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出殡
不过说是薄葬,李隆基对王皇后的葬礼还是非常看重,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一连二三十里全是送葬的队伍,朝中大大小小的大臣只要是没有特别紧急的军阵要务都出城送葬,王皇后的陵墓在长安城以北一百六十多里的一处山清水秀的洛城山,王皇后曾与李隆基在洛城山游玩,当时李隆基还未继承大统,王皇后也不是皇后,而那时王皇后便对李隆基说过,若是日后去了就要葬在这座山上,十多年过后李隆基仍记得这件事,便下旨在洛城山为皇后修建新陵,虽然时间很短来不及将陵墓修的更为辉煌,但一个多月时间已足够工匠将主墓室修建,至于陪葬墓以及陵园则可以后续慢慢完工。
唐皇室陵墓的选择必须巍然独特、气势俊秀,山陵之巅必向南可以俯瞰整个陵园,眺望泾川渭水,洛城山正符合这个标准,虽说比不上名川大山,但作为皇后之陵墓已然足够(此段纯为虚构,真实历史中的王皇后死于符厌事件,不仅被贬为庶人死后,李隆基也只是以一品礼将王皇后葬在了无相寺,直到唐代宗即位后才恢复了王皇后封号。)。
人们唱着挽歌,幡旗避空,李月婵以及李隆基所有的儿子女儿全部戴孝为皇后送行,作为后宫之主,王皇后是所有皇子皇女名义上的母亲,母亲去世,他们理应戴孝。
安江顺也在人群之中,不过他并没有站在李月婵身边,毕竟他和李月婵还未举行正式婚礼尚未同房对于皇室来说安江顺还只是一个外臣罢了,不过此次出殡安江顺倒是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那就是他是皇后灵柩的护灵官,率领一队最精锐之骑兵缟素护送王皇后灵车,这也算李隆基对安江顺的信任吧。
送葬队伍走的很慢,很慢,随性的宫女太监口中的挽歌一直未曾停过,一路听着挽歌就算是心智再为坚定的人此时心情也好不起来,就连安江顺这样从无数尸山血海中活下来的战士也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他也不是在为王皇后逝去而伤心,他也从未见过王皇后一面,所有了解都是从李月婵哪里听来的,安江顺是想起了无数次战斗中逝去的袍泽战友,尤其是从霍林郭勒关到鄯城一路走来安江顺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士卒是替自己挡刀而牺牲的,他安江顺力量是强大,武力是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安江顺就是神,他也是血肉之躯,如果不是那些士卒恐怕他就算不死恐怕也没有现在这么完整的身躯。
听着这些挽歌,安江顺不由得想起了那些牺牲的兄弟,相比较皇后之葬礼那些战死沙场的战士又有多少人能有一个过得去的葬礼呢,很多时候都只是随便找一个地方埋了,渤海军或许好一点儿,因为渤海军在整体战略上一直都在取胜,牺牲将士们的遗体都能被收敛,有条件的也将骨灰送回了家乡,没条件分辨不出来的遗体则在战场边缘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修建集体墓地安葬牺牲将士。
想想那些死去的战士,看看眼前的情景,安江顺莫名的哀叹了一声,作为一个来自现代社会的灵魂,安江顺实际上对这样的名为薄葬,实则奢华铺张的葬礼内心深处还是非常抵触的,不过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权势啊,权势才是最重要的,安江顺这些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征战或者路上,以往对权势的认识还不是太深刻,而今天安江顺总算明白什么叫做权势所带来的了,一个皇后所谓的薄葬送葬队伍便是二三十里,沿途各个驿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为队伍服务,再看看送葬的马车,清一色的白色,如此多的白色骏马是从整个皇家马厩以及左右龙武军精挑细选的,再加上所有的葬礼所使用的马车白色绸缎,以及沿途不停抛洒的纸钱修建陵墓之花费足以让安江顺再训练出两支与现在渤海军同等规模的强军。
