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遇见未来

  刘细君的解药很奏效,若瑶吃下的当天就解毒。
  而若瑶也与刘细君表面结成了同盟。
  刘细君此举就是想利用涂杰重伤若瑶之际以解药拉拢。
  而经过这几天的经历,若瑶也深深的感觉到,这三个女人注定是强劲的对手。
  公孙弘再次搬出主父偃的推恩令,收到的效果却是诸侯国们的蠢蠢欲动。
  而刘彻更为今天收到的一份密奏忧心,他在建章宫来回走动,等待卫青、公孙弘和张鸥,因为现在的局势已经到达了非常危急的时刻。
  “陛下,丞相来了。”内侍禀报。
  刘彻:“宣!”
  公孙弘、卫青、张鸥三人并排向建章宫大殿走来,并行礼。
  公孙弘由于年老,所以刘彻允许他除早朝之外的见驾都可以坐:“陛下,据雁门郡守禀报,匈奴前几日对雁门边市进行了侵略。”
  “丞相,朕现在不是担心这个问题,朕接到了董宣旭的密奏。”刘彻说完就将手里的一个竹简递给内侍,由内侍呈给大家看。
  刘彻起身焦虑不安道:“董宣旭说,淮南王、都江王都派人到朝直营充当说客,有一种要将其拉拢的感觉,还送了一些将领金银珠宝。”
  “他可处置好了?”公孙弘很担心,此等形势万不可激化矛盾,否则外有匈奴南下,内有诸侯造反,事情就不好把控。
  刘彻说道:“他没有问罪任何人,只是将属下收的这些礼给没收了。”
  卫青看完密奏思考一阵,此事不可小觑,于是道:“陛下,臣的虎贲军随时可以北上,攘外必须安内,陛下此刻必须稳住这些诸侯国。”
  现在的局面,考验着刘彻新班底的每一个成员,也考验着新班底的战斗力。
  公孙弘似乎不怎么急,他摸着胡须思量道:“陛下,卫将军所言极是,必须稳住,高祖皇帝起至现在分封了三十多个诸侯王。”
  刘彻有些不甘心,看来真的要第二次废除推恩令吗?这是帝王的奇耻大辱:“丞相,推恩令才刚刚颁布下去呀,而且是第二次。”
  公孙弘也知道,一道法令,两次颁布两次在压力下被废,如果再有第三次,那真就是帝王的窝囊:“陛下,没有别的办法。”
  事情确实没有别的办法,诸侯国的核心利益就是国。
  “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刘彻围绕“稳”还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全国设立刺史的事情,看来也的停止。
  推恩令代表朝廷与诸侯国争,刺史代表朝廷就是与地方大员争,诸侯国已经动起来了,如果再实行刺史,就是把这些地方大员、门阀士族往诸侯国一方推。
  公孙弘和卫青都懂刘彻的意思,于是看向张鸥。
  张鸥上前一步禀报:“陛下,臣觉得刺史一事暂时就此作罢。”
  就这样,刘彻无奈的做下了两项决策,向所有诸侯国下了一道诏书,推恩令只做参考和征求意见;意见下派各地的刺史全部召回,以稳住地方。
  相当于刘彻前期轰轰烈烈最看好的两项改革,就这样在外有强敌内有恶鬼的形势下夭折了,这是刘彻第二次改革失败。
  不甘心充斥在刘彻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他重重的一拳打在桌案上,内心发誓,一定要实现强汉目标,迟早让这些诸侯国消失。
  小不忍则乱大谋,安内的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下来,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攘外。
  卫青详细的汇报了从边疆送回来的战报:
  北面,
  左贤王呼韩特、左谷蠡王伊稚斜、孜然王鲍威尔针对即将入冬的情况,兵分三路南下雁门、渔阳和右北平劫掠物资,当然,这是常态,因为马上要入冬了。
  前面说了,此时的匈奴还处在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有限,每到冬季,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他们只能南下抢劫物资。
  虽然匈奴南下是迟早的事情,但没想到龙城之战后匈奴还是按部就班的打劫。
  “卫青,你可有信心!”虎贲军毕竟是第一次用,刘彻有信心,但还是问道。
  卫青很自信的看了看公孙弘,内心早已激动不已:“首战必胜!”
  公孙弘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严肃的说道:“卫青,各诸侯国可都看着,只要你稍有差尺,他们就会抱团向陛下发难。”
  连锁反应,卫青深知其中利害。
  “那你对此战有何想法。”刘彻信心十足的走上龙椅。
  卫青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拿孜然王鲍威尔开刀。
  匈奴孜然王鲍威尔,隶属左贤王部,属三级王,但这个王有着不一般的情况。
  经过雁门郡及卫青先头部队岸头侯张次公的侦查,孜然王鲍威尔的地盘就在雁门郡对面,军队规模在三万,他与伊稚斜不一样,他属于土生土长的王。
  卫青拿孜然王开刀就是想第一步翘翻匈奴南下劫掠的桥头堡,将雁门出关的百里草原搞成无人区和缓冲带,以防万一。
  面对卫青的作战方案,刘彻大为高兴,当即拍板虎贲军两万人马全体出动,外加雁门郡一万守军,一比一的与孜然王鲍威尔对决。
  刘彻此意也很简单,让虎贲军全体将士拿孜然王练手,培养一批草原作战狼。
  “陛下,老臣还有一事!”公孙弘起身前奏:“老臣觉得势必要在全国推行军功爵,以震全**民抗胡大势,以提全军士气。”
  军功爵,以军功论赏的爵位制。春秋战国时产生,在秦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对于秦统一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获得爵位者,可以为官,可以得到田宅和其他特权,也就是按杀敌人数和重量来封侯和拿赏金。
  刘彻听后大为赞同,这也算是一项改革。
  “张鸥,这件事情你来办!”刘彻感觉,这毕竟是一套法令,还得御史大夫来办。
  这件事也算张鸥上任之初的第一件大事,信心满满激动万分的拱手道:“诺!”
  为了以防万一,刘彻还让卫青遴选两将分别奔赴渔阳郡和右北平,协助做好抗敌准备,另外火速催促已在路上的平难将军董宣旭进宫见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