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僵持

  久争不下,李隆基便有些不耐烦了,轻咳了一声,一瞬间,太极殿内鸦雀无声,安静的能听见众人的呼吸声,李隆基将目光转向一直没有说话的宋璟,希望从宋璟这里听到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见皇帝看向自己,宋璟走到大殿中央揖手对李隆基说到:“陛下,老臣有一提议。”
  “宋阁老请讲。”
  “老臣推荐安北都护府都护李乐为主帅,左威卫中郎将司马正卿为副帅,再从龙武军中抽调一万精骑与左威卫一同支援安北都护府反击突厥人。”宋璟作为首辅,考虑问题自然不会完全只凭借派系利益来考虑,他也不是那些目光短浅之人,这边敌人都还没有击退就想着要怎么瓜分利益,争夺功劳,如此官僚实乃大唐之祸啊,然则这些所谓的功勋之后,就连李隆基这个做皇帝的也不好过多责备,更何况宋璟呢。
  若是安江顺在此,肯定还要说上一句,这朝廷办事效率是真的低,我从渤海送来的八百里加急都到了,你们竟然还在商议主帅人选,这不扯犊子吗?这都多少天了,主帅还没有确定,援军还没有出发,难道要等突厥人打过了河水你们才肯派出援军吗?
  不过这也不能怪李隆基等人,主要是突厥人突然南下,中央朝廷没有任何准备,加之现在又是冬天,物资准备工作非常缓慢,从接到前线消息到渤海八百里加急送到的时候,物资准备以及军队才刚刚集结完成,安江顺也是过了几天才收到从长安送来的圣旨让渤海大都督福出兵援助安北都护府,毕竟渤海大都督府是目前大唐在北方兵力最强的地区,不过这道圣旨刚发出就已经失去了效用,渤海现在自身都有些麻烦更别提支援安北都护府了。
  朝议结束回到后宫,李隆基径直去了王皇后的寝宫,让身后的王总管将东西递给王皇后,王皇后看着手中的奏折有些奇怪的问到李隆基:“陛下,这不是奏折吗?为何要给妾身?”王皇后心中奇怪啊,这陛下不是最讨厌后宫外戚干政了吗?今天怎么突然给自己一封朝廷的奏折。
  “这是渤海送来的八百里加急。”李隆基故作无所谓的说到,王皇后一听是渤海送来的八百里加急心中一下就慌了,一边慌张的打开奏折一边问到:“是不是婵儿出什么事情了?”
  看着皇后紧张的样子,一旁的李隆基不由得笑了,他对皇后说到:“你看最后就知道了。”
  “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婵儿出事了。”王皇后拍着自己的胸口说到。不过很快她又有些气恼的说到:“这个婵儿也是的,竟然跑到前线去了,还有这安江顺也是,他怎么能让婵儿去前线呢,陛下你一定要狠狠的责备他才行。”
  见到皇后这样不讲理,李隆基也有些哭笑不得,李月婵是什么性格,她这个当妈的还不知道吗?而且安江顺也说了,李月婵到渤海时他已经去了国内城前线防范江对岸的联军突然进攻,李月婵是自己的执意去的国内城,而且去的时候战事还未打响,也没有什么危险,李隆基也是如此这样劝到王皇后,好说歹说才让王皇后放弃要教训安江顺的打算,不过对李月婵,王皇后还是对李隆基说到:“等月婵回来一定要好好管教一番,再也不能这样任性了。”
  “此事就交给你了,在她与安江顺成婚之前一定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简直太不像话了。”李隆基说到。
  一旁的王总管这时插嘴到:“陛下,皇后,其实近来长公主离宫去渤海见未来夫婿之事已经在民间传为一段佳话,百姓们都觉得长公主这是敢爱敢恨,许多百姓都在祝福长公主和安都督这对才子佳人,说是长公主德才兼备的奇女子……”
  “真的吗?”王皇后一脸欣喜的问到王总管,王总管点点头表示他说的都是真的,谁家父母不喜欢自己的儿女被别人夸呢,就连皇帝皇后也不能免俗,听到民间百姓都在夸李月婵,王皇后内心自然也是高兴的。
  不过这还是不能改变王皇后要好好管教一番李月婵的心思,一个黄花大闺女竟然离家出走去看未来夫婿,这实在是有违礼法,丢了皇家脸面,不过李隆基这时候想法倒是有些不一样了,从王皇后寝宫中走出来,李隆基悄悄对王总管说,让王总管在长安城中散播有关李月婵亲临国内城前线替圣人犒劳前线的边军将士。
  李隆基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增强李隆基皇室的威望,有如此长公主说出去,他这个做父亲脸上也有光啊。
  开元七年十一月五日,三国联军已经持续攻城了五日,连续五日的进攻,城内守军伤亡已经接近一万,其中直接阵亡的士卒就超过了四千人,从攻城的第三日开始,联军开始有投石机投入战斗,到了第五天联军光是在北城方向投入的投石机就已经超过了五十台,也正因为这些投石机造成了渤海守军的大量伤亡。
  好在渤海军拥有技术上的一点优势,又采取了间接瞄准、覆盖性射击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压制城外联军投石机,守城的渤海军伤亡很大,这攻城的三国联军伤亡更大,根据联军丢下的尸体判断,在五日的战斗中,联军阵亡士卒已经超过三万,好在现在是冬天,安江顺不用担心这么多尸体腐败引起瘟疫,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安江顺还是令人将所有的尸体丢到城脚等城外联军下一次进攻的时候倒下大量火油在烧毁尸体的同时也将联军击退了。
  “任由联军接连不断的进攻也不行啊,连续五日的战斗我军将士已经非常累了。”战斗最激烈的北城,安江顺站在城楼上看着刚刚退去的联军,安江顺对身后的卢文涛说到:“日落后动员民夫给我往城墙下面倒水!”