这还没有算陪葬品,说是薄葬,实际上安江顺从葬礼队伍中那几十辆沉甸甸的马车就能看出陪葬品之厚重,皇后的葬礼花费就如此巨大,那么皇帝呢?耗费的金钱人力物力更多,还好皇帝只有一个,而且大部分皇帝在位时间很久,陵墓的修建也是长达十数年时间才不致于将国家拖垮。
当然安江顺也能看出来,皇后的葬礼看出大唐底蕴之足,并不是李隆基好面子,从所有官员口中安江顺也只听到了皇后葬礼应当怎么怎么样,务必不能丢掉天朝上国的颜面,毕竟送葬队伍中还有一部分藩国使臣,由此看来李隆基一朝所谓的盛世确实不是吹嘘出来的,而是真正的繁荣。
灵车前方是手持王皇后灵位的李月婵,这件事情本应有孝子来做,然而王皇后并没有生子,而李隆基也未确立太子,思前想后李隆基最终决定让李月婵这位长公主手捧灵位。
李月婵今日乃是素容,不施粉黛的她此刻看起来楚楚可怜,然而安江顺此时却不能上前安慰李月婵,大庭广众之下,他必须恪守君臣之礼。尤其是此时还是李月婵生母出殡。
送葬的队伍一连走了五天时间才抵达了洛城山山脚下,随着棺椁被安放进墓室,一些随葬用品也随同放入墓室,一些工匠缓缓地将墓室石门封闭上,一旁的李月婵早已跪在地上哭成了泪人。
礼部侍郎孔修文是祭祀官,由他主持葬礼,“时大唐开元八年五月大唐皇后……,开元八年七月四日,奠之……为明皇之发妻与微末之间……享年四十一寿滋当祭奠,聊表孝心。化悲为检,化痛为勤,继承先后遗愿……吾母九泉有灵,来尝之……呜呼哀哉……呜呼哀哉……”长长的祭文念了足足一刻钟时间,孔修文长曰道:“一叩首!”(祭文随意写了几句。)
“再叩首!”
“三叩首!”
终于祭文流程结束了,周围的将士在安江顺的命令下奉上了属于军人的礼节对王皇后的墓室的方向抱拳于胸口弯下了腰,不管如何皇后在礼法上都是大唐之国母,国母离世他们这些大唐军人理应以最崇高的礼节送行。
在两个宫女的搀扶下,李月婵这才回到临时的遮阳棚下,李隆基也在棚内,此时李隆基面无表情,旁人无从得知李隆基此时的内心,只有安江顺注意到了皇帝眼角的泪痕,这或许才是真情流露吧,前世种种传说只有李隆基和杨贵妃的传说,很少会有人记得李隆基还有一个糟糠之妻,一个从微末之时便跟随李隆基并且对李隆基继承大统有很大帮助的王皇后,而且也没有人知道王皇后结局比之杨贵妃也好不到哪儿去,至少到死李隆基对杨贵妃都报以深情,而王皇后则是因为常年无子搞什么符厌的时候被李隆基贬为了庶人郁郁而终,死后还只以一品夫人之礼下葬。好在这一世王皇后的身后事还算荣耀,仅次于天子国葬。
李月婵缓过劲儿来,走到李隆基身前跪下:“阿爷,女儿愿意在此为阿娘守灵三年。”
“三年?”李隆基听到李月婵的话有些愣神,子女为父母守灵这是常有之事,但是李月婵张口一说就是三年,宠爱大女儿的李隆基怎么可能答应,李隆基还来不得张口拒绝,一旁的几个皇子也立刻走上前对李隆基说到:“父亲,我等也愿为母后守孝三年!”
看看,这些皇子开始表现自己了,他们这么积极不过是想在朝中大臣和李隆基身前表现自己的仁德孝心罢了,李隆基是什么人,他怎么看不出来自己几个儿子为何如此,只是作为皇帝与母亲,他却不好直接开口拒绝自己儿子女儿,毕竟大唐以孝治国,他是皇帝若是拒绝自己儿女的请求那不是在否定子先祖礼法吗?
一旁的宋璟似乎看出了李隆基的窘境,立刻上前说到:“陛下,我大唐以孝治国,诸位皇子还有长公主孝心可敬,不过此处远离京城物资运输多有不便,皇后生前节俭想必也不愿见铺张浪费,老臣以为让诸皇子守灵七日即可,长公主守灵三月以表孝心,陛下以为如何?”
“嗯,就依宋老爱卿之言吧。”李隆基点了点头对李月婵几人说到:“你们都听到了?”
“儿臣遵旨!”几个皇子纷纷应到,他们本就是想要表现自己孝心,这样的结果也正在他们接受范围之内。
李月婵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自己父亲,似乎是想说让李隆基收回成命,不过李隆基已经决定的事情不容更改,他摇摇头表示此事金口玉言,不得更改,李月婵只好开口说到:“孩儿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