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游七
游大管家的归来,对张府来说是一件大事,因为游七,不止是张府的管家,他更重要的职责是张居正的秘书,是张大首辅与朝野、江湖、市井沟通的重要桥梁,所以,游七虽无一官一职,身份更是一介贱仆,但无论是京城中的达官显贵还是张家的主子少爷,谁也不敢真的把他当做一个下人,见了面更是隆而重之地称他为“楚滨”先生。
因此,对于游七的归来,张懋修也不敢等闲视之,早早便让张驰派人在城门口候着,一旦看见车队进城,立即回府禀报。所以,当载着游七的马车刚刚进入江陵城,张府上下便做好了准备。张敬修、张懋修兄弟二人,早已在府门口等候,等着拜见这位,他们从小称为“游伯”的楚滨先生。
从马车上下来的游七,见到两位少爷站在门口,连忙上前拜见:“老奴见过大少爷、三少爷。”
敬修急忙上前道:“游伯无需多礼,一路辛苦了,府中早已备下酒菜,为游伯接风洗尘。”
游七立起身子,目视敬修,大少爷容颜依旧,仍是淳厚君子的模样,又看向旁边的懋修,却见早先有些瘦弱的三少爷,此时变得英气了许多,望向自己的目光中似乎透着好奇,探究,但知礼甚恭的样子,又跟从前一样。不由心下暗想,看来经历了一次挫折,对三少爷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心思闪烁间,嘴里却道:“老奴怎敢劳烦二位少爷迎候,罪过罪过。”
敬修诚恳的说:“父亲大人长居京城,我兄弟二人不能膝前尽孝,全赖游伯服侍,敬修心下甚是感激,况且与游伯一别经年,敬修也想早点见到你。”
听闻此言,游七心下喜悦,一边面上却做足了感激之情,一边谦让着和兄弟二人进入府中,来到二堂,至于其他人员,自有人安排。
稍事洗漱之后,众人在二堂齐聚,游七奉上张居正给兄弟二人的书信,便在一旁饮起茶来。
张懋修心情激动,有一种见证历史的雀跃和忐忑,缓缓的打开信,但见三页簪花小楷映入眼帘,确是父亲亲笔,只是是用久已不用的簪花小楷书写的。细细读来,前面是语气严厉的训斥,不该为一时之失而郁结于心,缠绵病榻,致使亲长忧心记挂,之后是语重心长的劝导,对自己能够振作,请医之事非常欣慰,觉得这才是吾家麒麟儿。
看着工整的小楷,张懋修的心中也是感动万分,想不到父亲日理万机,却为了自己不惜放下公务,一笔一划的写下淳淳教诲之言,一股濡慕之情油然而生,眼中不觉湿润了,情绪激荡间,却不曾发现游七眼中闪过的欣慰之情。
此时敬修已然看罢父亲来信,便对游七道:“游伯,祖父病重,该如何医治、安排?父亲叮嘱我,要多多听取您的建议,不知游伯有何吩咐。”
游七放下茶杯,沉吟了一下,缓缓道:“大少爷,老奴离京之时,本想携宫中一名御医前来江陵,但听闻刘老太医诊治之言,王御医自觉医术远不及刘太医,便未能成行,如今,不妨先去探望老太公之后,再做周详面试,可好?”
敬修点头称是,一行人便就前往晖春堂。
晖春堂内正是一片热闹气象。病情渐缓的张文明老爷子,生性洒脱,不爱拘束,好容易摆脱了病榻,便在自己的晖春堂内摆开了龙门阵,对象正是给他诊病的李时珍。李时珍常年四处采药,见识广博,且为人仁善,几日下来便被老爷子视为知己,只说相见恨晚,一有时间,便请李时珍过来饮茶谈天,好不快活?
李时珍虽想安心修书,但盛情难却,又深知愉快的心情对病人病情缓解的重要性,就不再推诿,随请随到。应对之间,既不是贫者对富者的阿谀,也不是医者对病者的傲慢,而是如平日乡邻间的随意自然,倒是让被人奉承惯了的老太爷视为知己,连说老兄弟。
游七等人走进之时,看到的便是这番和乐融融的场景。还没等敬修说什么,游七便快步上前跪倒于地,哽咽着说:“老太爷,小七给您行礼了。”
老太爷谈性正浓,忽然被人打断,正要发怒,却见是游七,立马转怒为喜:“小七,你何时回来的?你家老爷可好?”
“老爷一切安好,只是分外挂念老太爷的身体,特意嘱咐小七要好生照顾您老,并日日将您老的身体状况写信告知于他。”游七急忙回答道。
“这孩子,我的身体好好的,有什么可操心的?”张老太爷嘴硬道。
“小七快起来,我为你介绍一位神医。”
游七不待老太爷介绍,就对李时珍抱拳行礼:“尤其拜见李神医。
李时珍急忙还礼:“不敢当神医之名,游七先生客气了,这都是老太爷的抬爱。”
游七却认真而恭敬的说:“先生不必自谦,通过刘太医,我知道先生为了中医有所传承而修订医书,足迹遍布荆楚湖广,先生医术医德,游七是早有耳闻,先生当不得神医,何人当得?”说着,又是深深一躬,恳切道:“老太爷的身体,就拜托先生了。”
李时珍见状也正色道:“这是医者的本分,游七先生见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