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不高明的告白
李建成这番并不高明的告白,却让初尝爱情的郑南莲心跳加快。
她看着李建成眉目间的专注认真,没有怀疑地信了
李秀宁看到李建成与郑南莲这般旁若无人的眉目传情,觉得心里发堵、发涩、羡慕的同时突然想起柴绍。
这就叫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她的心里第一时间就闪过:“回头,得让柴绍那个二呆子多读些诗文,也好说这样的话给自己听”
被喂了狗粮的李秀宁真的很想转身就走,省得让自己不舒服,可是这个时辰,又是她约来的郑南莲
此为她这位“主人”不好离开的原因之一。
李秀宁咳嗽了一声,提示自己的存在感。
郑南莲原本僵在半空中、掐着棋子的柔荑,突然动了起来,匆忙间把棋子放错了位置。
李建成淡淡然地抬手,把黑子推回郑南莲原本要放的位置后,又留下白子,然后含笑道:
“莲娘,你这种情况,其实很好改善,只要适当增加一些锻炼就好。”
郑南莲忙慌乱地应下,像只受到惊吓的小兔子,让李建成很想把她拉到怀里,安慰一番。
此念一闪,李建成给自己倒了一杯水,喝了下去,然后才迟疑了一下后道:
“莲娘,你知道王霁对你的感情吧?!”
郑南莲脸上的娇羞飞快地退去,竟然有些紧张的白,急急地解释道:
“他是我姑姑家的孩子,只是表哥”
李秀宁忍着笑意,暗道郑南莲长得高冷,实际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她笑着用手肘碰了一下郑南莲:
“莲娘,我大哥可没有怪你的意思。”
李建成点头,笑得越发地温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就是一家女,百家求的事情,我怎么会怪你。我只是听到了一些关于王霁的风凭,不知道真假,毕竟将来也是亲戚,总不好听雨就是风。”
李建成说得委婉,看着郑南莲的表情,他已经知道,王霁的所作所为,并不如郑元珣说的那般郑氏母女不知情。
郑南莲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声音里带着无奈:
“姑父早亡,姑姑带着表哥回到家中,总会抬头不见低头见而且,亲事本就是父母之言,媒妁之约,我并不做他想现在既然与你有了婚约,自然会回避的。”
说话的时候,郑南莲细加斟酌,两手在腹前交叠,手指纠在一起。
李建成眼里闪过幽光,声音轻柔的问了句:
“难到你与我订亲,只是因为父母之言媒妁之约吗?”
说话间,脸上带着失落与无奈。
郑南莲忙摇头:“不是,其实我也心心”悦字就是说不出口。
李秀宁实在是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招来了李建成的瞪杀。
引得郑南莲坐也不是,立也不是,恨不得有条地缝,让她钻进去。
郑南莲被李秀宁笑得羞恼,拳头虚握,小幅度地摆了一下靠近李秀宁的那只手,推到李秀宁的侧腰处:
“你再笑,我就、我就”想不出什么可以制约李秀宁的法子。
“我就让大哥收拾你!”李秀宁冲着郑南莲俏皮的眨了一下眼睛,提示道。
李建成含笑看着郑南莲的香腮飞绯,他咳嗽了一声,正色道:
“好了,三娘你别闹了莲娘,我们继续下棋。”
之后,屋子便安静了下来,只呼得到棋子入棋盘的声音
一局棋下了近一个时辰才结束,李建成只胜了郑南莲一子。
当然,这是李建成有意为之。
让看棋的李秀宁觉得无聊极了,到最后,实在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李建成虽说精神亢奋,但看到李秀宁的神态,意犹未尽地加快了速度,结束了棋局。
李建成起身回房前,对郑南莲郑重地叮嘱道:
“我会留人下来,如有什么事情你自己不方便处理的,就让人通知李飞。”
吱嘎一声,门开了。
“李飞是哪个?”郑双去找郑南莲说话,知道郑南莲被李秀宁拉了来,她就找了过来。
正好听到,李建成这句话,就问了句。
在郑双看来,李建成是自己的姐夫,自己又没有兄长,自己这个妹妹有事不找他找谁。
李建成想到郑南莲的性格,遇事未必第一时间让自己知道,便对郑双道:
“双娘,回头我让你认识一下李飞,你们姐妹有事的话,就去找他。”
至于联络的地点,还没定下来。
李建成虽说打算在荥阳这里开一家酒坊,可以收集消息,还方便郑南莲联系自己。
可他还没有时间去看,当下只是一个意向,想着明日去看看铺面。
此时,窦惠与郑四夫人正好说起这件事,毕竟这里是荥阳,窦惠对这里不熟,她从李建成那里知道儿子打算开酒坊的事,还是很支持的。
吃过饭后,休息了一会儿,窦惠就去找郑四夫人,向她打听消息。
因为只是亲家,怕对方多心,窦惠并没有直说,而是变着发地打听。
郑四夫人也是掌家的,听出话中有话,想着与窦惠处好了关系,将来女儿嫁过去日子才会更好过,笑着直言:
“先不说我们是儿女亲家,但认识多年这点,姐姐你有什么不能直说的。”
当郑四夫人知道李建成的想法后,神情变得着重起来:
“王霁的事情,就算你们不提,我也会处理的,既然大郎那孩子有这个想法,我又怎么可能看着不管。”
说着,她让人招来了管事,让其查看一下自家的商铺。
管事的业务很熟,郑四夫人的话刚说完,他就开口道:
“东市那里的一家点心铺子到是合适。”
这间点心铺子位置不错,但因为缺乏新意,边上又开了一家后,生意只能说是不好不坏,大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感。
郑四夫人先屏退了管事,才向窦惠解释了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窦惠含笑道:“既然是孩子的想法,我这个当娘的就不作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