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三章:参谋

  对于杨妙真所建议的,对猎骑兵进行哥萨克式的改进,陈宪拒绝了,既然胸甲骑兵能对抗哥萨克式的骑兵,那多建几支胸甲骑兵就行了,何必去学别人呢,完颜平涛能玩好哥萨克式骑兵,东海国就也能玩好吗?
  当然,陈宪拒绝杨妙真这个建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近代哥萨克虽然大名鼎鼎,被拿破仑所赞叹,却并没有被欧洲骑兵所模仿,原因其实不难参测,不外乎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成本不同,以及相对于普通轻骑兵,哥萨克的优势并没有大于他所增加的成本。
  东海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并不具备以低成本培养哥萨克的土壤。
  ……
  在杨妙真从沈州出兵的稍后几天,陈宪的伐金大军也分别从卫州和徐州跨过了黄河。
  为了度过黄河,陈宪的两路大军先用疲兵之计,前后一个月,每天派遣船队在黄河上来回游弋,让紧张兮兮的的金军跟着船队在黄河南岸来回奔波,直到最后直接拖垮了两支骑兵,金国人就再也无力用大股骑兵监视陈宪的船队。
  陈军这才派遣船队载着一支精锐步兵度过了黄河,在选定的位置登陆。
  登陆之后,陈军步兵立即修筑了简易的滩头工事,迎接金军亡命的冲击。
  在亡国的威胁之下,金军这些年倒是振作了不少,但作为一个暮气沉沉的政权,他们在近些年由陈宪带来的这场军事变革当中,无疑是被蒙古和北金过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此时金国的骑兵还穿着笨重的扎甲,还有着人马具装的铁浮屠,轻骑兵还在使用着弓箭,他们的步兵倒是装备了不少火绳枪和燧发枪,但组织形式还是早已经被陈宪淘汰了很多年的莫里斯方阵,他们也学着铸造了铜炮制造了野战炮车,但野战炮的口径还停留在五斤的档次。
  这就导致,金国人前来进攻陈军滩头阵地的步兵,被陈军使用燧发枪的东海国步兵依托矮墙工事,打的伤亡惨重,却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就连他们用来进攻的步兵炮,也被东海军用船运过来的十斤炮压制的无法接近。
  在陈军的滩头阵地丢下了上万尸体之后,金军终于放弃了,他们绝望的看着陈军只用了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就在黄河边上建立了一个更大的军营,然后又用水泥浇筑了一个巨大的石头墩子,用铁索和小船修建了一座宽大的浮桥,一座能供四辆四轮马车通行的宽大浮桥!
  除了浮桥,陈军还在岸边修建了好几座栈桥,有了这座浮桥和几座栈桥,无数车马和渡船就开始在黄河上繁忙的穿梭起来。
  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座巨大的棱堡就在黄河南岸“生长”了起来!
  陈军甚至在南北两岸的开挖了两座水寨,以供船只躲避即将到来的夏季洪水。
  在这个过程中,金军派来了越来越多的军队,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终他们绝望了,将压在陈军大营外的大军全部调回了开封城……
  陈军发动的这场战争,和这个时代所有的战争都有些不同,他前期准备工作和执行过程是如此的复杂,绝没有那一个将军能制定出如此详尽的计划,对物资人员进行如此复杂的调动和协作。
  占领滩头,修建浮桥,将上万士兵和民兵送过黄河,修建棱堡,调配物资,修建栈桥和水寨……
  等等这一系列的复杂行动,别说李石,就算是陈宪,也绝不可能做到。
  这就是并不参谋司的杰作。
  实际上,在一年前陈宪就在参谋司下面成立了伐金参谋本部,调配了一大批参谋人员,让李石、杨妙真,杨小乙担任参谋本部的正副参谋长,让他们带领数百人的参谋人员,制定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对于这种提前制作详细作战计划的行为,骑兵出身的杨妙真极为抗拒,所以,她的作战计划也就十分粗陋,几乎等于没有。
  但步兵出身的李石和杨小乙则对这种提前制定计划的做法比较认同,所以他们真的就在大量参谋的帮助下,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
  不但是制定计划,在接下来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参谋本部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大量参谋的辅助,以这个时代的军队管理模式,绝对无法执行如此复杂的作战计划。
  ……
  就在陈军按照作战计划,在黄河对岸建立完善坚固的滩头堡垒的时候,蒙古人花了四个月时间,终于通过了金国人在潼关东部狭长地区所修建的棱堡带。
  连东海过军队都没办法的棱堡,蒙古人当然也没有办法,他用的是和杨妙真一样的笨办法,那就是在棱堡大炮射程之外修建土墙和简易棱堡,将棱堡围困起来。
  一旦棱堡被围困起来,那它本身的作用自然也就失去了。
  在欧洲棱堡兴盛的年代,欧洲各国的国力和军队人数一直不多,棱堡就成了各国防御敌人的天堑。
  到了拿破仑时代,随着欧洲各国进入工业时代,各国国力大幅增长,其军队人数也大幅增加。
  当军队人数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分兵包围棱堡之后,各国依然能组织起大兵团入侵敌国。
  这个时候,棱堡的价值就开始降低了。
  当然,要彻底淘汰棱堡,就要等到威力强劲的开花弹出现之后了。
  但和欧洲不同,中原地区,因为人口众多,而且比较集中,再加上军事传统的不同,这里的军队人数一直比较多。
  就拿现在的蒙古帝国来说,其蒙古骑兵加上仆从军的总人数,高达四五十万人,分出数万大军,将敌人的棱堡围困起来,再入侵敌国,对他们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所以,在陈宪看来,棱堡并不是用来单独单使用的,而是作为补给站和兵营,作为野战部队的依托,就像完颜平涛所做的那样。
  实际上被蒙古人将棱堡全部围困起来,并非金国人蠢,而是能力问题。
  因为在蒙古人出潼关的初期,金人确实组建了一支十多万人的野战部队,进入潼关东部的棱堡带,依托棱堡和蒙古大军进行周旋作战。
  但一来,金国人因为财力问题,修建的棱堡比较狭小,互相之间的距离也比较分散,根本无法有效支援一支十多万人的军队,再加上潼关东部的狭长地区中,棱堡带的宽度不够,在横向方向上,只有两三做棱堡,很容积就被敌人全部围困,平推过来。
  金国人无法像完颜平涛那样,利用宽阔的棱堡带进行迂回作战,扰乱敌人后路。
  他们只能和蒙古人进行硬碰硬的正面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