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山村生活格外浓
在天色破晓时候,茅草村的山民们,早己在金鸡的喔喔啼叫声中起床走出了家门。在露水涔涔的山林、地间、田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雷自立的家里,巧嫂子送来的公鸡也忠实地履行着它的职责,虽是独唱,而喔喔之声也很动听。雷自立虽睡意犹浓,还是在金鸡不断地催促声中起床了,按照姆妈(这是雷自立对他的后妈王芬芳的称呼)的吩咐穿上了新买来的衣裳。因为从今天起,他要开始到茅草村以后的又一种新的生活,到山后面的小坳山村去上私塾,这是他的姆妈按照他爹爹的交待——不能耽误了他的学习,为他安排的。
他虽然很舍不得在这之前与村里的小朋友结伴在山上砍柴、放牛、在田里挖野菜等等快乐有趣的生活。但他也是很爱学习的,因为从小他的**就不断地谆谆教育他,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做人的根本。要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还要出国留洋。不一定要做大官,但要立志做,对于国家对于民族有益的大事。这是**对他的要求,更是对他的殷切地期望,让他刻骨铭心。他的爹爹这次回来,虽然没有反对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们所做的一切,而他最关心的还是他的学习。他不止一次地听到他的爹爹对姆妈说:“别的事可以耽误,立儿现在正是学习的年龄,千万不能耽误了学习,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只要有一点点办法就要让他去学习。”爹爹的话他都听在心里了,所以当姆妈告诉他要去上学时,虽然是私熟,他心里也是非常高兴的。
雷自立到小坳山村的私熟去读书,是羊五益推荐的。小坳山村在茅草村的背面,是距离茅草村最近的一个村庄,只要翻过一个不大的山头就到了,两个村彼此可以看到从村子里冉冉升起的袅袅炊烟。小坳山村比茅草村大多了,有五十多户人家,且不像茅草村是清一色姓羊的,她是一个由多姓氏人杂居的村子。村民们的情况比较复杂,经济、生活水平差距较大,贫富悬殊。这样的村子自然不会有族长。
他们村里有一个姓王的秀才,由于乡试屡试不第,没有正当的职业,坐吃山空,家境由一个大财主慢慢败落,为了生计,就在家里开了一个私熟馆,也教了几十年了,现在己经七十多岁了。羊五益也曾是他的**,对这位王秀才非常敬仰。对王芬芳说:“他的学问可大发了,鸟栖湖这一带的人,有红白喜事都要请他看皇历,选一个黄道吉日。
王芬芳自己是上过洋学堂的人,对私熟学馆有她的看法:认为是封建老八股,不符合现代的潮流。所以当羊五益,开始向她提起让雷自立去上这个私熟学馆时,心里非常犹豫。认为,上私熟学馆远没有上新式的小学校好,可小学校只有关帝镇有,路太远,在这战乱的年月让一个孩子,天天起早贪黑的在山深林密的山里头走,她实在是不放心。为此她自己一个人先到小坳山村的私熟学馆去拜访了王秀才。
王秀才身穿长衫,满头银发,下巴上微微跷起的白髯,举止谈吐洒脱大方,给王芬芳的第一印象还不错,觉得倒是像一个有一定的修养,有满腹经纶的文人。在这样的人的门下念书还不至于误人子弟,虽然学的是八股,总比在家里什么都不学荒疏强,雷自立去私熟学馆念书的事就这样决定了。
上私熟馆去念书有它的规矩,上学的第一天,要祭孔拜师,给老师送见面礼,交学费,还要自己带桌子和椅子。所以在上学的第一天请了雷自立新交的好朋友羊廷望来帮忙。吃过早饭要走的时候,羊廷望牵来了一头水牛,将桌子、椅子捆放在牛背上,王芬芳手里提了一个布包袱,里面有送给老师的红糖、挂面和香烛鞭炮等。雷自立则在肩上斜挎了一个由王芬芳为他做的蓝布书包,里面放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但没有书。因为要念什么书,必须由先生看**识字的程度再定,定下后由**自己花钱在先生哪里买。
他们三人和一头牛,翻过了一座小山,穿过一片树林就到了小坳山村的村边,再走过一条堰堤和菜园子旁边翠竹簇拥的小道,就进村了。在村子的中间有一幢高台阶,大门楼,三进深的深灰色的大瓦房,门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拐枣树,这就是王秀才的家,私熟学馆就设在大瓦房的第二进正堂的屋里。
