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娘娘宫烧香救孤儿

  一晃就过去了好几天。
  这天,刘振武又派人来到海边儿,告诉水生他们,自打吴老二跑了之后也没有个消息,日本人也没去找吴老太太的麻烦。看来,那天杀鬼子的事儿暂时不会有闪失。水生他们听了,自然也就放下心来……
  经过这么多事情,水生和黄花儿的感情更深了,特别是黄花儿吃了这么多苦,终于熬过来了,对水生就更加依恋,这时她已经不再隐瞒自己和水生的恋情了,她知道,如今有干妈吴老太太为自己做主,自己的亲妈也不会再横加干涉了。因此,自己和水生哥的事儿,基本上就算定了。
  黄花儿妈也不想再干涉自己闺女的选择了,她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人家水生的地位变了,也不再是穷光蛋了。再说,要不是水生在关键时刻和刘三爷到了吴家,说不定让那日本人得了手,我闺女还怎么有脸活在世上啊!照这么说来,人家水生一次一次的将黄花儿救下来,说不定命里注定这俩人就是夫妻的命!我要是再从中打破碎,说不定就要得罪上天啦!黄花儿妈有点儿迷信,一次次地这么想了之后,心里就盘算着,不如早点儿让水生娶了黄花儿算了!
  这回黄花儿妈不用找媒人了,自己梳洗打扮后带着一袋子对虾干儿,怀里揣着一个路上吃的棒子面儿饽饽,就去了趟城里。她跟吴老太太商量了商量,当时就把黄花儿和水生的日子给定好了。
  黄花儿妈心里痛快也不嫌累,当天就又赶了回来。回来后,头一件事儿就是让黄花儿把水生叫过来商量他们的婚事。
  水生来得挺快!黄花儿妈把定亲的事儿讲了个大概齐,水生听了,那还有个不乐意?水生心里挺乐,黄花儿更是没意见。俩人都点了头,心里只剩下高兴了……
  日子真快,就在人们那股子好奇劲儿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水生和黄花儿的大喜日子到了。
  海边儿上办喜事的热闹劲儿比城里也差不了哪儿去,海边儿上偏僻,小日本儿也不怎么常来,再加上吴老太太和刘家兄弟也都特意赶了来,带来了贺礼,婚礼办得还挺像样儿!热热闹闹的一天下来,水生和黄花儿就进了洞房…….
  水生和黄花儿成亲了,谁再说什么也没有用了。随着日子一天天的消逝,人们议论的兴趣也随着减弱,各自都过着各自的日子,小渔村儿也在逐渐地恢复着原有的平静……
  黄花儿很快就有了身孕。
  日子好过多了,又有妈在跟前天天照顾着,尽管是怀了孕,黄花儿反而更水灵了。人们就都说,水生这小子可真是个好命的
  黄花儿知道,自己有了身孕,身子一天天的笨了,以后就不方便去看吴老太太了,所以就想着尽快地抽时间先去看看自己的干娘,顺便住几天,也省得一旦生了孩子,一时半会儿的想去也拔不开腿了。
  这天,黄花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儿,黄花儿妈没意见,水生也正想去看看吴老太太,顺便与刘家的老哥仨聚一聚,于是,二人好歹准备了一下,找了辆车,第二天就动身了。
  黄花儿到了干娘家,见干娘和两个小保姆守着个空院子,一时心里不好受,就决定先不走了,打算住些日子。水生不习惯,也觉得不好意思,只陪着黄花儿住了一宿,就与吴老太太告了别,吴老太太怎么也劝不住,只好让水生先回去,并约定好半个月以后再来接黄花儿。
  水生离开吴老太太家,又在刘振山家住了一天,找了个托辞就回到海边儿去了。水生的性格就是如此,尽管日子不像以前那么困难了,可还是扔不下出海打渔的那个差事
  黄花儿守着干妈住着,心里是踏实的。娘儿俩的感情在哪儿摆着呢,谁看谁都顺眼!一晃,半个月就要到了。
  吴老太太想:这半个月过的!也不怎么就这么快!眼看着干女婿就要来接黄花儿了,我怎么也得带着干闺女到娘娘宫去烧柱香,替闺女祷告祷告呀!闺女怀了孩子了,一定得求个顺顺当当!老太太心里这么一琢磨,主意就算拿定了。
  第二天正赶上初一,老太太叫了辆胶皮车带着黄花儿就到了娘娘宫。别看天津卫正在闹日本鬼子,可一到了初一、十五的,娘娘宫的香火还挺盛。也别说,有小日本儿在天津赖着不走,谁家不图个平平安安、顺顺当当的呀!
