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孝之子

  一
  夜半,夜月高悬,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明亮而冷清。
  朱安还没有睡,或者说刚刚醒来,枕边泪痕沾湿。
  他刚刚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妈妈。妈妈似乎很远,又很近。
  三年前的冬天,妈妈病逝了。当时他还在镇上的书院求学。是同村的耿二来告诉他这个消息的。当时听到这个消息,不想相信,但是又不能不相信。怀着悲恸回家,哭晕在母亲榻前。
  当年的一幕幕,开心幸福的生活,闪现在梦中。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每次从书院回家,然后自己坐在灶膛前,烧着火,妈妈灶上煮着饭,炒着菜,然后和她闲聊书院的事情,无关大小。
  然而,就是这样最小的愿望,也在三年前结束了。想着以前和妈妈一起幸福的时光,朱安再次落泪。“妈,你在天上可好?孩儿不孝。”
  二
  风起,树影飘摇。
  朱安想想自己也来这里已经一年多了。在这里似乎远比一个人在家过的开心许多,有众多师兄弟和师姐一起。至少不那么落寞。
  朱安起身,取下墙上的剑。踏月而出。
  后山竹林是他喜欢,而且长待的地方。这里据说是当年师祖庄周练武之地。这里还有祖师雕塑。因为地点太偏,后面又新修了武场,这里便渐渐落寞了许多。但是却是朱安所好。偶尔躺在这里,和祖师爷聊聊天,畅想一下祖师爷豪气当年,让人佩服而神往。
  一年多了,似乎武功并没有太大的精进,平平淡淡。或许也和性格有莫大关系。
  看着祖师爷雕像拜了一拜。拔出长剑,开始舞起了长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朱安停剑斜望了一下月空。然后继续练剑,“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遐想了一下。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朱安快速的舞完了一轮。
  这首诗和剑术并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写的是一个燕赵侠客的故事。朱安所喜欢的是李白的飘逸以及侠客的深藏身与名。或许自己太过拘谨,所以欣赏李白。或许侠客的深藏身与名,暗合自己的心意,所以喜欢。
  朱安席地而坐,“师祖,你是怎么成为一派宗师的呢?看到有这样武功平平的后辈,是不是要大骂蠢货了。”
  “是呢,为什么我这么笨呢?练剑似乎总是稍稍慢一点。不像大师兄那样,灵动飘逸,潇洒豪放,武功高强。也不像二师兄那样,稳扎稳打,劲力雄厚。”
  “唉,虽然在这里生活很快乐,但是也不能拖大家后腿?武学之道在哪里呢?”
  “二师兄说是勤。勤学苦练吗?勤能补拙?二师兄说勤于练习。常见二师兄在瀑布练剑。”
  “勤,似乎自己也蛮勤奋的。在别人都睡觉的时候,自己有时候也在练剑。但是似乎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难道二师兄说的勤还有其他的?”
  “大师兄说悟。悟?这个怎么去悟呢?大师兄说就是多悟。对于同样的剑招,虽然招式一样,效果却不同。多看,多悟。”
  “勤好做,悟难做。可惜做了勤,还是未能悟。武功平平。”无奈的向师祖笑了笑。
  时间不早了,还是准备回去吧。
  三
  起身,衣襟飘飘。再看地上竹影,叶动,竹不动。
  风停,叶止。
  风起,叶动。
  朱安大奇。
  风再起,叶再动。为什么叶随风而动?竹却静止。
  风推送了叶动,却不能推动竹动。
  “难道我这是在悟吗?听起来玄之又玄,像是哲学。”朱安笑了笑。
  “或许我是在悟了。对于这一现象,该如何悟呢?如果大师兄在这里就好了,他一定知道的。”
  想到这里不禁暗自嘲笑了一下自己,好像自己总是懒于思考。遇到问题就找大师兄。作为兄长的大师兄虽然总是细心的回答每一个问题。但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毕竟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也要学着思考。
  记得谁说过:每次直接问到问题的答案的同时,意味着你永远都要靠别人的大脑来获得答案。
  “这难道就是我剑术平平的原因?剑术是死的,虽然每招都对,却剑术平平,没有大成。”想到这里朱安似乎开明了许多。
  每一招剑招都精准无误,但离高手还是差好一大截。
  朱安跳起来,舞起了剑。斜将刺去,好一招初窥门径。似乎比稍早强了一些。再一剑刺去,并没有刺穿竹叶,却刺穿了竹子。朱安呆呆的站在那里。许久。
  “安师弟。”一声叫声才让朱安从思索中回过神来。原来天已经亮了。
  “就知道你在这里。这么勤快的练功,师姐我很快就要被你赶超了。”小师姐笑着说道。
  “小师姐见笑了。我太笨了,多需要多练习。”说着将剑从竹子中抽了出来。
  朝阳初升。晨光透过竹叶,映射着小师姐的脸,美丽动人。
  朱安微微一动,然后侧过了头。
  “小师姐,这么早找我什么事情?”朱安问道。
  “每月的早课时间呐。就知道你忘记了。我和大师兄见你没来,就知道你忘记了。去你屋找你见你不在,就分头找了。就知道你在这里。”小师姐说道。
  “啊。”朱安拍了一下脑子,“走,小师姐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