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七章 张锦堂书店找线索

  九十七章
  张锦堂书店找线索
  对于这位小姑娘的出现,张锦堂并不感到奇怪,让他奇怪的是哪个匆匆而去的陈忠悌,北河跟河口有多远啊,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不认识谁,你陈忠悌在给日本人做事谁不知道,至于躲躲闪闪的吗?难道你陈忠悌认出我这个给共产党办事的张锦堂了吗?再说——
  张锦堂是个心细的人,善于观测周围环境的变化。不过干他这一行的不懂得观察是要吃大亏的,很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做敌人的工作做不好更容易适得其反,让自己的脑袋搬家。这就像每天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人,个个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也许在你对面站着的就是国民党顽固派的特务分子,也许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奸,也许是自己人,也许就是专门做情报生意的。一旦你弄错了,其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宋希媚刚才在他进门的那个举动分明是故意要引开他在陈忠悌身上的视线,这个小姑娘虽然在他面前做的很自然也很地道,可是没有能逃脱他的眼睛,他每天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察言观色已经成了他的家常便饭。
  小掌柜轻轻地叫了一声“老张”。宋希媚很知趣地就走开了,到了柜台边迎接来往的客人。
  张锦堂照例将已经看过的一本《中国历史》还回去又换了一本《中国地理》,出门时由不得又看了一眼这位新来的小女掌柜,心里感觉很舒心。
  “先生慢走,欢迎再来。”宋希媚目送着张锦堂,张锦堂发现小姑娘的那种目光显得很温馨很亲切。
  张锦堂出来书店找个僻静地方迅速翻开《中国地理》,从里面拿出来一张字条。他们后来联系的方式已经不是先前的对话方式了,因为这种方式已经在特务们的排查范围,特务听到对话后要从里面分析你是不是他们怀疑的对象。
  后来的联系方式都是以图书的内容来暗示的。顾客拿一本历史书籍说明是要讨取有关情报,如果拿一本地理书籍就是要送交情报,书里面一定有情报内容。相反,书店小掌柜只要给你的是地理书籍,说明里面一定有情报内容。
  这个方式是惯于搞公安侦察的杜继周同志指示更换的。随着情报传递和秘密活动的长期运作,惯用的任何一种传递方式都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那字条上写着“赵廷壁要在近日往苏店转移”。
  “近日。”这说明鬼子为了安全或者是在专门往外放***或者的确没有定了具体时间。张锦堂将纸条含在嘴里,虽然眼前豁然开朗但还是皱着个眉头舒展不起来。从情报上看,赵廷壁还在县城是一定的。
  可是这个情报是从那里得到的呢?张锦堂又一次思索起来,这个情报一定是今天才送到书店的,如果昨天或者前天书店接到情报的话,书店就要在当天设法将情报转送出去。
  难道是他?张锦堂只能猜测,任何人不能暴露送情报者的身份,这是纪律。
  他重新对刚才遇到陈忠悌的情景做了一下回忆,难道是陈忠悌怕他认出来才故意匆匆而去的?陈忠悌一定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即使知道他是参加过牺盟会的也不能以自己的同志在特殊场合下相认。
  张锦堂又联系到那个新来的小女掌柜,正在他扭头关注陈忠悌的时候,那个女掌柜故意迎接他,那不是在故意阻止他关注陈忠悌的吗。
  陈忠悌!张锦堂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除了他没有别人能在接近鬼子的红部和宪兵队了。陈忠悌在县城日本伪公署教育科工作,还是当时为鬼子大唱“大河民族伟大”的汉奸。是根据地和老百姓公认的汉奸,只是在他手里没有血债罢了。
  张锦堂知道有的“汉奸”还真不是大家所看到的。这个时候他忽然想起自己做过的一件有趣的事。
  那是在去年春季,张锦堂通过自己亲手策反的一名伪军(赵四虎,石桥村人)嘴里得知在他的警备三中队里有一位叫小记的副队长人缘还不错,没有什么血债。要策反一个伪军骨干那可是一件继慎重又危险的事,当然,要真给策反过来,那所起的效果一定也是不一样的。
  张锦堂通过那赵四虎在一间卧室见到了小记副队长,他扮作一个算命的先生身份,因为那伪军知道小记最爱算命,即使没什么事情只要见了算命先生他就会跟算命的磨蹭一会儿,不是抽签就是测字。那赵四虎说他认识有个好测八字的先生有机会给他叫过来认识认识,小记随口就答应了。没想到没过多久这个赵四虎真的就给他引来个算命的。
  通过赵四虎对小记的简单介绍,那个算命先生也会诌吧几句,一开话闸就扯到小记的前世今生,房基坟茔上,一测一个准。
  就在这时,随从们报告说:宪兵队突然来查岗。
  宪兵队查岗是三八六九的常事儿,按说很正常。可是,一旦查到生人就会惹下不必要的麻烦,因为宪兵队会把不是警备队的人带到红部审问,弄不好就会牵出大事情来,甚至会掉脑袋。
  小记马上把张锦堂引到一个密室里,自己跟那些随从关上自己的卧室迎了出去。那一次好险。
  但是,张锦堂却认准了这个小记副队长是个策反的对象,就从他把他藏起来躲过宪兵队查岗的那一刻起,这说明他的聪明智慧和应变能力还有那颗中国人的良知。因为张锦堂起码是个中国人,即使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算命先生也不会逃脱被抓后的严刑审讯。
  从这一点张锦堂就有充分的理由再次拜见小记。一个合适的机会他又通过赵四虎见到了小记。没料到小记第一句话就问他:“上次你就没有算出来宪兵队要来查岗?”