羊廷望将牛拴在拐枣树上后,从牛背上拿下桌子和椅子,由他扛着桌子,雷自立拿着椅子,俩人紧跟在王芬芳的后面往屋里走。一进屋就听见里面的朗朗读书声,他们走过了第一进屋子后,就看见了一个大天井,在天井的北头高大的正屋里,摆了大大小小高矮不等的十多张桌子,每张桌子的后面都坐着年龄不等的男、女孩子,见到他们后,都好奇地歪着头偷偷地张望了一下,读书的声音顿时明显的小了。这时一位身穿长衫、体矮微胖、精神矍铄的老人,从堂屋最北边的一张大书桌后面的太师椅上起身,款款地迎着他们走来。
王芬芳这是第二次来了,忙迎过去叫:“王先生。”又指站在她一旁的雷自立说:“这就是我的儿子雷自立”又对雷自立说:“快叫王先生。”雷自立急忙放下椅子,一边叫王先生,一边向王秀才深深地一鞠躬。王秀才用手捋了一下胡须,望着雷自立笑了笑说:“好,好!”并对王芬芳用手向后面一指,说:“请!”王芬芳带着雷自立往里走,只见在堂屋的后墙上挂了一幅孔夫子的画像,画像前面摆了一个条案,条案上放有香炉。王芬芳点燃香和蜡烛插在香炉中,羊廷望在天井点燃了鞭炮,随着鞭炮的响声,雷自立跪在条案前向孔夫子的像,叩了三个头,然后又转向站在一旁的王秀才也叩了三个头。王芬芳向王秀才递上了红糖包、挂面和一个包着钱的红包。王秀才不断地笑眯眯地说:“好,好,好!”雷自立就这样拜在王秀才的门下成了他的**。
羊廷望跟着王芬芳离开时,不断地回头看望学堂里的孩子,心里非常羡慕,无限感慨地想:“我要是也能来读书该多好,谁叫我投错了胎,我爹是一个病身子,病了好多年,将家里祖父留下的田产花光了,去年扔下我们母子俩走了。我的妈也是一身的病,家里的重担他挑了一多半,整天家里家外有忙不完的活计!那还能谈得上上学!我的命苦啊!”
王芬芳走了以后,王秀才写了几个字叫雷自立认,雷自立都认出来了,王秀才认为雷自立已经启蒙了,用不着读‘三字经’,决定要他念‘幼学琼林’雷自立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幼学琼林’,既然先生要他学他只能听先生的。
私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先生将**一个个的叫到他的书案前,让**打开书本,他手握红笔,用笔指着书本,他念一句**跟着他念一句,当念到一个段落时,他用红笔画一个圈,这叫点书。点完书后再让**继续跟着他念,直到**会念为止。然后就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像‘和尚念经’似地反复念诵,当**什么时候认为先生点的书能背了,就拿着书到先生的书案前去背。先生认可以后,再由先生同上次一样接着往下点。到了初一、十五**要将这段时间先生所点的书,到先生哪里串起来一起背,这叫会书。
私熟学馆虽然**不多,总共只有十几个,可是念的书五花八门,基本上没有同样的。除雷自立念‘幼学琼林’外,有念‘三字经’、‘百家姓’的,有念‘大学、论语’的,也有念‘诗经’的等等。十多个人在同一个屋里,各念各的‘经’,既使房子再高再大,也相互干拢,每个**的脑子里成天都在嗡嗡地响。有时有的**为了抗拒别人的干拢,自己提高嗓门使劲高声念,别的孩子听见他的声音大了,也不示弱地把声音放大,结果相互干拢得更厉害。
雷自立对这种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都很不习惯。他念的‘幼学琼林’是一本博采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方面知识的典故书。对他来说虽然对先生点的书能背得滚瓜烂熟,可根本就不知道里面说的什么意思,有一天他壮着胆子,拿着书,到王秀才的书案前恭恭敬敬地问:“先生,什么是‘混沌初开’?王秀才先是一愣,心里一沉地想:这个从外地逃难来的孩子,听说是出自书香门弟,果然有点与众不同。他把眼睛死死地盯着雷自立,在心里说:好高务远。直看到雷自立心里有些发毛,然后才对雷自立说:“不知履走,焉能奔乎!”雷自立没有听懂,仍然望着王秀才没有走。这时王秀才又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又曰: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说,你将你的书背得滚瓜烂熟了,你也就能自然而然的知道书中的意思了。去吧,去好好地背你的书吧!”
