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揠苗助长

  自打吕莹来到董家村后,在村里人的照顾下,娘儿俩的日子过得倒也不差。
  可况吕莹本就是和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女人,自己又会做些手工活,更是在村里混的风生水起的。
  现在外面世道也乱,看守董家村的禁军心里还是有点小揪揪的。
  这次要不是巡抚大人亲自发话,是断断不能让他们俩进来的。
  毕竟这董家村也不是什么难民收容所,他们自己日子就过得不咋地。更别说这里是军事重地了。
  “……”
  村里也许久没有小孩儿出生了,这大胖小子可吸引了不少村头妇人的注意。
  加上董家村人本就是乐善好施之辈,常往吕莹住的地方走动。
  “哟!瞧这孩子长得多好啊!白白胖胖的,还没有他爹的下落么!”
  在一群人中就是会有人哪壶不开提哪壶,把气氛搞得很尴尬。
  “还没呢!他爹为了掩护我们娘儿俩去把那些追杀我们的人给引开了,到现在也还不知道是生是死呢!”
  正说着,吕莹眼角湿润,不由自主的小声啜泣着。
  “哎呀!问这些干嘛!这孩子取名字了没!已经满月了吧!”
  吕莹点点头,“满月了,这名字倒还没想呢!现在他爹也不在,我也没读过那么多书,也不知道该取个什么名儿好。”
  正说着,人群中就有人建议道,“怎么不去找董谦取个名儿呢!他读得书可多了去了。肯定能给孩子取个好名儿。”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吕莹初来乍到也不好反驳,只得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董谦的家门口。
  “……”
  “谁啊!”
  董谦忙活了一天,刚睡下又有人来敲门了,心里一肚子气。
  但看着自己家门口突然围了这么多人,大多还是阿姨辈的,他又不好意思发火。
  “谦啊!你读书多,来给这孩儿取个名儿吧!”一老妇人说道。
  董谦点了点头,想着这也不过是顺手送个人情,便答应了。
  “行!大家进来坐坐吧!”
  吕莹抱着孩子,走进屋来,还怪不好意思的。
  刚一打照面,她便觉得眼前人很眼熟,但就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过。
  进了屋喝了几口茶后,这才猛得意识到,这不是从董家村走出,后又被“废”了的那个董谦么。
  “没想到竟还是这般斯文模样。”
  吕莹心里默念着,她记得十余年前自己还在交织国接受训练时便看过董谦的画像,和现在的模样也是一般无二。
  “倒也奇了,这多年来,他也不曾有些许变化么!”
  吕莹心里想着,也不敢说什么,但总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对劲,但现在一时间又说不上来。
  “这孩子现在多大了,我给他算算可取什么名儿!”
  董谦问道,吕莹也一一答道,不经意间说道孩子生父时,吕莹眼角还泛着泪光。
  “哦!既如此,那不如就给这孩子取名为——生,也寓意你夫君能平安归来吧!”
  董谦不假思索地说道,他其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逼近此刻的他实在是太困了。
  但众人纷纷点头称赞,觉得董谦有文化,有水平。
  “嗯,好,那这孩子就叫黎生了。真是麻烦您了。”吕莹客气地说道。
  董谦只点点头,他现在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把这些人送走,自己一个人要好好睡觉。
  “……”
  众人散去,吕莹抱着孩子,想起了自己的夫君。
  从相知到相爱,虽然起初动力不纯,但最后好歹也动了真的感情,又怎么会不希望自己的夫君生还呢!
  吕莹看着孩子,心里头又莫名有些伤感。
  这孩子现在可以说是她唯一的希望。当然这不仅是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交织国。
  “……”
  黎生在母亲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阿部家的明远很喜欢小孩子,也时常来陪小弟弟玩耍,两家人也越来越熟。
  自打吕莹看到明远的第一眼起,她就知道明远这孩子和她的孩子一样,都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了那种能力的。
  阿部虽然不像董谦那么有名,但最初那几个“试毒”的人,她大多还都是知道的。
  从和美的口中,吕莹知道了三色池的位置,以及明远当初在三色池旁边浪,被守在那里的禁军教训的事。
  现在儿子可以说是吕莹的命根子,哪里允许有这种差错。
  所以虽然心里有无限向往,吕莹还是换着儿子不让他到处乱跑。
  要是让别人发现儿子的与众不同也不好,一时间也说不清楚,还影响自己在这里安生立命。
  “……”
  “你这个小东西,快快长大,长大了还要指挥千军万马!”
