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章:河北!

  随着陈宪的命令,大量的物资从辽东和山东运送到辽河中,一座座棱堡,已让人吃惊的速度出现在了辽河下游两岸。
  有着辽河这个天然的航道,物资和人口的运送对于有着大量船舶的陈宪来说,就变得比较轻松。
  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之后,陈军就有着棱堡防守,和火炮这两项极大的优势,陈宪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辽东战场了。
  将辽东战场留给辽东第一步兵师师长张柏之后,陈宪就乘船离开了辽东
  离开辽东之后,陈宪并没有返回山东,而是直接前往位于卢沟入海口的棱堡区。
  位于卢沟入海口的这片棱堡区,是陈宪的海岸线计划的最北端。
  卢沟就是后世的永定河,顺着这条河。
  收到木华黎大败,弃中都而走的消息之后,陈宪很快就下定决心,改变计划,不再在河北追求城堡推进,稳扎稳打,而是赶在成吉思汗有可能的回援之前,迅速拿下河北!
  陈宪抵达卢沟入海口的棱堡区之后不久,他的手令就被送到了山东各地。
  短短半个月之内,大量的船舶川流不息的抵达位于卢沟口的港口,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和士兵。
  卢沟口的这片棱堡区,本就是在陈宪的重点关注下占领和修建的,这里的港口在陈宪的要求下,修建的十分宽阔,一次能够停泊数十搜大船,在陈宪原本的的计划中,这里就是未来和木华黎决战的一个总要的节点,没想到这个节点还没有用上,木华黎就已经败了。
  不过要想快速占领华北,这处港口仍然是一个绝佳的起点。
  卢沟口的港口能够成为陈宪大军源源不断的补给线。
  顺着卢沟逆流而上,进攻中都,不但能获得很长一段的航运便利,还能获得充足的水源。
  陈宪从山东南线和西线各调来了两个团的步兵。
  从高丽搬到调来一个新建步兵旅。
  从北线李石手下调来一个旅。
  从杨妙真手下调来一个马步兵旅,一个突骑兵旅,两个猎骑兵团。
  除了这些正规军团,陈宪还从山东调来了上千人的预备官员,数万人的民兵部队。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一个巨大的军营就出现在了棱堡区的西北部。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后,陈宪从卢沟口出兵,顺着卢沟河道向着中都推进,一路上他分兵拿下了沿途的县城。
  拿下县城后,跟随在大军后面的预备官员团队就会带领着民兵驻守县城。
  除了陆地上的进攻,陈宪还派遣海军在卢龙县登陆,在汤河口,即大约今天的秦皇岛附近登陆,建立阵地。
  陈宪要求王盛一方面派遣水兵在港口建立简单阵地,一方面招募商船向该地运送人员,物资,海军的水兵需要保护工程人员在该地建立卢龙港和港口棱堡。
  港口和棱堡建立之后,海军还需要保护工程人员建设一条分布于汤河两岸的棱堡带,一直抵达西北边的山脚下,这条棱堡带将会将辽西走廊彻底封锁。
  在陈宪从卢沟口向中都推进的同时,李石和杨妙真也将从河间府向西推进。
  两人也和陈宪一样,带领着大量从山东各地调来的预备官员大量名并,他们一路向西推进,一路占领县城,占领的县城,都交给预备官员带着民兵接管。
  两人一路推进到镇定府。
  抵达镇定后,两人兵分两路,李石带兵南下,杨妙真坐镇真定府。
  在分兵前,李石将手中的一个步兵旅调给了杨妙真带领,杨妙真则将手中一半的骑兵交给了李石统领。
  李石离开后,坐镇真定的杨妙真派出偏师,沿着太行山东麓向北攻击,兵派兵占据沿途通往山西的太行山孔道和关隘,在每个关隘都留下军队,官员,民兵,铜钱,粮食,让他们征调当地百姓,在孔道关隘上选址修建棱堡,堵住蒙古人东进的道路。
  南下的李石也在作同样的事情,他率军沿着太行山东麓南下,目标是大名府,但在这之前,他需要沿途占领太行山西麓的县城,关隘,孔道,并同样组织力量修建棱堡,堵塞太行山中的连通山西河北的孔道。
  抵达大名府后,李石会坐镇大名府,并分兵继续南下,最终占领怀州。
  李石和杨妙真两人的任务就是,带领十万大军和超过十万的民兵控制太行山东麓地区,修建棱堡堵塞住蒙古人越过太行山进入河北的途径。
  而陈宪在占领中都后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占领了中都的陈宪稍作休整,就派兵占领了宣化州,遵化,檀州等通往草原的关隘,并调集官员,工程人员,民兵,兵招募当地百姓,在这些孔道中修建简易的棱堡体系。
  因为缺乏物资,这些简易棱堡都是用草袋装沙土堆积而成,以大炮,少量正规军,配合民兵守卫。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陈宪坐镇中都城,他首先下令修建了一条从卢沟口到中都的道路,然后各种物资人口从卢沟口登陆源源不断的送往中都。
  在中都站稳脚跟后,陈宪首先整顿中都北边,西边的山麓县区。
  整顿地方对于陈宪的手下已经成了一项熟极而流的工作,先是大炮破寨,接着是清洗寨子里的地主豪强,接着官员带着民兵接管寨子……
  这次整顿比陈宪预想的要容易的多,经过这两年的连场大战,陈宪的强大早已经深入了华北各地的人心,和陈宪强大一起深入人心的是他手段的残酷。
  以前,无论什么政权,只要想统治地方,就必须依靠和收买地方豪强,哪怕是女真,蒙古这样的外来民族也逃不过这一点。因为在这个时代,因为交通信息的限制,一个政权一旦控制中原这么大的地方,想要控制乡里就变的基本不可能,一旦要强行控制,就会产生巨大的成本。
  就算控制乡里最得力的汉朝,也为了这个目的而不得不培养出强大的士族。
  但陈宪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却打破了这个铁律,能做到既以较小的代价控制乡里,又不会培养出地方豪族,权利分散和督政院的存在,十分自恰的维持了基层的政治平衡,又能有效的调动基层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