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百姓增收

  在叶童的坚持下,秦帝国开展了几年的全民扫盲教育,六年免费教育,令秦帝国管辖区内,七成左右的百姓识字三千以上,能看书读报、能写书信,民智得到开启。
  学龄儿童强行入学的政策,让帝国的孩子走进了学校,学习知识。为此,一些不愿意配合的官员直接下课、免职。
  没有办法,秦帝国中的很多官员、诸子百家大佬均反对免费教育,世家子弟出任县、郡的官员,不仅不配合,甚至是反对、阻挠。不把这类官员拉下马,免费教育是空谈。
  针对这类官员,御史阁、锦衣卫出马,搜索证据,以不作为起诉。不作为的官员治不了什么重罪,下课总算可以吧!
  古代历朝历代,有识之士都希望开民智、提高百姓文化素质,都以失败而告终。不是有识之士无能,是环境限制。
  皇帝不愿意看到百姓民智开启,皇帝需要愚蠢的百姓,那样好奴役。官员不需要开民智的百姓,那样能作威作福,说啥百姓都不懂,任由官员乱来。
  大家族、官宦、士大夫集团不愿意百姓开民智,百姓一旦开启民智,就会争夺官吏位置,不能让子孙、士子再高高在上,不在是人上人。
  说白了,整个国家从皇帝、官员、士子、大家族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都不希望百姓开民智。
  在那样的情况下,想在百姓中传授文化真的比登天难。
  隋朝时期,杨广当皇帝才免强打破,杨广推出了科举制,新官员的任命不在是官员推荐、大家族推荐,而是采取考试择优录取。
  科举制度同样弊端多,录取儒生、官员全成了主考官的学生,再次形成新的利益集团。
  叶童心里明白,包括内阁在内的很多大佬,同样不赞成免费教育、全民扫盲。因为涉及到诸子百家大佬利益、涉及到官宦家族、大家族利益。
  执掌帝国,叶童不是为大家族着想,心中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百姓利益、国家利益至上,推动秦帝国文明进程。
  若不是叶童强行坚持,免费教育、全民扫盲等均是空话,根本无法实施,阻力太大。
  为此,叶童利用手中资源,定军山的技术优势,采取威逼利诱的方式,才让内阁妥协。
  看到定军山不断开放技术专利,全是非常赚钱的技术,不论是大家族、官员都看得到。但是,想要兴建那样的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否则无法展开。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才妥协。加上村、乡二级的高速发展,村、乡二级自己搞扫盲,自己培养技术工人,令内阁等人发现,再压制免费教育、全民扫盲,最后吃亏的是官员所在家族。
  帝国百姓识字,思想开化了,学到了新的知识。各地技术学校培养出大量的技术工人,从而令帝国工商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各种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冒出来,加上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劳动力释放出来,为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力资源。
  秦帝国不缺乏技术、专利,缺乏让专利、技术转变为实际产业。这些产业必须要有人来投资兴建,定军山不可能什么产业都发展。
  定军山只发展高科技产业,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全都向秦帝国所有人开放,实行授权使用。
  为了打击商人垄断销售、提高销售价格,叶童没有让内阁出台相关政策,而是采取市场竞争方式进行。
  为了打压物价,定军山在秦帝国主要城镇兴建一系列连锁超市,超低的价格,令那些借抬高物价获取暴利的商人一下子亏得血本无归,从而让产品价格快速下降。
  定军山的超市规定了严格的营业时间,从早上10点到下午6点是营业时间,其余时间不营业。
  那是为了照顾小商家、小商人能够生存。若是超市营业时间持续到晚上,那临街铺面的小商人只有倒闭、破产一条路。为此,叶童建议内阁出台政策,大型商铺必须要有营业时间限制。
  同时,规定在方圆多少范围内才能兴建一家大型商铺,不是说想在那里兴建就行,得管理部门批准。一切政策皆为当地的小商人利益考虑,政策出台必须符合百姓利益。
  乡、村二级的发展进入超高速期,在村长、乡长的带领下,各种各样的合作社、股份公司大量涌现,产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百姓不再只卖初级产品,而经过加工的精细产品。