雷自立对先生的回答自然很不满意,因此厌学的思想与日俱增,有时心里想,与其在这里受罪,还不如同羊廷望一起去放牛、割柴禾的好。不过他转过来一想,这是父母之命,容不得自己,只好慢慢来适应。每天是很不情愿地去上学,强打着精神为了对付先生去死死地硬背。
王秀才入厕,还是外去干什么?只要他没有在学堂里,**们就高兴得了不得,把书撂到一边,趁机干什么的都有。有一次与雷自立的年龄相仿,坐在他临近的女同学,侧过脸小声神秘地指着堂屋后面两边的木板墙对他说:“里面的屋里有一个死神仙,还有一个活神仙。”雷自立一听扑哧一笑地说:“胡说,哪能有神仙,还有死的、活的。”女同学一本正经地说:“不信我带你去看。”
原来这个堂屋的两侧,本来都有门有通道通往后院三进的天井和房子的。王秀才同他的独生儿子闹翻脸以后,住在后一进房子里的儿子,就用木板将通往后院两侧的门和通道用木板封死了,他自己走后门出入,一幢房子变成了独立的两家。由木板封的门有细细的缝隙,**们出于好奇,有时候趁着王秀才不在的时候,就把脸贴在木板上,从缝隙里往后院看,大约在一年多前,**们发现了在后院正堂屋里高高的一个红条案上,摆了一个金光闪闪的菩萨,也就是女生说的死菩萨,后来**们又知道了这个菩萨还有一个替身,就是王秀才的儿子王腾达,他也就成了活菩萨了。
雷自立在女同学的指点下,果然看见了一尊菩萨像,他很好奇地问:“这是一位什么神仙?”这时旁边有一个男生马上插嘴说:“太上老君。”女同学向他撅了一下嘴很不满地说:“就你知道,你不说话是不是怕有人把你当哑巴卖了!”雷自立又好奇地问:“那太上老君又是什么神仙?”女同学先是摇头表示不知道,而后又说:“反正是一个降妖祛邪,包治百病的神仙。”雷自立又问:“摆在哪里的是活神仙还是死神仙”“当然是死的罗!”“那活的呢?”这时女同学做了一个鬼脸更神秘小声说:“老师的儿子。”雷自立一听感到十分惊诧,他的好奇心更重了,还想进一步问,这时王秀才回来了,他们只好停止了说话,继续念他们的‘经’。
后来雷自立才慢慢知道死菩萨太上老君,要给人治病,必须要有一个会说话的替身,王秀才的儿子王腾达就是‘太上老君’的替身,只要有人请‘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就会附在王腾达的身上,这时王腾达说的话也就是‘太上老君’说的话,所以人们也就叫他为活神仙。至于,王腾达是怎么成了‘太上老君的替身的?谁也说不清,没有一个人能满足雷自立的好奇心。总之,如今在鸟栖湖这一带的人们,自从有了‘太上老君’以后,有了病,不请郎中,请‘太上老君’已经很普遍了。来请的时候,将‘太上老君’的金像放在王腾达做的一顶小竹轿子的椅子上,由两人抬着。走的时候还放鞭炮,有人敲着锣、打着鼓。王腾达活菩萨头上缠着一块白布巾,紧跟在轿子的后面。
一天,天低云浓,空气就像凝固了似的,没有风,树梢纹丝不动。清晨,雷自立走在上学的林间山路上,不一会儿已满头大汗了,他抬头看了看天,自言自语地说:好闷热的天哟!到了小坳山村的私熟学馆,门上贴了一张纸条:“因身体不适,放假一天。”落款是先生。看见这张纸条,**们都欢腾跳跃起来,雷自立也是像小鸟儿一般高兴地飞回了家。
如何度过这难得的一天假,他在回家的路上就想好了,找羊廷望一起去割柴禾,家里的烧柴已经不多了。或者是帮助姆妈开垦菜园子。回到家里王芬芳要雷自立在家里念书,什么也不让他干。刚坐下来就听到小孩子们在外面嚷嚷:羊廷望的家里请来‘太上老君’了,快去看呀!一听说是‘太上老君’他的好奇心就上来了,怎么也坐不住了,不顾一切地放下书就往羊廷望的家里跑。老远就听到了敲鼓的声音。
到了羊廷望的家门口,已经围满了很多看热闹的人,他费了很大的劲才挤了进去,屋子里特别的闷,还有浓浓的硫磺味,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进去后,只见不太大的屋子里香烟缭绕,中间摆了一张木桌子,上面摆了一升米,米上插着点燃了的香和蜡烛。由一人在前二人在后,抬着他在王腾达家里见到的那顶小竹轿子。轿子中间的小椅子上也是他见过的那尊金光闪闪的菩萨——‘太上老君’。三人抬着小竹轿子围着桌子不停地转。
