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山下路险 道难行
下山的只有裴长卿和沈如是两人。不提那大概还在睡梦中的宋君平和红莲夫妻二人,就连武当掌教张三道也不在。
只有他们两个人,快步下了山。
可到了山下,那块写着“治世玄岳”四个大字的石牌坊下,站着一个牵马的道人。
这道人倒不是生人,正是那一开始就做了带路的陈清玄。
倒是奇怪,天色将明,武当山其他弟子才刚刚有些动静。裴长卿和沈如是两人都是趁黑时就动身,这才在朝阳初升时来到了山下。裴长卿可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告诉过陈清玄自己要走的消息,为何他会在这石牌坊下牵马等候?
怀揣不解,陈清玄见两人走来便稽首行礼道:“裴庄主沈宫主,恭候二位多时了。”
两人还礼,裴长卿下意识看向沈如是。不过看她那轻蹙眉宇的样子,似乎也不明白这是为何。裴长卿干脆直接问道:“陈道长客气了,不知陈道长在此等候,所为何事?”
陈清玄沉默了,这一沉默就好像是没有再要开口的意思。
裴长卿也不催促他,毕竟人总要思考。只是分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思考的时间不同而已。
而现在,正是可以让他好好思考的时候。
约莫也就是泡个茶的功夫,陈清玄正色开口道:“贫道此番,是为了向裴庄主赔礼道歉而来。贫道昨日失言之处,还望裴庄主海涵。”
这句话说出口仿佛已经经过了一番思想纠结,能够说出这番话来,已经实属不易。
裴长卿也万万没有想到,陈清玄在这里等着他们,就只是为了道歉而来。
这件事本不是什么大事,无非是一个旁观者对事实内幕不清所做的一个结论罢了。况且在裴长卿看来,陈清玄的那句“予人余地,犹有余地”说的不错。也很在理。
虽是站在了旁观者的角度说出的话,也正是如此,他说的话裴长卿才会认为比较在理。
毕竟天下大事小事,做出评价的总是局外人。多少颠倒黑白不明是非的言论,不就是从局外人嘴里说出来的吗?
而每当当事人自己发声,想要讨个清白的时候,又有几人是信他的?
局外人确实是会颠倒黑白,但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是非好坏,往往就掌握在他们这些局外人的嘴里。
他们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但却是最有影响力的。
天底下有两种语言极有力量,一种是圣人言语,另一种便是市人言语。
圣人,或皇帝、或文圣、或道祖、或佛陀。他们的言语力量之强影响千秋万代,经久不息。
市人,或农夫、或说话、或渔夫、或樵夫。他们的话语没什么力量,却同样能够流传百年甚至千年。
两个极端,市人言语往往也能够扭曲外解圣人言语本来想要表达的意思。
市人言语,不弱于圣人言语。所以裴长卿才会听取了陈清玄的那句话,因为他就是个很好的局外人,局外人看到的如何那便是如何。
裴长卿现在都还记得很久以前剑十三曾经就告诉过他,做人什么时候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自己做了的能够和旁人看到的一致,那便是做人在某种方面的大圆满。
所以他才会听取了陈清玄的看法,因为陈清玄就是一个很好的局外人。
他揖手道:“陈道长不必如此,你并没有说错,不需要道歉。”
在裴长卿看来,陈清玄说出了他的看法并没有什么不对。不是需要道歉的地方。无非就是一个局外人对他的直观评价罢了。
裴长卿是这么想的,但陈清玄可不是如此。
特别是在那武当掌教张三道和他说过那一席话之后,他并不是将心中的担子放下。而是反复斟酌自己的行为做法,还有言语。
正是有了这一番的心里纠结,他才会出现在这里。才会做好了死守山下,不等到裴长卿不回山的打算。
陈清玄右手握拳搓了搓手心,“裴庄主,贫道自认做的有所不对,所以才来道歉。道不道歉在于我,接不接受在于裴庄主你。裴庄主大可不必接受贫道的道歉,但是贫道认为需要道歉,所以才会站在这里给裴庄主道歉。接不接受的问题是裴庄主的事,说不说,就是贫道的事了。”
看似有道理实则却又不讲理的道理让裴长卿无奈苦笑。
陈清玄说的没错,人道不道歉都是人家的事情,接不接受才是自己的事。别人要道歉是别人的事情,你总不能阻拦人家要做的事情。
裴长卿沉默着看向陈清玄的时候无奈笑了笑,陈清玄也不再说话只是嘴角微扬含蓄的笑着。