  黄花儿陪着吴老太太给天后娘娘烧了香,祷告了一阵子,无非就是求个平安、求个保佑之类的内容。你别说,娘儿俩祷告了之后,还真就灵验,当时就管用了!
  ——娘儿两个走出庙门,坐上了胶皮车,拉车的刚抓起车把还没等拉呢,就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一手捂着肚子,瞪着两个大眼睛惊慌失措地飞跑过来,一只小狗儿在他的后面紧跟着。那小孩儿跑到胶皮车前,向后面看了一眼,竟然跳上胶皮车,一蹲身子就藏在了吴老太太和黄花儿之间。娘儿俩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小孩一挥手,那只小狗也蹦上了车,不声不响地贴着那小男孩儿就卧下来。
  娘儿俩知道是有人在追那孩子,就向后面看了看,就见在离着不远的街角拐弯处,一个穿着西装、留着仁丹胡子的中年男子跑出来,嘴里吼叫着日本话,气势汹汹地向这里追过来。吴老太太一看就知道,那是个日本人,心里就窝着一口气,赶紧对黄花儿说:“是日本人!快把这孩子藏好!”
  黄花儿也是从心眼儿里恨那些横行霸道的日本人,救人心切,就把披在肩头的围巾取下,盖在那孩子身上。可是,一条围巾才能有多大的面积,勉强盖住了孩子的上半身,那孩子的下半身依然露在外面……眼看着那个日本人就要从胶皮车后面跑过来,情况危急,娘儿俩知道,那个日本人只要看到那个小孩儿,不但那个孩子要遭殃,就是他们娘儿俩也得跟着吃瓜落儿!娘儿两个也都慌了神……
  正在这时,就见拉胶皮的那人两手攥着车把,眼睛斜着那个连喊带叫的日本人,眼看着日本人就要到了跟前,拉胶皮的将胶皮车在原地一转,那日本人就瞪着两个大眼珠子,贴着胶皮车的背后跑过去了!
  拉胶皮的大步一迈,胶皮车车轮一转,朝着那个日本人相反的方向跑开了。不但那小孩儿躲过了一劫,黄花儿和吴老太太也避免了一场灾难!
  吴老太太见躲过了这一劫,就对黄花儿说,这是天后娘娘的保佑。其实呀,吴老太太哪能知道,那拉胶皮的车夫是三爷刘振武故意安排在吴老太太家门口的一个弟兄——刘三爷自从知道了黄花儿住在吴家大院之后,为了及时掌握一些情况,更为了黄花儿的安全,就特意安排了两个弟兄化装成拉胶皮的车夫,始终注意着这边的动静。无论是吴老太太还是黄花儿,出门只要坐胶皮车,别的车夫是靠不了前儿的!
  跟着刘振武的人可绝不是废物,节骨眼儿上不慌、不乱、还有主意,应付个紧急情况算不了嘛事儿,因此也就避开了那个日本人。
  路上那小男孩儿撩开了围巾想要下车,吴老太太担心仍不安全,没有同意,一直把那孩子拉到了吴家。娘儿俩下了车,这才仔细看了看那个孩子,只见他也就十来岁的年纪,一脸的污垢,衣衫破烂不堪,可眉眼儿却长得挺俊。吴老太太问了问那孩子,原来是一个孤儿。吴老太太天生的心善,看着孩子无依无靠的实在可怜,就想把那孩子留下来。
  小孩儿脾气还挺倔,看了看吴家的院子,使劲按着衣服里藏着的一个东西,摇摇头,招呼着小狗儿就要走。这时,水生来了。水生不知怎么个情况,拉住孩子,问了问情况——原来,那日本人追小男孩儿的原因,竟是因为那孩子抢了那个日本人的手枪!
