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提前出征
收到李亨的圣旨,安江顺笑了,程野也笑了,皇帝这一次暴跳如雷,这本就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只不过当看到李亨的圣旨命令的时候,他们两个还是有些想笑,在笑的同时,安江顺和程野也对这件事情上心了,安禄山把安庆绪封为了长安王,这不仅是对李氏皇族的侮辱,也是对他们这些大唐将领的挑衅,尤其这就是在针对安江顺这个刚刚被封为东北王。
“安禄山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拉拢人心,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一种激将法,想要刺激我们尽快出战。”安江顺对程野说到:“这一次我们便将计就计,他安禄山不是想要我军出击吗?那我们就主动出击!”
“可是按照计划,我们不应该半个月后再出发吗?”
“提前半个月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冀州周边的伪燕军队基本已经肃清,史思明一直不敢出城战斗,根据城内细作传回来的消息,史思明最近正在不断的抓壮丁充实军队,虽然这些壮丁刚刚进入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人数多了仍旧是一个麻烦,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麻烦,越往后面拖,敌人的战斗越强,就越对我们不利。”
“有道理,既然如此我们便尽快进军吧!”程野点头同意了安江顺的意见,安江顺叫来一个亲卫,让他立刻去传令,明日清晨全军集结,除了之前就已经安排好的八千人继续驻守魏州城,防守城池保护城内的百姓以及尚未伤愈的两三千伤兵。
“大帅有令,全军做好出征准备,明日上午南下!”
“大帅有令,全军做好出征准备!”
“大帅有令,明日上午出城南下!”
传令兵迅速的就将安江顺的命令传达到了各个军营,魏州城内的几万出征军队做好出征准备,随时听从安江顺的号令就可以出征南下征讨叛军。
随着伤兵和各地补充而来的军队陆续就位,加上此前分到灵高县和张县的守军归队后,安江顺手下再一次凑出了十四万军队,虽然这一次十四万人中有一半都是毫无战斗经验的新兵,目前这些士卒正在文间三人的督促下在前线经历了一些烈度比较低的战斗,不过整体素质还是还是非常令安江顺有些担忧,战斗的主力还是只能依靠原本的七八万人,贾林当时给自己麾下将领说的那句下一次他们就是主力了这话现在也应验了,这一次他们确实成为了主力了,而且身负重任。
“兄弟们,这一次可就要看我们的了,明日出征南下,上了战场,若是谁拖了兄弟们后腿,到时候可不要怪本将军不顾兄弟情义了!”
“将军放心,我等一定不会令将军失望!”
“行了,都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就要出征了,该准备的都要准备好,不要上了战场,这里没带,那样没带,到时候出了问题,可不要怪本将不讲情面!”
“是,将军!”
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七日,安江顺率领一直在魏州城内养精蓄锐的四万精锐雄赳赳气昂昂的踏出了魏州城,唐军在上一次的大战中取得了胜利,士气高昂,城中的百姓听说官军大军要出征收复冀州城了,纷纷走出家门送行大军,一些有亲人朋友在出征大军中更是热泪盈眶,一方面他们对自己亲人不舍,担心将来收到的只是一个木盒(安江顺麾下军队标配,只要战场控制权还在己方手中,所有离的较远牺牲将士遗体都火化,让后将骨灰送回家乡交到他们家人手中。)
同时还会在战场附近修建一个公墓,公墓安葬没有家人或者籍贯不明的将士遗体,同时还有所有牺牲将士的衣冠冢,同时还会在公墓入口立碑向后人诉说这场战斗的起因和经过,让后人铭记这场战斗。
安江顺如此做法也是为了凝聚军心,减少将士们的后顾之忧,朝廷把你的后路全部考虑了,连身后事都也都全部考虑到了,你还拿着军饷,有什么理由不卖命呢?
