大族的权利,普通人家是买不起书的,因为手抄的书太贵了。
这个世界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书,所以吕布打算将印刷术带出来,在自己治下培育学子,有了人才就意味着成功。
吕布将活字印刷术的道理给薛平讲了一遍,就是将字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组成文章进行印刷,薛平弄懂之后就去找工匠实验去了
皇宫朝阳殿,是吕布为上早朝的宫殿取得名字,如今,这座宫殿已经金碧辉煌,正中上首,一张金灿灿的龙椅摆在中央,两边是金银铺就的阶梯,其下两边有36根金色大柱子支撑,可容纳数百人同时进行会议。
朝阳殿之后是勤政殿,乃是吕布处理政务的宫殿,即御书房。其后便是后宫,后宫居中乃是永安殿,乃是吕布寝宫。其左依次是貂蝉的月娥宫,刘飞燕的月霞宫以及张宁的月华宫。
永安殿右侧则是吕玲绮与吕月的寝殿,吕布没有为其命名交给两个女儿自行处理。
六月初三,一大早东京城中军队满街,一直延伸到皇宫,除了军队还有城中百姓,在军队的维持下有序前往皇宫观礼。
朝阳殿上,由李儒为吕布加皇冠,披龙袍,行登基大礼,从清早到正午,登基仪式一直在进行,中午时分,登基仪式结束,群臣在偏殿用餐。之后继续上朝,也是吕布建国后第一次正式上朝。
朝阳殿,吕布身着龙袍,头戴皇冠,足蹬锦云靴进入大殿,一旁伺候的太监乃是李儒等在秦州找的自愿入宫为宦官者,经过手术后入宫。此时太监高声喊道“皇上临朝!”
文武百官当即跪拜行礼,礼毕,吕布俯看文武百官,心中不觉豪气顿生,皇帝,他吕布当上了,虽然地盘只有秦州一地,但也是帝王之姿。吕布朗声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文武百官起身站立,左边武将,右边文臣。
吕布又道“朕自今日登基,建国华夏,今年为华夏元年,都城为东京,待攻入中原之后,再择极佳之地迁都。”随后,吕布示意身旁太监可以宣旨了。
“封任氏,貂蝉为皇后,总管后宫,母仪天下。”
“封”
“陛下,臣有本奏!”陈宫进言道。
“陈宫,待朕封赏完之后再奏不迟。”吕布皱眉道。
“陛下,臣现在就要奏,陛下,任氏随久随陛下左右,但是其膝下无子,不可立为皇后啊。”陈宫拜道。
众文武闻言亦拜道“臣等附议。”
吕布霍然起身,陈宫所言,他岂会不知?只是貂蝉原名任红昌,久随吕布,虽不能怀孕,吕布亦不弃之,况且,这貂蝉像极了吕布前世所认识的一人,那个让她念念不忘之人。所以,立貂蝉为后他已经决定了,何况貂蝉在田怀医治之后已经怀有身孕了。
“此事乃朕家事,本不必尔等多言,但是念在尔等忠君之心,朕告诉你们,貂蝉已经怀有身孕,这个皇后,朕立定了,不必多言,免礼平身吧。”吕布朗声道。威严之势,溢于言表,百官只得应允。
“封刘氏飞燕为浣嫔。协助皇后掌管后宫。”
“封张氏宁为婉嫔,协助皇后掌管后宫。”
“封吕云为齐王,翊军将军。”
“谢父皇隆恩。”吕云出列谢恩。
“封吕玲绮为安乐公主,巾帼将军;吕月为太平公主,军师将军。二人可整编国内女兵,限八千人,自成一军。”
“谢父皇隆恩。”二女出列谢恩。
“追封张角为天公将军、张梁为地公将军、张宝为人公将军。”
周仓与卞喜见果真将张角三兄弟追封了,当即出列谢恩道“谢陛下隆恩,吾二人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追封袁术为抗曹将军。”
吕布明白自己手下有纪灵和杨宏,追封了张角三兄弟,不追封袁术说不过去,所以便封其为抗曹将军。
纪灵与杨宏顿时站不住了,慌忙出列谢恩。
吕布封完了自家人和逝去之人,又开始大封朝堂。
“朕决定,本朝不设三公,改立九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商部、刑部、学部、农部。”
“封李儒为吏部尚书,兼礼部尚书,暂代秦州牧,赐爵关内侯。”
“谢陛下隆恩,臣必披肝沥胆以报皇恩。”
“封贾诩为刑部尚书,兼户部尚书兼锦衣卫统领,可参赞军事,赐爵关内侯。锦衣卫服装为飞鱼服,绣春刀,统一配置,克日装备。”
“谢陛下隆恩,臣必为陛下肃查治下,为陛下耳目尔。”
“文和啊,如今我华夏国新建,人才紧缺,只能麻烦你身兼数职了。”
“陛下宽心,臣必不负陛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