在前面抬轿子的人光着膀子,额头上绑了一块大黄纸,遮住了大半个脸,看不出是谁。在后面抬轿子的两个人他认识,是羊廷望的两个亲叔伯哥哥,一个叫羊廷楚,一个叫羊廷楝,都是膀大腰圆力大如牛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还有他的好朋友,小运子站在一旁眼睛盯着打转转的小竹轿子,不停地敲着鼓。他觉得挺好玩的,就挤到小运子跟前说:“让我替你敲一会儿吧?”小运子毫不犹豫地将鼓和鼓棒交给了他,并小声对他说:“在前面抬轿子的就是活神仙。”
雷自立想这肯定就是王腾达了,他也同小运子一样,眼睛盯着不断打转转的小竹轿子,不停地使劲敲着鼓。敲着敲着,只见轿子越转越快,在前面抬轿子的活神仙嘴里不断地向外喷吐着粗气和白沫子,他的身子也越来越东倒西歪,使他自己和轿子几乎快要倒在地上。后面的两人则朝着他相反的方向使尽全身的力气保持活神仙和轿子不倒,他们早就累得汗流挟背了,衣服也全被汗水浸透了。
雷自立敲了一会儿鼓,也是满头大汗。这时在一旁的小运子对雷自立说:“快敲,‘太上老君’快来了。一会儿有人喊:“快摆板凳。”当板凳放在摆在屋子中间的桌子前面时,活神仙将抬着的轿子从肩膀上往外一撂,坐在了板凳上。后面的俩人要用尽吃奶的力气把持着轿子不翻不掉,让轿子轻轻地落在地上,并小心翼翼地将‘太上老君’的金像从轿子的椅子上请下来,放在桌子上点着的香和蜡烛的后面。
这时候,小运子也忙对雷自立说:“不敲了,‘太上老君’请来了。听说‘太上老君’请来了,雷自立很兴奋地睁着眼睛好奇地满屋看,想看看请来的‘太上老君’是一个什么样子?正当他两眼茫然的时候,只见羊廷望不知从哪里跑了出来,跪到了活神仙的前面,并如鸡啄米似地向活神仙磕头。接着活神仙嗡声嗡气地说:“你将本仙请来因为何事?”听活神仙自己称本仙,雷自立恍然明白了,原来活神仙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也就是活神仙。这时他看到羊廷望低着头,听到他十分虔诚地说:“我娘生病了,每隔一天就全身发热,头上冒汗,神志不清,说胡话。”“让你的娘过来,让本仙看看。”
这时已有俩人将身体瘦弱,脸色憔悴,发红的两眼微闭的羊六嫂子,也就是羊廷望的娘搀扶了过来。有人在活神仙的前面放了一个枕头,羊六嫂子在别人的帮助下低着头有气无力地跪在了枕头上。只见活神仙用手将羊六嫂子的下巴使劲往上一抬,昏昏沉沉的羊六嫂子只觉一股恶臭气向她脸上冲来。睁眼一看,她面前的‘太上老君’敞胸露怀,胸前一小摄黑毛汗水涔涔,全身抖动,脸上蒙了一张只有死了的人才蒙的黄纸,羊六嫂子被吓得骤然大叫一声倒下了。
活神仙忙说:“妖孽缠身,将她扶起来让本仙替她驱赶妖孽。”一直站在羊六嫂子身边的俩人将她从地上扶起,活神仙口中念念有词,并挥舞双手使劲地向羊六嫂子的头上、胸前和背后捶打。羊六嫂子不知是痛还是吓的,不断地尖叫,活神仙则振振有词地说:“妖孽休要挣扎,叫喊,本仙是不会放过你的。”这时围观的人有的说:“真灵,‘太上老君’把妖怪捉住了。”活神仙听到有人在为他喝彩,劲头更大了,加快了对羊六嫂子的捶打,慢慢羊六嫂子叫声小了,突然叫声没有了,并从搀扶她的俩人的手中滑落倒在了地上,面色灰白,口吐白沫。搀扶她的人,用手在她的鼻子、嘴前一伸,大叫一声:“不好了,六嫂子没有气了!”
活神仙一听羊六嫂子没气了,也用手在她的鼻子下试了试。急忙起身大叫一声:“妖魔跑了,本仙要去追。”于是,从围观的人群中冲出了门外,人们惊奇地望着活神仙往村子外面跑。羊廷望的三**走到羊六嫂子跟前蹲下身一看,见她嘴唇绀青,没有了呼吸,眼泪马上流了出来,悲痛地蹬着脚向众人大喊:“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快准备后事吧。”有人说:“活神仙还没有回来呢!”“他不会回来了。”羊廷望听三**说要大家为他的娘准备后事,他的心一下子就碎了,差一点儿也摔倒在地上,他踉踉跄跄地跑到他娘的身边,抱着娘就哭。
在一旁的雷自立看到这情况,急忙飞一样地向他家的方向跑。老远就冲着在菜园子里开荒的王芬芳大声喊:“姆妈,羊廷望的姆妈忽然没气了,您快去看看吧!”