  吕莹抱着儿子,小声念叨。
  来董家村的这段日子里,她和大家相处地都不错,在外人眼中她不过就是一个一直不忘寻找丈夫下落的孩儿她妈而已。
  只有她自己一直没忘自己是谁,她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
  当然只是自己记着肯定是不行。吕莹还时不时把交织国的事情讲给黎生听,且从小告诉他守口如瓶的重要性。
  在吕莹日日夜夜的教导下,黎生五岁时看起来有着同龄人无法企及的成熟感。
  “……”
  白天和母亲干农活,黎生晚上还得和母亲学习交织国的语言,以及各种繁复的接头暗号,以及机关暗语,这让黎安小小的身板有些吃不消。
  但母子两人又都知道对方和自己的身体状况,生病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众人也纷纷惊叹黎生这孩子长这么大生病的次数还挺少。
  吕莹每次都笑着打趣道,“日子不好过,生病了也不敢歇着,得干活。毕竟咱也是有手有脚的,总是靠着大家救济多不好。”
  众人听了纷纷称是,董谦更是佩服这个女子。没有靠卖惨活下去,反而一直都是自食其力。
  虽然这样长大的小孩成熟得早,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孩子也真是不容易。
  董谦心里感慨道。
  “……”
  明远都长成大孩子了,还是会时不时去找黎生玩耍,给他带好吃的好玩的。
  但总也不知为什么,这五六岁的孩子仿佛满肚子心事一般,玩起来总也不痛快。
  “你啊!是不喜欢哥哥了么!见到哥哥都不笑,最近也不说什么话!是怎么了!”
  明远话都还没说完呢!黎生便趴在树下睡着了。
  白天要跟着母亲干活,晚上还要学习交织国的语言等一系列他这个年纪还无法理解的东西。
  黎生累得都快不行了。
  现在的他不管靠着什么,都能马上睡着,这让明远很是不能理解。
  虽然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但明远明白自己像黎生这么大的时候天天在村头到处乱窜,也没有这么累的啊!
  “哥哥!我困,就想睡一会儿,就一会儿!”
  听黎生说这些梦话,明远有些心疼,虽然也没有具体打听过,但他知道黎生的父亲还是下落不明。
  小小年纪跟着母亲作活,还没有爹爹的陪伴,明远觉得相比之下自己实在是太幸福了。
  “乖!睡觉觉!”
  “……”
  吕莹看儿子和明远两个抱着坐在树根下睡着,有些心疼,但没过多久,还是狠下心来把孩子叫醒。
  “孩子们,醒醒,醒醒!该回去了!”
  明远揉了揉眼睛,黎生也从睡梦中醒来。
  “姨娘,回去让弟弟早点睡吧!都累坏了!”
  明远恳求道,吕莹也不想和小孩子纠缠,便点了点头,拍了拍明远的小脑袋,让他快点回家吃饭去。
  黎生趴在母亲怀里,才醒了过来,便又沉沉睡去。
  “……”
  这一夜黎安睡得香甜,吕莹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她想着自己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虽然苦,虽然累,但这学到的本事以后都是要用到的,都是危急关头保命的本事。
  虽然儿子也别的能耐,可也不能就此松懈了,不然也是害了他。
  但夜半无人时,吕莹心里还是有丝丝不舍,自己毕竟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又怎么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呢!
  小时候的她无数次质问师傅她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每次师傅都会说这是为了报效祖国,但现在她却没法在用这个目标去激励自己的儿子了。
  她只能一次次地骗孩子完成这个小任务后就可以见到爹爹了。
  “可以见到爹爹了!”
  连吕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个谎言还可以持续多久,她现在又想得到黎安的消息,又怕得到黎安的消息,整个人左右为难。
  这一夜,注定无眠。
  “……”
  黎生大早上醒来已是上午,母亲也不在房里,吓得他快步跑到田里,看着母亲一个人指使着那头老牛,艰难地犁地,小心心突然一紧。
  这孩子虽然从小受了村里人不少照顾,却一向是知恩图报的,更何况是对为他费劲思量的母亲。
  小小年纪还有许多字不认识的他,看着这样子的母亲,嘴嘴突然瘪了起来,心里莫名觉得自己好坏,居然偷偷睡懒觉,让母亲一个人在这边忙活。
  “……”
  小黎生边哭边飞奔过去,帮母亲干农活,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偷懒了,一定要好好学,好好干活,把日子都过得好些。
  虽说吕莹勤俭持家,奈何在这董家村里想弄到纸笔实在是不容易,每次都要攒好久的钱才能换来那么几张纸,以及些许墨汁。
  有时孩子不懂事,还会撕着玩,也是让吕莹操碎了心。
  在实在是撑不住了的时候,吕莹也想过放弃算了,就这样老老实实地在董家村过下去也没什么。
  但一想到黎生的爹爹是那么好,那么优秀的人,吕莹又实在是不愿意把儿子弄成一副乡野村夫的样子。
  姑且也只能用现在能弄到的资源尽量让孩子多学些。
  虽然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吕莹就是觉得这董家村以后肯定不会是如今这一片祥和的模样,这里的人以后还指不定会怎样流离失所呢!
  她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乱世中成为炮灰。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吕莹觉得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那便正迎来他发光发热的时候,现在再怎么苦怎么累,也都是值得的。
  “……”
  小黎生什么话也没说,拿着农具埋头干,这瘦小的身板在烈日下晒得又黑又瘦。
  要不是知道这孩子好养活,就是再借给吕莹几百个胆子,她也不敢这么“糟蹋”孩子啊!
  看孩子现在也没说什么,自己就知道干活的样子,吕莹心里得到了不小的安慰,她隐隐觉得自己这一番努力也算是有了回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