并且唐军牺牲将士都会在忠烈碑上留下自己的性命,这在广大将士心中,能够在忠烈碑,英烈碑等碑文上留在自己的名字那就是一种荣誉,也算是留名青史了。
后事有人安排了,名字也能留在历史的光荣榜上,不管未来是不是朝代更迭,他们作为一个为国家奋战的过的军人,后代皇朝如何更迭,人民都会记住他们,因为他们是在保家卫国。
“大帅,这一次我们采取何种攻城方式?”行军路上,袁成杰等人问到安江顺,安江顺回头对众将领说到:“这一次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就常规方法攻城便是,攻城车,云梯车,井阑车还有冲车和投石车都用上,另外这一次那些完全没有战斗经验的新兵我也不打算让他们正面冲锋了,将他们分成三部,让他们去给我挖地道!”
“地道?”
“没错,挖地道,冀州可是一个大城,城墙最矮的地方也有三丈两尺,另外瓮城箭楼齐全,伪燕军在冀州城经营了一年多,床弩等城防设施并不缺少,虽然伪燕军队此时有不少都是临时抓来的壮丁,但这一次他们是防守方,据城而守,有经验丰富的士卒带领,壮丁也能发挥出战斗力。”
“是啊,上一次伪燕军队战败了,但是还是让他们逃回去了两三万士卒,这些士卒经历过一场大战,只要史思明能调动起这些士卒士气,加上那些大食人以及数万壮丁,这一次冀州之战可不轻松啊。”程野补充说到。
安江顺点了点头,对身后的袁成杰说到:“这一次前线指挥仍旧交给你,没有特殊情况,我只会坐镇中军。统筹全局。”
“大帅放心,某一定不会放大帅失望。”
“诸君,此次冀州大战不仅是我们一路大军,还有北边的封常清等人率领的六万军队以及吾儿安守义将会率军从朔州进攻并州,另外在海州等地坚持抗敌的李光弼也会在下个月内发起反击以策应我军的行动。”安江顺对手下众将领说到。
因为安江顺的影响,这个世界的走向和安江顺前世历史中的唐朝有比较大的区别,封常清、高仙芝等人的分布位置也和前世完全不一样,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人因为安禄山的强势崛起都到了大唐东边任职,而不是安江顺前世熟知的那个历史中的西北军。
同时李光弼在安食之乱爆发后也是到了淮南道,由于在南方的唐军处在大劣势,在南方的李光弼日子是最不好过的,一个人带着两三万唐军死守在海州一带坚持抵抗伪燕叛军。
而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人日子都还比较好过,一个在恒州,一个在兖州,当然这三个人比起安江顺前世历史中都好多了,至少现在都封王了,虽然他们头上这个郡王爵位都不是世袭爵位,只是终身爵位。但这也是一种荣耀,可以光宗耀祖的事情了。这三人虽然是临时被李亨想起来沾了安江顺的光封王了,但是呢,所有人包括安江顺都觉得以这三个人的功劳封一个终身郡王爵是匹配的,毕竟有这三个人,大唐官军才勉强守住了从淮水三角洲到兖州再到魏州东边这狭长的沿海富饶地区。
“这一次的大战实际上我们有南北中三路大军,我们就相当于中路军,海州的李光弼目前只有三万人,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只有北方从朔州、恒州等地出兵的安守义部,兖州的高仙芝部也会出兵攻击周围的伪燕军队,吸引一部分敌人,减轻我们正面的压力。”
“所以,这一次大战我们一定要胜,这次胜了就能让盘活整个战局,若是输了造成的连锁反应那可就大了,要宰再想组织起这样一次大规模的反击可就不容易了。”
安江顺的话很有深意,他虽然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是整个唐军最高统帅,但实际上由于时代、通讯条件的限制以及人心等影响,安江顺这个大元帅兵没有办法完全调动在南边的李光弼、高仙芝等部,就更不用说更南边的在江南岭南等地的军队了,这些地方的军队只有少部分原安东系出身的将领会积极响应安江顺的命令,还有就是剑南道等地的军队因为郭子仪的原因会完全听从安江顺的调遣,但是这些地方由于来往通信限制,安江顺实际上也做不到统一调度,只能在一个统一大前提计划的基础上各打各的。
“大帅放心,上一次我军兵力还处在劣势我们都能战胜反贼,更何况这一次我军在兵力上已经有了大优势,又有大帅统帅我等,肯定是战无不胜!”
“对,没错,有大帅指挥,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说着说着风向就有些偏了,一群人纷纷开始拍到安江顺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