有一定医学知识和受过急救训练的王芬芳一听,马上想到今天这个闷热的天,和身子很虚的羊六嫂子,就意识到有没有可能是猝死。于是扔下锄头就往羊廷望的家里跑。到了羊廷望的家,她奋力挤过人群,到了羊六嫂的跟前,扒开她的眼皮看了看眼睛,觉得可能有救。于是大声说:“请大家不要围着,不要挡着门,让屋里的空气流通。”围观的人虽不知道她想要干什么,但都按照她说的做了。
她自己让羊六嫂平躺在地上,两腿岔开跪在羊六嫂子身子的两侧,轻轻地托起她的头,将枕头放入她的后颈部,让头稍向后仰,然后将羊六嫂的嘴扳开,用手指伸进嘴中,抠出了几把浓浓的粘痰。
她还要雷自立拿一把大蒲扇给羊六嫂子扇风。要羊廷望蹲下拍打他娘的肩膀,同时大声呼叫:娘。
然后,她将羊嫂子的上衣解开,开始了人工呼吸。她麻利、熟练、规范的用手捏着鼻子口对口地吹气和双手叠加在胸部,上下垂直有节奏的按压,显示出她在这方面训练有素。随着这两动作轮换连续不断地进行,一次、二次到几十次以后。这时的王芬芳已全身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嘴上还粘满了羊六嫂子的浓氮、哈喇子,也顾不上用手去擦一下。一直毫不懈怠地不停地进行着。
村里的人听说羊六嫂子被活神仙整死了,活神仙跑了,雷家的立儿他娘,在抢救没有了气的羊六嫂子时,凡是在村里的人都撂下了手中的活计跑过来了。死了的人能救活吗?既担心、又疑惑、更充满了期待!?都在静心屏气、凝神地看着。而当他们看到王芬芳沉着自若的神情,熟练麻利的动作和她不怕脏、不怕累,不把人救活决不罢手的劲头,使他们在疑虑中感觉到了希望。
特别是一直接在大声呼唤他娘的羊廷望,使劲地睁着两支大眼,眼皮子不眨地死盯着他娘的脸,看王芬芳的每一个动作后,在他娘身上的变化。随着时间一秒秒的过去,羊廷望恍惚看到他妈脸的颜色慢慢地在变,不那么死白死白了;他又似乎看见他娘的眼睛也在慢腾腾地在睁开;他又看见他妈嘴唇的颜色也在变。在他感到漫长地期盼后,惊喜的看到他娘的鼻翅儿动了。
于是他按捺不住喜不自禁地大声叫起来:“我的娘活了!我娘活了!”所有旁观的人,虽然都在期盼着这个结果,但还是大吃了一惊,终究死了的人也能救活,在当地谁也没有听说过。
而当他们看见王芬芳还在毫不松懈地继续她的动作时,虽充满了好奇心,谁也没有挪开一步,仍然在原地两眼睁睁地望着。又过了一段时间,当王芬芳认为羊六嫂子的呼吸已基本恢复正常时,才停止了施救,大松了一口气。本想站起身来,而她已全身无力,倒在了地上,她的一条腿还压在了羊六嫂子的身上。这时大家才过来,有的伸手搀扶王芬芳,更多的人去看羊六嫂子。这时羊六嫂子已经有了均匀的呼吸,两眼已睁开,嘴唇动着好像要说话。
大家确信羊六嫂子真的是活了时,是又惊又喜又奇。被人扶起来的王芬芳,坐在地上喘着大气,流着大汗,有气没力地说:“先让羊六嫂子多躺一会儿,再轻轻抬她到床上去休息。”
王芬芳的话刚说完,就有人说:“立儿他娘王先生才是真正的活神仙哟!”坐在地上还不想动弹的王芬芳忙向大家摇着手说:“我可不是什么活伸仙,在我们这个人世上也没有活神仙。羊六嫂子今天突然没有气了,在医学上讲,这是猝死,是因为她的心脏有病,这种病人就怕受到强刺激,今天‘活神仙’装神弄鬼肯定让她受到了惊吓和强刺激,才发生了猝死。猝死是可以救活的,但要抢救及时,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今天还多亏了立儿啊!要不是他及时跑到菜园子喊我,还算抢救得及时,若再晚一点就难说了,这也是羊六嫂子她本人的命大。”
大家听王芬芳这么一说,虽然并不完全明白‘猝死’这些医学上的名词,但都明白了,羊六嫂子今天是被‘活神仙’整死的,没有雷自立及时跑出喊她娘,没有王芬芳这样的能人,不怕脏不怕累拼死拼活地抢救,羊六嫂子也就过去了。经过这件事,王芬芳在村里人的眼里又多了一层深不可测的色彩。
羊六嫂子被救活以后,被人抬到堂屋的一张竹床上休息。王芬芳坐在地下休息了一会儿后起身去看她。伸手摸了摸羊六嫂子的头,不禁叫了一声:“这会儿好烫手!”她急忙对羊廷望说:“你娘现在正在发高烧”,并问:“你娘每天这个时候都这样发烧吗?”羊廷望说:“隔一天就这样,还说胡话。我以为是鬼附身了,才同我的两个哥哥商量,请来了活神仙。”王芬芳听后又仔细地看了看羊六嫂子的眼睛和嘴里的舌头,初步认定是得了疟疾,于是她跑回家从备用的小药箱中拿了一些喹啉药丸,告诉羊廷望如何喂给他娘吃,并说:“你娘这是打摆子,吃几次药就会好的。
茅草村发生了如此从来没有过的令人振奋、轰动的大事,羊五益当天正好不在村子里。回来听说后,他是又惊又喜,惊的是王芬芳竟有这种起死回生的本事,他活了五十多年了,这是第一次听说断了气的人能够救活;喜的是救人的人是他从关帝镇请来的,又是被他留下的,而被救的人又是他茅草村的人。所以,他的心里非常得意,而且那个高兴劲一点不亚于羊廷望。他看了一下羊六嫂子后,就马上分别找他的四哥羊五善以及他的几位前辈,二叔、五叔等人说:“我将姓雷的一家人留下来,留对了吧!人家有文化的人就是跟我们不一样”。说得羊五善和几位前辈心里不得不服。
经过这件事,所谓的“活神仙”王腾达是彻底地栽了。把人整死了,连‘太上老君’的金身也不管不顾地逃跑了。他跑了以后是被茅草村的一户外姓人,王先生把他整死的人救活了,神仙没有凡人的本事大。这事在四乡八邻一传开,再没有人相信王腾达是活神仙了,也再没有人找他看病了,也就断了他的财路。一贯好逸恶劳,从不干农活的王腾达吃饭都成了问题。他到了这一步,本应反省自己装神弄鬼害人坑人的恶行,今后改弦易辙,重新做人。而他则把这一切归罪到了王芬芳的头上,她不该救人,否则他还可以面对众乡亲们的疑惑继续编一套鬼话骗人;还可以重操旧业,继续当他的活神仙。因此,他对王芬芳恨得咬牙切齿,视为不共戴天。心里发狠地想:王芬芳呀!王芬芳!你就等着吧!总有一天我王腾达一定要报这个仇的,出我心里的这口恶气的。
一天晚上,下过一场小雨,第二天的早上微风拂面,把持续几天以来难熬的酷热赶走了些,王芬芳打发走雷自立上学以后,心想:趁天凉快,赶紧去开垦她的菜园子。她拿着锄头领着小儿子雷自林,刚走到门外,只见身体已经完全康复的羊六嫂子一手提着里面放了一些鸡蛋的竹篮子,在羊廷望的陪同下向她的家走来。老远就冲着王芬芳亲切地喊:“立儿他娘,又要去开荒呀!”