看了看两人,嘴角微扬。沈如是总是时不时眼神都会瞥向裴长卿自然逃不过陈清玄的眼睛。若是单纯的看向他倒是还好,可就是在沈如是的这个眼神中,既是一种单纯,却又不是一种单纯。
陈清玄可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将这件事情说破。也正是因为不说破,才会显得更加有趣。陈清玄毕竟是个半路出家的道士,这种单纯又美好的感情,他也未尝不是没有体验过。
也正是因为体验过,他才不会将这层秘密揭穿。
这种美好就像是新酒将酿,秘密就是将其封存起来的最好材料。这种美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发酵,就像是美酒一样,越久到了开坛的那一天越是香醇。
陈清玄将两匹白马的缰绳交给了两人,又打了个稽首道:“裴庄主,沈宫主,后会有期了。”
两人抱拳还礼,道一声,“后会有期”。
牵马下了上山的石阶,裴长卿再回头的时候,陈清玄已然不见了踪影。
两人上马,牵动缰绳调转了马头,却没有立刻离去。裴长卿回首看去。那石牌坊上不知是谁所留的“治世玄岳”四个字。
次一番不过两三日的功夫,裴长卿却不由感叹,真无愧于“治世”二字,不愧天下道教祖庭之名。
回过头时裴长卿下意识的看向沈如是。
正是朝旭初升时,阳光温暖且柔和。这个时节正给人一温暖惬意的感觉。
柔光洒在沈如是绝美的脸庞上,不知是不是因为裴长卿看向了她的关系,她浅浅的笑了。
正是这一个瞬间,这个画面深深的烙在裴长卿的脑海之中。那一瞬间,他认为,或许天下所有的美好,大概都在这一个笑容之中了。
裴长卿看向前方的道路,道路上有些泥泞,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水洼。大概也就是昨日的那场山雨,才会让这条路变得如此难走。
但不论这条路再怎么难走,道路就在眼前,就在脚下。又不是没有路,走便是。无非也就是脚上沾些污泥脏水,又脏不了自己的身子。
又一次看向沈如是,她依旧还在看着自己。平静了这么久的裴长卿终于还是难为情了起来,但是他的目光又舍不得从离开沈如是。
路,终究还是要走的。他收回了视线,看向前方的道路,低声道:“沈姑娘,走吧。”
沈如是微微颔首,轻声嗯了一声,驱马前行。裴长卿随在沈如是的身边,走在这条虽是难走,却也能走的道路上。
武当山山脚下的那块石牌坊上“治世玄岳”四字俨然有了些许变化。乍一看,这四个字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但仔细端详不难发现,这四个字中“治”比起其他三个字,显然要少了几分精、气、神。
不知是马铃铛太响了,还是裴长卿疏忽了。一阵清风由武当吹来,揜日剑嗡嗡作响。裴长卿也全然没有在意,小心驱马走在这泥泞道路上。
裴长卿和沈如是走了,没有人送他们下山。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人为他们送行。
比如说那北冥潭边,坐望“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八个字。从这八字中拿出一字精气神,托于清风,赠与山下少年郎的武当剑痴魏三泫。
比如说那小莲峰上,独坐山崖的那位年轻师叔祖,起手演卦算了一算。轻声叹息露出一副无奈笑容,点点头,“这一走,倒是走的盆满钵满啊。”
再比如说天柱峰顶,那武当山的最高处。就在块写有“大岳太和宫”的匾额之下,武当掌教张三道一只手托《易经参同契》,另一只手张合张合,似乎刚用力提过,或者抓扯过什么。
这位张仙人极目远眺,望着云海茫茫仙鹤攀云,笑了笑,完全不把自己一瞬间苍老了些的面容当回事。继续低头,研读着手里的那本《易经参同契》。
两人走了一段路程,裴长卿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伸手摸向马鞍,竟摸到一本书。
拿在手中一看,上写《内篇黄庭经》。
看到这几个字,裴长卿一时有些呆然。
他虽然从他的父亲口中得知他所修的《黄庭经》是不完整的,但《黄庭经》也确确实实是他父亲所创。为何武当山上,竟会有这本《内篇黄庭经》?
裴长卿挠头不解,一番思索之后,他还是将这本书放进了自己的衣襟里。
沈如是也注意到了他的动作,但并没有过问。在她看来,裴长卿不说的,便是她不需要知道的,该知道的自然也就会告诉自己了。
她确实是有着这样的自信。也确实有资本,有这样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