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发了这笔横财就能隐退了(下)

  【阿渊终于有下了,阿渊这样美丽的宝宝,对于标题自然就随性了些…大家么么哒】
  赵老夫人心头一凛。
  赵檀生是想让李氏从赵家滚出去吗?
  不不不。
  虽然李氏没有生儿子,可李氏背后还有个李质朴,李质朴忙是帮不上的,可落井下石倒是有一臂之力的。
  不能和离,不能休妻,甚至现在不能和李质朴正面翻脸。
  如果李氏能自己犯错就好了
  赵老夫人目光虚浮,脑中千回百转。
  “阿俏,你这是什么意思…”赵显不明所以,口中发苦轻声问道。
  檀生转过头来,一脸理所当然,“没有什么意思,只是给叔父与祖母提个醒,让你们时时刻刻都记得婶娘不姓赵。”
  所以,一旦李氏出什么差池的时候,请一定一定一定记得这一点。
  赵老夫人没有再问檀生此次出面解围,需要什么代价。
  可到最后,她也不敢相信以赵檀生的个性,会什么也不要地帮这个忙。
  故而,赵老夫人这些时日待檀生很好。
  赵家没家底了,送不起好东西,只能送点红枣汤羹、碧玉粳米粥之类靠精致取胜的小吃食,美其名曰食补对大姑娘的身子骨更好。
  檀生来者不拒。
  官妈妈忧心忡忡,“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老夫人就算是有求于你,这也做得太过了吧?”
  简直就像亲祖孙会干的事儿!
  檀生舀了口红枣汤羹,甜滋滋的,挺好吃的。
  “乡里杀猪之前会干嘛?”檀生问。
  “会…喂肥点儿?”官妈妈迟疑着道。
  檀生点点头,将杯盏仰起一饮而尽。
  赵显放弃了。
  在经历了数十天的大胆推理,小心求证后得出河里有只巨怪这样左登全明显不会信的结论后,赵显无奈放弃了,转而来求檀生。
  赵显手中拿着在街头随意买的拿油纸包住的糖渍青梅,“叩叩叩”三声,敲响了娇园厢房。
  官妈妈将门打开一条细缝,探出半只头来。
  “…阿俏可睡了?”赵显神容窘迫。
  官妈妈见是赵显也不开门,维持着半头卡门缝的诡异姿势,“睡了,睡着了。”
  赵显长长地“哦”了一声。
  糖渍青梅甜腻腻的汁水不知何时氤氲过油纸沾在手中。
  沾得手里也直发腻。
  就像他心里一样。
  官妈妈眼神向下一搭,看见了那一抔青梅子,心里顿时鬼火冒。赵显这个亲爹把自家女儿就看得像这青梅子一样烂贱吗?一包果子就能把姑娘哄回来?以前欠的那些账又该怎么算?因为这一包果子就一笔勾销了吗?李氏三番五次地要姑娘命又怎么算?如果不是姑娘有用,他赵显怕是连包果子都舍不得给姑娘买吧!
  官妈妈心中生气,说出来的话也不怎么客气,“老爷还是回去吧,姑娘说了您要是需要她,明儿就把马车备好,姑娘要去现场看一看。”
  赵显张了张口,想说什么,可惜他一个字都还没说出口,官妈妈就“砰”地一声把门关得严严实实的了。
  他只是想来看看阿俏
  这是想说的话。
  赵显张着嘴,任由那糖渍透过油纸缝隙滴答滴答地落在他手上。
  赵显握了握手,掌心的糖渍混着冷汗,黏腻得叫人发凉。
  阿俏才从广阳府到南昌的时候,同他亲近过,甜甜地叫过他“叔父”,也曾同他笑同他闹同他赌气,就像一个女儿对父亲应做的那样。
  可是现在呢?
  阿俏叫他叔叔。
  态度态度就是没有任何态度。
  冰冰凉地和他就事论事。
  或许是对他失望了吧?
  就像九泉之下的白九娘一样。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没见过白九娘对他失望的样子。
  如果看见了,或许他会直接崩溃。
  可是
  他又能怎么办呢?
  他已经竭尽全力对她们好了。
  可他连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到头来还要拿着糖渍青梅站在自己女儿的游廊里吹冷风求人…
  赵显茫然失措地站着,待娇园灭灯换烛时才如梦初醒转身回去。
  那抔糖渍青梅就这么孤零零地躺在了廊间的青石板上。
  翌日,檀生上了马车,一路向绛河狂奔而去。
  檀生撩开车帘看窗外的风光向后退得飞快,不禁暗叹,车夫今天有点狂野呢
  到绛河时,河道两旁围了零星几点看热闹的人与来往船只的船家艄公,赵显带了两个小吏跟在身后,见檀生过来当即迎上去,指向绛河东北角,沉声道,“就是那里。”
  檀生看过去,只见一片风平浪静,连丝毫波澜都瞧不出。
  檀生点点头,绕着绛河走了两圈,弯下腰低头撩了撩河水,最终定在了马贵人侄儿遇难对应的岸边。
  “官妈妈。”檀生侧过头去。
  官妈妈应声而去,从马车上一股脑搬下许多东西。
  围观群众伸长脖子使劲看。
  只见一只硕大无比的蒲团被那妇人装扮的女人单肩扛了下来,紧跟着那妇人再次单肩扛下一张四方桌,再然后一个黄铜模样两人怀抱那么大的香炉鼎被那妇人一手拎下马车,车夫想去帮忙还被那妇人瞪了一眼…
  围观群众张大嘴巴,目光从那妇人移到独身玉立河岸的那位姑娘身上。
  这是要干什么?
  破不了案子,所以带上家眷来胸口碎大石?
  群众对那风姿绝卓的赵大人越发不屑。
  案子破不了就算了嘛!
  还把自家女眷带来卖艺,转移视线!
  呸!
  不是个男人。
  檀生静静注视着这宽阔的水面,碧波无痕,这是前朝大燕集朝堂之力开筑的一条运河,为了这条贯通南北的运河,大燕掏空了国库,用光了人力,加重了苛捐杂税,惹得天怒人怨。
  就像历史的长河里那一群无足轻重的炮灰一般。
  大燕被昭始帝灭了。
  这条大运河留下来了。
  故而,绛河作恶,在百姓的认知里亦有反昭复燕的意思——毕竟这河是大燕出钱出力造的,自然骨子里流淌着对大燕的忠诚,若不是,那怎么会大燕一灭,这运河就接连翻船出事呢?
  这个说法,没有一位在位的皇帝可以容忍。
  就算是喜欢打坐练功的昭德帝也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