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借机出兵
此消息一出,顿时在民间和诸侯王中引起地震,民间和地方大员对此事的看法就是,连朝廷的三公之首都敢谋害,看来下一步就是谋害天子,这些诸侯王真的是死心不改,不吸取七王之乱的教训,以公孙弘的命,刘彻收获了第一波的民心和支持。
在诸侯王中也引起了地震,由于事情来得太突然,以至于很多参与造反的诸侯王都还在责怪淮南王刘安不顾及大局,怎么就先动手了呢?
特别是一些真有问题的诸侯王,朝廷让缴械投降待查?这不是等死吗?所以反了,还有一部分诸侯王连情况都没有搞清楚,就稀里糊涂的反了。
变被动为主动,朝廷与其提心吊胆的防着和等着诸侯王反,还不如将他们逼反,而后一锅端,此计奏效,公孙弘也没有白死。
很多有问题的诸侯王由于害怕被查,最终被逼反,他们纷纷响应淮南王的号召,清君侧。也有很多诸侯王冷眼观看,看哪一方胜利了就倒向哪一边,还有诸侯国为了自保开始写揭发信,向朝廷说明,自己与公孙弘的死没有任何关系。
虽说举动各不同,但造反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由于卫青前期的军事部署得当,这些诸侯王带着自己的人马才刚走出自己的封地就被卫青部署的军事力量所压制。
毕竟,卫青的这张大网是满盘部署的:公孙敖、公孙贺遏楚国,宋玉军、郭昌遏广陵国,徐自为、卫步遏鲁国,杨仆、苏建遏制梁国,吴林遏制胶国、高密国。
若瑶、李息、罗德善、卫广遏制甾川国、淮南国及江都国。还有董宣旭率领的朝直营遏制广平国、河间国、中山国、淮阳国、九江国等,逼反这些诸侯王,一锅端掉。
而公孙弘给刘彻留下的建议也只有一个,既然《推恩令》已经在诸侯王的压力下二度被废,那么就不必再推行什么推恩令,直接上当年晁错提出的《削藩策》。
《削藩策》比《推恩令》狠十倍,他主张,所有诸侯国交出自治权和封地,只保留封号和食邑人数,朝廷每年按照规定发给钱物用于开销,就相当于把诸侯国全部弄成一个闲差摆设,也难怪当年的景帝会顶不住诸侯王的压力把晁错满门灭绝。
但这一次,刘彻决心采纳已故晁错的建议,武力削番,将其挨个歼灭。
~~~~~~~~~~~~~~~~~~~~~~~~~~~~~~~
内战已在大汉的各个地方打响,卫青坐镇长安指挥全国这盘大棋。
淮南、江都和菑川这个铁三角也很快被汉军分割,响应的诸侯王能与淮南王刘安合兵一处的只有江都王刘建的两万兵马。
而最困难的就是菑川王刘志,刚组织一万人出封地,就被汉军给盯上了,本来就左右摇摆的他不知道怎么办,等待刘欣传回淮南国的消息。
刘欣经过了三天的奔波,绕开了叛军与朝廷的交锋点,终于回到了菑川国。
此时,的刘志经过与丞相和大将军商议,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出兵,朝廷就不会放过我们,必须联合淮南王,于是决心南下与淮南王汇合。
“王上,王上!”菑川丞相惊恐的从军帐外跑来。
刘志转身坚定的问道:“怎么?朝廷进攻了?”
刘志很紧张,经过这几天的对峙,刘志已经缓过神来,朝廷其实对菑川已经采取了措施,菑川军队出境走什么地方,如何走,怎么围堵,早就有计划。
丞相慌慌张张:“不是,不是,是是郡主回来了。”
刘欣回来了,刘志就像看到了希望,要知道淮南的消息就是他救命的稻草:“在哪儿?欣儿,欣儿!”刘志快速跑出军帐。
刘欣一身泥土,带着几个军士从暗道回来的,一路非常艰辛,看见刘志她就忍不住哭了起来:“父王,呜呜呜,父王,呜呜呜!”
刘志上前扶起刘欣,焦急的问道:“女儿,你可回来了,父王,父王准备南下。”
“父王,投降朝廷吧。”刘欣哭诉着说道:“我们是打不过卫青的。”
刘志进退两难,将手里的剑刺进了一旁的树里无奈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朝廷恐怕现在都知道我刘志已经起兵,父王,父王不曾想朝廷的军队就在门口等着。”
刘欣起身将淮南的事情给刘志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介绍,特别是发生在公孙弘身上的事情,刘志听后的感觉不可思议,看来形势已经不容多考虑一刻。
面对刘志的无奈,刘欣也只能建议:“父王,咱们没有机会了,女儿不想看见菑川国血流成河,我相信公孙弘丞相肯定会保菑川国的。”
“他不是都已经死了吗?”刘志无奈的问道。
刘欣:“丞相是菑川人,他肯定不会希望菑川国血流成河,你就相信女儿吧,如果公孙丞相不想保我们,他绝对不会让若瑶来找我们并带话。”
最终,在刘欣的再三劝阻下,为了保住菑川国,刘志决心学七王之乱时期的梁王。
最终,刘志以最快的速度上书朝廷一封坚决拥护《削藩策》令,随时等候朝廷大员的检查,并上交国玺及大将军印,等候朝廷发落。
夜晚,菑川王刘志、郡主刘欣,携带国玺及大将军印来到李息的军中。
在李息看来,这是一场绝对性的成功。
“李将军,我父王从来没有想过要起兵造反,我父王起兵是决定南下消灭淮南王刘安的叛军。”刘欣见刘志不知道对李息说什么,于是上前挡着。
刘志一听,这理由不错:“对对对,李将军,本王听闻淮南王和江都王造反,所以才组织国内军民南下抗击叛军,还请将军……”
不管这是真是假,受降这是天大的事情,而后立即接管了菑川王刘志的军队。
夜晚,
菑川的威胁已经平息,就等着明日南下搞江都王和淮南王。
李息久久未休息,他始终看着桌案上菑川王的国玺。
晶莹透亮的玉,在火焰下有些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