王芬芳也忙笑着说:“六嫂子来了!”随即扔下锄头迎过去。他们到了院子里,羊六嫂子对羊廷望说:“望儿快跪下给救命恩人磕头。”王芬芳急忙一把将羊廷望拉着说:“这可使不得。”“怎么使不得,望儿,快叫干娘。”羊廷望从王芬芳的手里挣脱掉跪在地上边磕头边嘴里喊:“干妈。”弄得王芬芳糊里糊涂的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羊六嫂子说:“我家穷,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感谢您这位救命恩人,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你不嫌弃的话,就认他为干儿子吧,他今后要像你的亲儿子一样地孝顺您,你就像亲儿子一样地使唤他,缺柴断水的只管叫他做”毫无思想准备的王芬芳一面用手把羊廷望拉起来,一面说:“这可不行,我那能有这么大的福气。”这时羊六嫂子急了,说:“你是不是嫌我家穷,还是嫌我家的望儿不配?”王芬芳忙解释说:“不是,不是。”“那你就答应,望儿叫干妈。”羊廷望又急忙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叫:“干妈。”不容王芬芳多想,只得答应了一声“唉!”并急忙用手将羊廷望扶了起来。王芬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就这样收了一个干儿子。
羊廷望是一个很懂事也很重感情的孩子,自从认了王芬芳为干妈以后,不仅嘴很甜,见到王芬芳总是干妈不离口,而且与雷家走得很近乎,只要有空就往雷家跑,主动帮助王芬芳干活,送柴禾、挑水、扫院子——,很快王芬芳就喜欢上他了,也像亲儿子一样对待他。
一天,她对羊廷望语重心长地说:“人这一辈子,不能只知道干活,像你这样大的年纪正是读书识字的时候,长大了既使是种田也是多认识几个字好。”羊廷望忙说:“干妈,您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我做梦都在想念书”王芬芳想了想说:“那好,你每天晚上就到我的家里来,同立儿一起,我用立儿过去在小学用过的课本教你识字,我教立儿学算术。”从这以后,茅草村雷家的草屋小小的堂屋里,在一张发黑的旧方桌旁,一盏瓦钵桐油灯下,坐着两个不是兄弟又胜似兄弟的两个少年,在王芬芳慈母般**的精心耕耘下,孜孜以求地为自己的未来增辉添彩。夜深了羊廷望也不回家,他就带着在攀登知识的征途中,新的长进后,在雷自立的床上,与雷自立同床而卧,做着自己未来美好的人生梦。
王芬芳将羊廷望收为干儿子,每天晚上还教他念书识字,在茅草村又引起一个小小的轰动,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在茅草村的学龄儿童基本上都没有上过学。有的孩子和大人有这个愿望,更多的则麻木习惯了,没有这个愿望。因为他们的祖先都是这样世世代代地传下来的,出力气种田,生儿育女,不识字也没觉得在生活中少了什么,也没觉得日子过得不滋润。要费牛劲去读书识字,在他们看来是生活中的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而,有这个愿望的孩子,就非常羡慕羊廷望认了这样一个能教他读书识字的好干妈。心想:我要是也能参加学习那该多好。
在雷自立的好朋友中的小运子、英妹子就是有这种愿望的孩子。他们先是到了晚上就到雷家小屋的外面听,慢慢地就壮着胆子进到屋里瞪着眼睛瞧。他们去瞧了几次,王芬芳明白了他们的心思。就主动热情地对他们俩人说:“你们想学习就跟着他们一块儿学吧。宝嫂子是王芬芳家里的常客,当看到王芬芳开始教羊廷望念书时,就动了心。后来增加了小运子和英妹子她就沉不着气了。
一天晚上,宝嫂子手里举着一盏桐油灯到了王芬芳的草屋里。王芬芳正觉得很奇怪,快嘴快舌的宝嫂子开门见山地说:“收不收我这个老**?你看我自己还带着灯来了。”王芬芳先是感到很意外,然后就笑眯眯地说:“收,多大的**我都收。”“真的呀?”王芬芳看她一本正经的样子,她也一本正经地问:“你真的想学习?”“还要问,不想学习我带着灯到你家来干吗。”
