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论道
东方凌云显然对于王重阳也十分有趣,问道:“先生想必也是有故事之人,不知先生为何将自己的宅院取名为活死人墓,而且还在院中立碑?”
王重阳将东方凌云三人带到客厅之中,说道:“三位请坐,其实事情是这样的,我从小生于官宦之家,自幼随父亲搬至京城。幼时被父亲逼着读书,后入府学,也曾过中进士。但是我自己却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擅骑射。也曾参加过武举,中甲科,获得武举状元后,我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德威,字世雄,本想为帝国开疆扩土,建功立业,然而并未得到重用。我只能回到我的出生地大魏村,恰好这一年,村里有饥荒,而且还被盗匪侵扰,我团结村民解决了饥荒时家乡被盗匪侵扰的问题,就这样被乡人所倚重。”
王重阳说到此处,脸上漏出一丝满足,接着说道:“我在家长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却不料因为对于朝堂之事妄加评判,我因言获罪,被革除了功名。后又赶上太子与二皇子因皇位而打得不可开交,我慢慢的对官场感到厌倦,于是选择辞官归隐。辞官以后我到处游山玩水,一日我在甘河镇中一酒馆饮酒,期间我偶然遇到两位异人,他们同样都是披发披毡,而且年龄样貌都极为一致。两人的装扮让我大感惊异,于是随他们至僻静处时现身虔祷作礼。两位异人认为我孺子可教,遂授之以口诀。得到口诀后,我专心参悟,想通了很多事情。就在此时,我的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于是选择会京城奔丧。守孝期限一到,我便遣散仆人,并将此改名为活死人墓,在此修行。”陆远越听越心惊,因为这与前世历史上的王重阳太像了。
东方凌云也很有兴趣的说道:“常人修行一般都会选择明川大山,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尘世的干扰,先生为何将修行之地选择在此处热闹之地?”
陆远说道:“我想这就大概是人们说的,大隐隐于市吧!”
王重阳说道:“道友过誉了,当初选择此处,并未想太多。只是当初我便有害风之名,人人避之不及,所以虽然身处闹事,到却也可以清闲。”
东方凌云看着王重阳,有些不确定的说道:“先生今日状态与自称害风有所不同,不知是否……”
王重阳说道:“是的,道友猜的不错,今日我觉得修行已经有小成,是出关之日。”
东方凌云说道:“那真是恭喜道友了,不知道友有个感悟,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二?”
王重阳说道:“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目走如颠。海棠亭下重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来生前。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陆远有前世的经验,知道一些王重阳的事情,所以能够理解王重阳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是陆远却没有想到,今日第一次见到王重阳的东方凌云与赵若菲尽然也似乎听明白了诗中的意思。赵若菲虽然依旧一言不发,但是却面露沉思。
东方凌云则说道:“道友的意思是,正心诚意,少思寡欲。”
王重阳说道:“不仅如此,我更加认为,修道者应“合道伴”。”
东方凌云与赵若菲第一次听说这词觉得很新鲜,但也不理解它的意思,说道:“合道伴?”
王重阳进一步解释道:“我认为对道伴的应该有这样的条件要求: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丛林,全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是上法也。”
东方凌云听完,说道:“道友的意思是,在修行过程中应该重视门人之间在修道过程中的互相扶持。”
王重阳说道:“正是。”
东方凌云说道:“今日与道友一番交谈,真是受益匪浅。不知道友还有和感悟?”
王重阳摸了摸胡子,说道:“不知三位如何看待道?”
这话还真将东方凌云与赵若菲给问住了,他们虽然都是修道之人,但是还真没有系统的想过到底所谓的“道”是什么,从头到尾,他们更加注重的都只是修为的增长。
这是陆远经过一番犹豫,但还是开口说道:“我曾经在一本古书上看到,有关于道,是这样描述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为天下母,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王重阳听完陷入沉思,而后大喜,说道:“非常精辟的描述,听完以后让我茅塞顿开,对于‘道’又有了全新的理解。不知这书是个人所著?”
陆远说道:“太过古老未曾留下姓名。”
王重阳连道可惜,东方凌云也说道:“对于道友来说,何为‘道’?”
王重阳回答了两个字,“全真”!
今日是王重阳的出关之日,也是王重阳离开活死人墓的日子。王重阳与东方凌云三人走出活死人墓,并对着里面轻轻挥手,里面的房屋瞬间燃烧起来。但是火势并没有向外扩散,只是在院内燃烧,并没有影响到围墙。
烧了活死人墓后,王重阳与东方凌云三人告别,东方凌云问他今后有何打算。王重阳说他东海“捉马”,双方并不顺路于是便在京城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