  “这是为何?”
  “结冰,夜晚的气温足够让这些水在一夜之间结冰!只要地面结冰了,联军的攻城器械就那么容易靠近城墙了。”安江顺对卢文涛说到。这个方法是他前世在很多中看到过的,只不过他现在的面对的环境并不是很多中那样主人公面对绝境才如此做法,安江顺呢这是为了减轻守城将士的压力。
  同时他也想通过这个办法让城外的联军将领误以为守军快撑不住了,才会想到这个办法来阻拦他们的进攻,安江顺这是打算给联军设个套让联军来钻,然后给联军狠狠的一击。
  “末将明白了。”卢文涛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晚上,大量民夫按照安江顺的命令将一桶桶的冷水倒下了城墙,慢慢的水凝结成冰,城墙上不少地方也挂着冰凌,十一月的北方晚上,气温低到令下五六度,可以说是滴水成冰,为了让将士们能顺利度过晚上,城墙上每三丈就会燃起篝火,执勤的士卒可以在火盆旁边取暖,而且安江顺还下令所有士卒不要停在原地,可以不停的走动以此来取暖,每个执勤警戒的士卒还随身带着一两酒,这也是安江顺特批的,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就喝上一口暖暖身子。
  一桶桶的水倒在城墙下面,等到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城墙上下全是冰凌,城墙旁边的地面也全结满了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冰虽然不厚但却能对进攻方造成极大的影响。
  而且大量的冰块以及没有凝结的水在联军士卒的踩踏下城外的土地很快就变得泥泞,大型攻城器械在这样的地面很难顺利前进,而城墙上的冰凌也让攻城梯很难牢靠的靠在墙垛上,一时间联军进退维谷,见到攻城部队进展不顺,负责今日指挥的倭国将领井下大晴下令全军撤退,暂时放弃进攻。
  听到手下汇报,高陵急匆匆走出大帐走到井下大晴身旁问到:“为何停止进攻?”
  “唐人应该从城头倒下大量清水,一夜时间成冰,地面湿滑,攻城器械难以靠近,我军士卒难以登上城墙。”井下大晴对高陵解释到,高领点点头问到:“如此看来,城内唐人应当是撑不住了才会想出如此办法阻拦我军进攻。”
  高陵果然如同安江顺预料的那样上当了,认为守军是因为快撑不住了,伤亡太大才会利用冰来阻拦联军的进攻。井下大晴也认可了高陵的分析,两人短暂商议后决定等太阳最大的时候再发动进攻,那时城头的冰应该化的差不多了。
  “可这泥地也会阻碍将士以及攻城车行动,应该如何解决?”高陵问到,井下大晴沉思片刻后说到:“让人立刻去采集枯草铺在地面!攻城车前方铺木板!”
  “可行!”
  午时过后,联军恢复进攻,虽然井下大晴解决了泥泞和冰的问题,但是这一天的进攻最后还是以失败而结束,不过在渤海将士的精湛演技下,撤退的联军士卒都以为城墙上的守军防守力度大不如前几日,从而给井下大晴和高陵等人带回了一个错误消息,也让高陵等人坚信城内守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只要再加把劲就能攻破城墙,拿下国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