接着她很伤感地对王芬芳说:“小时候我家就住关帝镇附近,关帝镇就有一所学堂,天天看着别的孩子去上学,把我羡慕死了。有一天跟我爹说:‘我也想上学?’我爹很奇怪地瞧了我一眼认真地说:‘女孩子家上学念书,长大了没有人要。’当时我真信了,再也不敢提上学的事了。现在我三十多了,一路走来,可尝到睁眼瞎的滋味了。后悔当初为什么那么傻!就相信我爹的话,其实我爹也只是学舌。现在想来,说女孩子念书长大了没有人要,纯粹是骗人的鬼话,是把我们女人不当人。你一到我们村,我就羡慕你是一个文化人。心想:做人呀!就应该像你一样,做一个有大学问的文化人。现在你把夜学堂开在我们的村子里了,这样的好机会我能再错过吗!”王芬芳听了宝嫂子发自心扉的这一番话,心里很感慨也很高兴,笑了笑说:“你现在就不怕廷宝哥不要你了!”“他敢!”宝嫂子说这话时,倍感幸福地脸上泛起一阵红晕。接着她说:“现在就看你这位先生收不收我了?”王芬芳大加赞赏地说:“有志气,你这个**我收定了。只是我可要申明一句,我可不是一个什么有大学问的人,也只能教你们认几个字。”
王芬芳原本只想:羊廷望这个孩子很聪明,又那么有志气,想学习,觉得这样一个好孩子,将来长大了也是一个睁眼瞎,太可惜,所以才想到教他尽量地多认识几个字。让她想不到的是竟多了二个孩子,还有一个大人。到了晚上在两盏桐油灯下五个人集在一起孜孜以求地学习,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夜间学馆。只是她这个学馆不祭孔、不拜师、更不收学费。每当夜阑人静时,安谧美丽的茅草村,不少的村民可能已进入了梦乡,而在她的东头一幢其貌不扬的草屋里,在摇曳的桐油灯下,聚集着五个年龄不等的男男女女怀着他们的追求,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们响亮清晰的朗朗读书声,在古老的茅草村上空荡漾,像在向山里的人们讲述着什么?
春播秋收冬养的自然规律,使山区人们的生活充实、繁忙、更充满了期待、喜悦和享受。在城市里长大现在还分不清什么是麦苗和韭菜的王芬芳,在战乱的年代,远离城市、远离丈夫,独自一人带着一大一小的两个孩子,在茅草村也过着她从来没有过的在这种自然规律下的山区里的生活。虽然有不少的艰难,有不少的不适应,但还是过得挺滋润,让她心里也很开心。
她的小儿子雷自林,吃着山里的饭在茁壮地成长,不仅个儿长高了,路也走得比较稳了,而且早就开始会说很多的话了,还很有点儿山里味。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这个肚子里只有半瓶子墨水的人,竟然也当起老师来了。**爱学她也爱教,特别当她看到她的**,告别了文盲进入到了能识一些字,会歪歪扭扭地写出自己的名字,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的时候,她的心里比蜜还要甜。她自己开垦出来的菜地,已经种了几茬菜了,吃过了黄瓜、茄子、辣椒、南瓜,又种上准备冬天吃的大白菜和萝卜。让她享受到了自己动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乐趣和满足。
在这些日子里,只有雷自立嫌时间过得有点儿慢。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私塾馆里的学习没有兴趣,视为是一种负担。他念的“幼学琼林”,老师已点到过半了,对这本书还是懵懵懂懂,并没有出现王秀才所说的念熟了自然而然就通了的奇迹。另方面他心里时刻都在想着他的**,天天用手指头数日子,只盼春节快一点儿到来,他就可以看见**了。把头扎在**温暖的怀里,向他讲讲他的私塾里的王先生,在给**点书时,摇头晃脑、双腿相互摆动的那种酸溜溜的‘神采’;还要跟**说,他同羊廷望及其他的小朋友上山砍柴、放牛时被霍辣子蜇了一下,火辣辣的疼啊,一定要找到同树叶一样颜色的它,并将它用手捻死,再用它身上挤出的汁,往疼痛的地方一抹马上就好了,等等这些有趣的事。
在雷自立的期盼中,随着阵阵紧吹的秋风,绿色的丛林中出现了红叶、黄叶和飘落到地上的枯叶时,腊月到了。辛苦忙碌了一年的山区人民,基本上就不干农活了,要准备过年了。春节是当地一年中最大的节日。山里的人民非常重视过这个年,因此节日的气氛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浓。最早传来节日气氛的是猪的尖叫声,这是在杀年猪。在三十多户人家的茅草村,虽然每年过年不能每家每户都杀年猪,但也要杀上十头、八头的。没有杀猪的人家就到杀猪的家里去买肉。按照这里的生活习惯,为了过大年每户人家或多或少都要腌制一些腊肉。这里有一个说法,在大年三十的年饭的餐桌上没有腊肉就不算过年。杀猪也是孩子们所盼望的,不仅仅能吃到肉了,而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猪的尿泡当球玩了。尿泡球是将刚杀的猪的尿泡取出来,洗干净用嘴吹起来,再用绳子将肠子的口扎紧,就成了一个如同篮球大小的球。孩子们将它踢来踢去,扔来扔去,那个欢乐劲就甭提了。这种球玩的时间久了,就会忽然嘭地一声炸了。正在玩兴上的孩子们,那个扫兴,那个心疼,有的还掉下了眼泪哭了。再要玩这种球只有等来年了。一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是漫长的。