  张锦堂没想到这个人会问他这样的话,让他一时语塞,随即他只好编造一句:“那是我的命相跟你无关。”
  “你是说你的运气好还是我的运气好?”小记问。
  “这不是你的运气,这说明你是一个很聪明心眼又好的领导,是我的运气好,遇到了你这样一位聪明心眼好的领导。”
  “春天来了,阳气升了。我们的运气都好。”小记自言自语。
  小记虽然是一句漫不经心的话,却让张锦堂心里“咯噔”一下。这个熟悉而令人亲切的一句话,他好长时间没有听到了,这是“十二月事变”后被走散了的同志们一句接头联络的暗语开头,不过现在已经更换了。难道这是他无中生有的猜测吗,还是这个小记就是故意给他听的。
  “杨柳绿了,桃花开了。还真是。”张锦堂也附和一句。
  “讨逆”。
  “反顽”。
  张锦堂顿觉心头一热,按耐不住的激动。他深知他跟这位小记的谈话该结束了,联想到上次顺利地逃脱了宪兵队的查岗,使他更加深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是在用原来的暗语来试探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身份。
  张锦堂想到那一次的“策反工作”,他深信现在这个不想跟他打招呼的陈忠悌一定就是那个送信的人,那个漂亮的新女掌柜就是在掩护陈忠悌顺利脱身,把我这个策反敌人的自己人都划了问号。
  张锦堂连夜把得到的情报交给县委,这次锄奸是侯国英县长拍了板的,他不敢冒然行动。县委连夜组成了临时锄奸小组,小组成员除敌工站的同志外还有李心良、梁士兴、王前。
  王前是区长又是最早的老公安,针对那一份情报内容,他分析:只能说明赵廷壁还在县城,“赵廷壁要在近日转移苏店”这个内容,有两点,第一也许就是敌人故意放出来的烟幕弹引我们上钩,第二就是真的。
  “我听王区长这句话怎么就找不出个头绪,跟没说一样。”张锦堂就是王前介绍进的牺盟会,他们的关系很铁,他跟王前说话是不居次的。
  王前道:“做敌人的策反工作我肯定不如你老张,这公安侦查的思路你也一定不如我们呀。”说罢故意看一眼李心良,李心良是王前的老部下。
  李心良领会王前的意思,领导是在故意提高他的地位呀。“我理解区长的意思,既然我们不知道我们的目标移动的情况,就像潜在深水下面的大鱼,不如我们故意浑那么几杆子。”李心良说罢看看王前,意思是问是不是这个意思。
  还没等王前张嘴张锦堂就先道:“原来你们公安同志是在故意欺负我们敌工站的呀。”
  “等有机会你们敌工站的报我们的仇吧,那可是防不胜防,也不知道是自己人还是敌人。让我们出丑的机会多得是。”李心良笑道。
  “我们就跟着公安同志们的思路走吧,下一步该怎么办。”秦秋文道。
  “还是听听我们王区长的吧。”
  王前是反特锄奸最早的公安,不是他有什么高招,而是他有了一些“走的路多了”的经验。
  “不管那份情报是不是真的,最起码知道赵廷壁还在县城。我们要有我们的思路和主动权,我们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不管敌人的意图是不是也在牵着我们的鼻子。”
  “就像李心良同志分析的,用杆子搅他们一下,搅浑了大鱼自然就上来了。”
  王前见大家都不吱声了,静静地等待他往下说。
  “我想让大家分析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汉奸现在是在县城还是在县城外面?”
  大家有的说在县城有的说在县城外。
  张锦堂道:“别兜圈子了区长,你说了我们照办,你让我们说不是也跟不说一样吗。”
  “不管他是在县城还是在县城外,我们不管在那里搅这么一杆子都会让田岛心慌起来。”李心良道。
  “要不我们同时在城内城外都搅他一杆子怎么样。”王前道。“不管有没有个赵廷壁,我们就是要明目张胆地在城内城外抓这个大汉奸。”
  “逼着田岛把他送出来?”
  “他不送他能过好年吗?”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