  农业机械快速普及,内阁在叶童的建议下,在各县、乡组建了无数的农业服务公司、畜牧业服务公司。这二类服务公司不以赚钱为目的,以服务为主,解决百姓生产中的遇到的问题。
  服务公司内拥有大量的技术人员,只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基本能满足。如百姓遇到病虫害,只要到服务公司联系一下,服务公司马上安排人手前去察看,并帮百姓及时打药治理。
  百姓种植面积太多,不法及收割,服务公司马上出动收割机帮百姓收获。服务公司收费非常的低,只需要维持人员薪水、机械折旧,属于政府对农业、畜牧业生产方面的补贴性公司。
  说直白点,百姓拥有土地,不需要动手,只需要支付低微的费用,服务公司能从种植、维护、收割各个环节的工作全包。
  这样一来就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大量的劳动力在乡长、村长的组织下,兴建各式各样的股份公司,或到帝国新接管的地区承租土地,再开展种植、养殖等。
  百姓单干的利润下降,只有进入合作社或股份公司,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百姓想把土地对外租,问题是帝国不缺乏土地,没人愿意租,又不能荒废,只要荒废一年就会被政府强行收回,还要追究责任。
  在这种情况,百姓都愿意加入合作社、股份农业公司,进行集约式经营、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有了村长、乡长的带头作用,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上,那些大家族根本干不过百姓的联合体。
  帝国针对大家族拥有太多土地资源,在各方面采取打压的方式,如农业、畜牧业服务公司,那些大家族要求服务时,价格是百姓的二倍、三倍,那样的话,种田有啥回报,不亏算幸运了。
  你说不公平?
  呵呵!
  世上那有公平之说,只能说相对公平。政府组建服务公司,是为百姓服务,并非是为有钱的大家族服务。收费按市场价格操作,没有违反任何法律。
  咋收百姓那么低?
  对百姓服务是优惠好不好。
  没有办法,帝国的政策就是扶持普通百姓。那些有钱的大家族,还需要帝国扶持吗?
  加上税收上的调节,几年下来,不断有大家族放弃手中的土地,想要再高价卖给政府。
  内阁箫何手紧、吝啬,怎么会花高价回购,随便给点劳务费,象征性的十元一公顷收购。
  价格低,不卖?
  不卖拉倒,反正土地不能荒废,否则不仅被政府无条件收回,还要追究责任,给予罚款处理。
  大户人家拥有的大量土地沾在手上,不卖给政府,无人会承租。因为帝国不缺乏土地,新接管的地区有大量土地资源,没人向大户高价承租,直接到帝国新接管地区承租,非常便宜。
  大量土地沾在手上,令大户人家头疼,种植就亏损,不种植荒废会被政府没收,还要面临罚款。
  在那样的情况下,大户撑不住几个季节,亏不起啊!最后还得乖乖求政府回购吧!价格低点还能有点茶水钱,再沾手上是年年亏钱。
  当然,有一些大户则是自己购买农业机械进行耕种,问题是光耕种不行,农作物会生病,还得求政府的服务公司。
  何况,大户是得不到政府良种辅持,只能继续种植老品种,老品种产量低,易生病,别说赚钱,不亏钱就谢天谢地。
  农村释放出大量劳动力,按道理说工商业发展应该不缺乏劳动力。呵呵!有了村长、乡长出谋划策,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发展加工业、手工业,根本不愁没事做。
  城镇想发展工商业,就必须要在薪水方面提高,否则百姓不愿意。为此,帝国的平均薪水在快速增长,这是叶童乐意看到的情况。
  兴建企业不想花钱,想继续实行低薪水,没人干,甚至在职员工纷纷跳槽。是按帝国的最低薪水保障支付了,问题是劳动力紧缺,不提高薪水招不到工啊!
  百姓收入增加,带来的是消费增长,产品销售更好,帝国税收同样在增长。内阁乐意看到的局面。
  这就是秦帝国的现状,由于全民扫盲、免费教育,让百姓识字,懂得道理,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再不会因为有钱人、官员的几句话忽悠过去。百姓同样寻找更大的利益回报,不再惧怕官吏、大户人家。
  手里有钱的百姓,不只是体现在消费上增加,还有就是私营企业的增加。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开始兴建自己的企业、实业。技术根本不是问题,只要到定军山驻扎在各地的办事处,提出申请,很容易获得技术授权。
  喜欢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请大家收藏:()大秦帝国崛起之逆转国势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