当此起此伏的舂米的声音,响着不停地时候,腊月快过了一半了。舂米是各家各户准备做粑粑。粑粑有糍粑和粑粑两种。糍粑是用纯糯米做的,比做粑粑要省点儿事,不必用磨子磨,将糯米泡上一夜后,直接放在特制的大木蒸笼里去蒸,蒸熟以后放在一个有釉的较深的大缸里,由三个有力气的男人,拿着拳头粗的木杵在缸里不停地杵捣,当里面的糯米全都杵捣成不像米了,面且粘连在一起了,再将三个木杵同时杵在粘连在一起的糯米中,几人抱着三个木杵一齐使劲,一边向一个方向拧,一边往上提,粘在一起的糯米就全部从缸里拨出来了。再将它放在一个木板上,用小木板、刀等工具将它拍打成方方正正的形状,等凉透了以后,再用刀切成约五公分厚,二寸长的长方块,糍粑就做成了。做粑粑比做糍粑要费事一点,它是由少一半的糯米和多一半的籼米或者粳米掺和在一起,将掺和的米泡上一夜后,带着水用磨子磨,磨出的米浆流到磨子底下铺了稻草灰的布上,当水分由稻草灰吸收掉以后,米浆成了固体,再用手将固体的米浆掰成大小不同的小块,放进大蒸笼里去蒸。蒸熟以后也同做糍粑一样的放进缸里去杵捣,杵捣柔软以后,也用同样的方法取出来,放在木板上做成拳头大小的圆团子,再放进刻有各种图案的木模子里一摁,倒出来就成了一个很漂亮的粑粑了。
做粑粑是需要很多的人在一起干的活,而且那种特制的大木蒸笼也不是每家都有的,茅草村也就只有一、二个。因此,做粑粑时是各家各户轮流做的,也有几家合在一起做的。轮到谁家做谁家就聚集了不少的人,热热闹闹如同办喜事一样,大家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就像是平时各忙各的,彼此没有太多的说话机会,把一年来要说的话都攒到这一天来说似的。
除了做粑粑以外,还要用荞麦面摊‘豆歧子’、‘凉阴米子’、‘炒泡子’、‘熬麦牙糖做泡米子糖’、‘打豆腐’、‘做霉豆腐’等等过年的食品,使过年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总之,腊月是这里的人们充分显示他们,热爱生活、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生活美满的大舞台。
让王芬芳这一家外乡人,对他们为了过年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感到格外的新鲜、好奇和赞赏。入乡随俗,村里的人怎么过年他们也应该怎么过年。因此,在羊五益一家人、羊廷望、宝嫂子等人热心肠的帮助下,在他们厨房的房梁上,也挂上了一条一条的腊肉被炊烟熏着,在卧室里也浸泡了两小缸的粑粑以及炒的泡子和做的泡米子糖什么的。
到了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的日子,也是打扫阳尘、送灶神上天的日子,还要吃一顿有肉有鱼比较丰盛的晚餐。王芬芳也做了几个好一点的菜,把羊廷望也请来了。正吃着饭的雷自立突然停下来很着急地说:“姆妈,都过小年了,**和爹爹怎么还没有回来呀?”他这么一问,也问到王芬芳的心里去了。自从进入腊月,她估摸孩子的爹的学校要放寒假了,从那时起她就在盼着雷至泉回来。在这战乱的年月,这种殷切的盼望和忐忑不安,她是与日俱增。白天还好尤其到了晚上让她难以入眠。正如理解她自己一样,也很理解立儿现在的心情,**对他是恩重如山啊!当她看到立儿,问她时睁着的那双急切的圆圆的眼睛,很想说几句宽慰他的话,可她什么话也说不出。只是淡淡地说:“我想快了,也许就这一、两天吧!”
这时雷自立撂下饭碗说:“不吃了,我要到村口去等**和爹爹。”他刚要走,他的弟弟雷自林马上说:“哥哥我也要去。”雷自立牵着弟弟去门走了,王芬芳没有阻拦他们。王芬芳本来就没有胃口,把碗里的剩饭扒到嘴里后也撂下了碗,对羊廷望说:“你不要着急慢慢吃。”羊廷望看到这种情景,虽然没有吃饱,也只好放下了饭碗。可惜了一桌好菜,没有能都成为人们的腹中之物。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