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成宰相了

  “夫君,怎么回来的这么晚?”李月婵让婢女退到一旁,她亲自帮安江顺脱下外面的朝服,换上便服。
  安江顺随意的回答到:“朝会结束后,陛下又单独召见我聊了一些事情。”他还在思考接下来即将开始的改革,这将是一场非常艰巨的任务。
  看到安江顺有些心不在焉,李月婵问到安江顺:“夫君,你这是怎么了?心不在焉的。”
  “还不是你那父皇,又给我找了不少麻烦事做。”安江顺没好气的说到。
  李月婵让婢女将安江顺的朝服送下去晾晾,给安江顺端上一杯清茶,“夫君,喝点儿茶,回到家里就不要想公事了。”
  “今日我在朝会上提出了隐退,想要带着你和孩子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去海外,去倭国和新大陆游玩一圈,谁曾想不仅没有成功,结果还被陛下好一番批评,这批评不说,批评完了又交给我一个重任。”
  “哎,我就是个劳苦命呀。”安江顺苦闷的说到,“哎,我这辈子就是落在陛下手中了。”
  “行了,父皇这不是信任你嘛,不然他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交给其他人来做呢。”
  “哎,我这不是想多陪陪你和孩子嘛。”安江顺叹了一口气,他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这个人也是一个很顾家的人,尤其是现在三个孩子,孩子也都渐渐大了,更需要他这个父亲每天都陪伴。
  “父皇又交给你了什么任务?”
  “此事事关重大,现在不能给你讲,我只能说这件事情将会让整个帝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安江顺神秘的说道,李月婵瘪瘪嘴,她才对男人们的事情不敢兴趣了,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李月婵的生活重心除了孩子就是只剩时不时去酒楼查个账本。
  “好了,好了,我不问了,我刚才让厨子准备了些吃食,我这就让他们送上来。”
  安江顺点点头回到李月婵:“好,在宫中早就饿了,连堂食都没有吃就匆匆赶了回来。”
  ……
  开元十九年十月,淮南、陇右、剑南各道陆续将土地和人口册汇报上来,和安江顺在江南道搞试点时一样,所有数据按照州县汇报到朝廷,州县留下一份,朝廷户部留下一份,至于原始稿则全部保留在朝廷专门准备的机密库中,每一份户口册,土地册都必须由当地官员和专门负责核查土地的外地官员、户部官员、巡检司四方联名才能被视为有效登记册,同时在开元十八年到十九年完统计出来的人口、耕地面积将作为将来朝廷再审视一个官员政绩的有效参考。
  同年十二月初,李隆基同时晋升张说和安江顺为紫微黄门三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宰相,不过有些区别的是张说是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加紫微黄门三品,而安江顺则是以户部左尚书的身份加封紫微黄门三品,同时安江顺除了保留镇军大将军和冠军侯两个勋爵歪,其余所有兼职全部辞去。
  大唐是群相制度,安江顺和张说两个人虽然成为了宰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两个人就能独揽朝权了,宋璟虽然告老还乡了,但是还有另外几部尚书和以及一些只有四品的职官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次级宰相,这些次级宰相一来是为了协助宰相工作嘛,二来则是为了限制宰相独断专权,当然了大唐的群相制度下,一个宰相还是很难独断专权的,毕竟一般都有好几个阁老,只是现在让大家感到有些奇怪的就是,这安江顺难道他们也要称之为阁老吗?