  小男孩儿名叫小柱子,从小没了爸爸,六岁时又死了妈,先是被一家人领了去,那家人家没有孩子,一开始还把小柱子视为己出。可是人心叵测,要了小柱子后的第二年,他家就生了个孩子,也许是因为日子不好过吧,有了亲的也就不喜欢要来的了。小柱子虽然淘,可是并不傻,看出了点儿意思,就不想再给人家添麻烦了。于是小柱子跑了,流浪到街头,捡了一只小狗儿做伴,一起吃、一起住,一晃就是好几年。小柱子把小狗儿当成亲人,那小狗儿挺听话,也出奇的聪明,小柱子叫它干嘛它就干嘛。
  今天小柱子和小狗儿实在饿了,就到一家小吃馆儿讨要些吃食。附近的小商小铺的大都知道小柱子,孩子没爹没娘的,也不招惹人,因此也都可怜他。小柱子也不白吃,总是让那小狗儿在门前表演一些小杂耍,打个滚儿呀、立起来走几步呀,惹得人们又喊又笑的,为店铺聚拢些人气儿。时间长了,小柱子多少也有了一点儿人缘儿。
  没想到,今天不走运,小柱子去的那家酒馆儿里坐着个日本人,那小日本儿见小柱子脏脏乎乎的,心里厌烦,就呵斥了一声。那小狗儿聪明绝顶,见有人呵斥自己的小主人,心里就不服气,可能它就想了:你凭嘛这么凶!想着的同时就对着那日本人叫了起来。日本人光注意小柱子了,没想到脚底下猛然一声狗叫,吓得打了一个大激灵,惹得一旁的人都笑。日本人脸上挂不住了,就踢了小狗儿一脚。小狗儿嗷嗷的一叫,小柱子心疼了。当时又不敢直接跟那小日本儿理论,肚子里窝着火,心里想着主意。
  也赶上那日本人没出息,买了一碗羊杂碎没吃够,觉得不上算,站起身来,自己到锅里去捞大块的。就在这时,小柱子看准时机,一把抓起小日本儿放在桌子上的王八盒子,扭头跑了!那小日本儿发现枪被小柱子抢走了,吓得不轻,碗都扔了,连喊带叫的就追出去……
  水生把眼前的事儿弄明白了,心里一阵后怕,心想:好家伙!要是那个日本人抓住这孩子,还不得要了这孩子的命呀!黄花儿和吴老太太也是后怕得不得了,更不敢让这孩子出去了。他们知道,要是让那日本鬼子认出这孩子来,这孩子恐怕就遭了大罪了!
  几个大人一合计,不行!赶紧得给孩子变变样儿!于是,就把道理给孩子讲了一遍,把手枪要过来,然后就又洗澡又换衣服,那孩子立刻就跟以前不一样了。可是几个大人还是不敢放他出去,原因很简单:那孩子是变了样儿了,可那条狗变不了样子,它总是形影不离地跟着小柱子,再怎么捯饬小柱子也难免要露馅儿呀!
  水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决定把小柱子带走,也省得以后吴老太太一眼看不到,那孩子跑出去被日本人抓走。可是,往哪带呢?水生看着小柱子突然想到了当初自己在海河救小盛子的事儿,自然也就想到了刘家的三个哥们儿,他觉得只要把小柱子安全带到刘家,那老哥儿仨自然就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很快,胶皮车就把水生和小柱子送到了小刘庄。嘿!还别说,小柱子和小盛子还真投脾气,小哥儿俩见面儿打了一个照面儿,对着一笑,当时就玩儿上了……
  刘振山听水生讲了讲小柱子的情况,一方面为那孩子感到后怕,一方面也挺佩服小柱子的,这么一个孩子,就敢抢小日本儿的手枪,胆量不小,也有骨气!
  三爷刘振武正好也在刘振山家,见了小柱子更是喜欢这样有骨气的孩子,他把手枪要过来藏好,又把小柱子叫到跟前仔细看了看,对刘振山说:“大哥,我看这小子不坏,干脆留下他得了,赶明儿让他和咱小盛子一块上学,小哥俩也就个伴儿,说不定这孩子将来会有大出息!”
  刘振山点点头还没说话,小盛子先答应上了:“行!行、行!”
  小柱子看了看小盛子,歪头想了一下说:“行是行,就是就是不能欺负我的小狗儿”几个大人听了,开始时是一笑,可是笑完了之后心里也挺沉重的。也别说,那么个小孩无依无靠的,只有一只小狗儿陪着他,也是怪可怜的!不过,这回行了,到了刘家,以后跟小盛子称兄道弟了,那还错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