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好读书,什么鬼
无聊的日子过了没有多久,宫中便又传来了圣旨,说为了让陈杨能更好的教授太子殿下,特别让陈杨在家中好好读书,有什么需要的书籍,或者需要人来为他排难解惑的话,随时告诉门口的禁卫,他需要的东西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有,就会第一时间送到陈家庄。
当接到这一道圣旨的时候,陈杨就觉得自己心中有一句马卖皮,不知当讲不当讲。想要软禁自己就软禁嘛,干嘛还要有这般冠冕堂皇的借口。
由于陈杨跟前来传旨的大太监已经相熟了,所以在接旨完了以后,陈杨便拐弯抹角的问大太监,这道圣旨是不是长孙无忌那老匹夫整天给李世民吹耳边风,所以李世民才会下了这么一道圣旨。
大太监的回答着实让陈杨觉得有些想不到。
这道圣旨竟然是太子殿下亲自求下来的,而且还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好不容易从李世民那里求来的。
听了这话,陈杨觉得自己心中的那一只正在卖皮的马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千万头,甚至是数以万计的神兽在自己的心中奔跑着。没有最吃惊,只有更吃惊。太子坑队友的方式真的是与日俱增呀。
神特么的好好读书,自己如果真的现在有闲心思去读书的话,说不定以后这朝堂之上就再也没有陈叔文和陈杨叔侄俩的地方了。
正是因为陈杨喜欢瞎折腾,整天捣鼓一些乱七八糟的,但是对于大唐,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军事实力的增强,亦或是让百姓过的安居乐业,都是陈杨发自内心里的渴求,而且也一直往那个方向发展着,努力着。
陈杨送走了大太监之后,竟然觉得有些不知所措。
本来陈杨计划着,安抚好了婶婶之后,就去墨家去和墨家的诸位能工巧匠好好研究一下这新式火器的制作,就算是制作不出来先进的枪支弹药,但是至少突火枪,或者说是燧发枪总可以在一群人绞尽脑汁的头脑风暴中被制作出来吧。
这莫名其妙的一道圣旨,让陈杨的计划直接无法进行下去了。虽说陈家庄里面也有工坊,而且工坊也可以炼铁和制作火药,但是自家工坊的事情自家清楚。那一群榆木疙瘩脑袋,要想和他们一起头脑风暴,自己就等着被这群人拉低智商下限吧。
好好读书,这是个什么鬼呀。
……
就在陈杨坐在大堂里面,无所事事的发呆的时候,大唐建业的技术总工——来自蓝田县的泥瓦匠王大拿带着人急匆匆的来到了陈家庄。
“王总工,你这是怎么了?”
王大拿刚进陈家庄村口,就碰到了同样闲的没事干,躲在村口大树下乘凉的梁天。梁天看着一脸焦急的王大拿便开口问到。
“梁管家。”王大拿冲着梁天拱了拱手,开口问道:“少爷在家吗?军校那边出了一点问题,需要少爷帮忙解决一下。”
“在家呢。你跟我来。”梁天一听有事情了,顿时用跟年纪不符的灵活身法从树荫下的躺椅上面窜了起来,伸手拉住了王大拿的手:“我们赶紧走吧。少爷这两天正好没事干,闲的发慌,你来的正好。”
……
梁天和王大拿手拉着手进入大堂的时候。陈杨正捧着茶碗,目光有些发直的在喝茶。听到了响动,目光开始聚焦,看到了牵着手的两人,一口茶立马喷了出来,用手指着两人,说不出来话。
“少爷,大唐建业的王大拿王总工来了,说军校的工地那边出事了,需要您给解决一下。”梁天没有明白陈杨为什么会喷出来那一口茶水,立马给陈杨禀报了起来。
“王总工,你说说,工地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让你这样沉稳的人都变得着急忙慌的?”当梁天松开了手之后,陈杨当做没有看见两人刚才牵手的画面,开口问到。
“回少爷的话。军校的工程已经差不多都到了尾声,现在准备给食堂封顶了。按照您的意思,食堂建成了三层的小楼,前两层由于我们有预制的水泥楼板,所以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这第三层封顶的时候出现问题了。”王大拿抹了一把额头上面的汗水,继续说道:“您之前说每一个顶层封顶的时候,都必须全部使用水泥和钢筋搭制,以防出现漏水的情况。但是,少爷,我们用钢筋扎好了骨架以后,往里面填水泥,不管怎么弄都会漏出来,留不住一点水泥,这都已经浪费了许多了。”
“这个问题呀。”陈杨摸着刚蹦出来几根小胡须的下巴,沉吟了片刻,回答到:“这个你可是使用一些架板挡在底下,但是墙和楼顶之间要有支撑点和空隙,空隙用来放置架板,支撑点用来支撑屋顶。”
陈杨回答的时候,心中默默的捏了一把汉,这个实在是有些不清楚。这个想法还是当初到农村去发掘古墓的时候,看到有人在盖房好奇看了一眼,才知道的。要不然,今天真的就被问到自己不知道的点上面了。
“我这个方法只是作为参考,你们不用太过依赖我的想法,可以自己尝试着去做一下,不要怕浪费,只要有好的方法,我不仅不会责罚,还会大大的赏赐的。”
听了陈杨的话,王大拿顿时觉得干劲十足。心中默默的记住了陈杨说的方法,然后便告辞准备离去了。
“少爷,我就先行告退了。我得赶紧回去,把这个方法还有您说的这些话告诉工人们,好让他们尽快施工,顺便想一下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没有。”
“王总工,你先别急着回去。”陈杨拦下了王大拿,让他坐下:“我这边随便派一个人去大唐军校的工地,告诉各个领头的工头们该怎么去做,你就先留下来,给我好好讲一下现在大唐军校的工程的进度,还有都遇到过什么问题,还有是怎么解决的。”
“我准备将这些东西,编撰成一本建筑品类的书籍,也好给后面或者说是后世的工匠们留下来一些老一辈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