  这不退朝后,安江顺走到张说身前祝贺到:“恭喜张阁老,这么多年,张阁老也总算是如愿了。”
  “那也是还是比不上安阁老呀,就是这安阁老,听着怎么这么奇怪呀,是不是安阁老。”
  听到张说的话,还没有离开的官员纷纷笑了出来,是啊,安江顺不到三十岁就成为了宰相,这倒是让他们一时间有些不知道怎么称呼安江顺了,毕竟大唐这些年来称呼宰相为阁老已经习惯了,可以往都是上了年纪的官员至少也得四十多岁才能成为阁老,谁能想到李隆基有这么大的魄力,直接加封安江顺为紫微黄门三品让安江顺成为了宰相,好在同时李隆基还封了张说为了宰相,这才平息了大臣之间的争议。
  当然所有人中间除了安江顺,谁也不知道李隆基这样做全都是为了接下来的大动作,张说可能预感到了,李隆基在这个时候毫无征兆的加封一个实权大将军出身的安江顺为宰相,要说李隆基暗中没有什么打算,张说是不信的,包括已经正式告老还乡的宋璟其实也预感到了,从土地人口核查完成之后,李隆基就几次暗示宋璟让他自己提出告老还乡,宋璟也知道自己在李隆基哪里得不到足够的信任了,宋璟也就在李隆基宣布前主动提出告老还乡,如此宋璟也得到了善终。
  “张阁老就不要取笑在下了,今后还是称呼某冠军侯,侯爷都行,阁老还是算了,某这次就是沾了张阁老的光,不然怎能轮到我这无名小卒成为一朝宰相呢。”
  “如此,那本官便继续称侯爷了。”
  “如此甚好,张阁老乃前辈,日后某若是做的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张阁老多多原谅。”安江顺对张说说到,张说哈哈大笑一声说道:“那是自然,提携后辈嘛,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安江顺伸出右手,请张说先走,“张阁老请……”,张说一愣,安江顺竟然主动请他先走,这可是让他有些奇怪啊,张说和安江顺互相仔细打量了一番,就在周围的人觉得这两人要打起来的时候,突然两个人同时笑出了声,一笑泯恩仇,张说和安江顺以往的恩怨在这一番笑声中烟消云散。
  “还是侯爷先请吧。”
  “不不不,那有晚辈先请的道理,张阁老请先。”安江顺伸出右手请张说走进了政事堂。
  开元十九年除夕,安江顺在长安城中和家人一起度过了新年,过年的时候安江顺在和李月婵商量后,还特意请了张守珪遗孀一家来府上一起过年,李月婵是个好妻子,贤内助,不仅同意让卢氏母女来府上一起团年,而且还对待卢氏如同生母,不仅亲自奉茶,而且还嘘寒问暖,最重要的是,李月婵不仅仅只是在过年这一天这样做,平常也是如此,时常会关心卢氏母女以及张守珪的孩子,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就让下人给张府送去一些珍贵的特产啊,补品啊,或者是从皇宫中带出来的奇珍宝物呀。
  有时候让安江顺都不由感叹,自己找到这样一个老婆真的是两世为人修来的福气。
  过完新年,大唐经济改革就提上了日程,开元二十年二月二龙抬头,李隆基在这一天正式下旨让指定安江顺负责改革,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包括贸易与农业手工工业,其中第一项改革便是朝贡体系的改革,这一项改革在十九年年末的时候就已经着手开始实施,根据安江顺此前的建议,李隆基已经不再故作大方回赠大量礼物,而是赠与这些前来朝贡的外邦使团一些等价的特产和《诗经》等大唐常见的儒家书籍,开始大唐文化输出。
  “我们不能只将目光局限在国内,文字书籍送给这些外邦并不会对我大唐造成什么损失,反而会让这些外邦了解我大唐文字,学习我大唐语言,诸位同僚,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国力不是靠文化,是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诸位同僚比较陌生的一点,那就是科技实力!”
  张说出声问到:“侯爷,这科技实力是怎么一个说法,你能给我们这些老头子些讲讲吗?”
  自从和安江顺的关系有所缓和后,加上日常都在一个屋檐下办公,张说也渐渐的认识到,安江顺确实不是一个喜欢争权夺利的人,渐渐的张说对安江顺的成见也就全部放下了,毕竟之前张说对安江顺的成见更多的是因为姚崇的历史遗留因素,而不是因为安江顺本身。
  “这科技嘛,简单的来说,就像兵器,如果我大唐拥有更先进的冶炼技术,锻造技术,我们大唐将士就能有更锐利的兵器和甲胄,我大唐农民就能使用更坚固的农具,还有造纸术,造船术等等都可以算作科技实力。”安江顺简单的给张说等同僚解释什么叫做科技实力。
  安江顺对所有人说道:“所以科技实力对于一个国家也很重要。”
  “依照冠军侯所说,这科技实力确实重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金振江说到。
  安江顺笑了笑继续说道:“所以本侯才屡次强调要注重发展科技,要培养科技人才,发展手工工业,而要发展手工业就需要让工匠自由,进一步的让贸易自由化,朝廷要监管,但并不能什么都管,只有让整个市场活跃起来,百姓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便会主动思考,改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