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豪梦想

  冬子开始了他的新工作,有时候虽然忙了些,但是他却并没有心累的感觉。
  从容城那地方过来,就抛却了痛苦的回忆,一切重新开始,有一种从零开始的畅快。
  老板夫妇对他还是热情的,罗哥也开始信任冬子了。送货之类的事情况,有时也让冬子自己一个人去。当然,与主家或者装修工头打交道的事,还是罗哥亲自办的。冬子知道其中有关节,不多问。
  而黄姐呢,除了负责记账和接待客户之外,就没什么事可操心了。买菜的事,前几天,也还给冬子说要买哪些品种,后来也就不坚持了。因为,她所知道的菜品,还不如冬子会做的多。
  老板夫妇的夸奖,冬子也不以为意。因为冬子明白,老板夫妇,尤其是黄姐,主要是对美食没有见识,根本不知道那些菜。但对冬哥来讲,日常做菜的能力,只是一种习惯。因为父亲当年制作的五花八门的美食,冬哥能够模仿的,大约不到十分之一。
  但小时候看父亲做菜以及母校最后几个月的教诲,还是让冬哥天然有做菜的基本功了。在一次整理白菜时,冬子突然又回忆起母亲几个月前的事。
  那时,父亲刚离世,母亲的病已经越来越重了,但还是坚持理白菜,还让冬子看着她操作。
  “这白菜啊,冬天是最好的蔬菜了。以前没有大棚,农村的,城里的,都要靠它过冬呢。你看啊,白菜叶子包括菜心可以烧汤,白菜帮子,可以炒菜,跟任何肉任何鱼在一起,它都配得上。这是最贱的菜了,但最有用了。莫看那些稀奇的贵菜,只能配一样东西炒。只有这最贱的菜,才能百搭顺口、百吃不厌。”
  “妈,我晓得,我卖羊肉串,教我做白菜干什么呢?”
  “冬子啊,妈的病怕是好不了啊,你呢,今后,怕是要自己做给自己吃了呢。如果娶上个媳妇,你会做菜了,别人也会死心踏地跟你了呢。”
  当时的冬子不以为意,今天想起这一幅,冬子眼睛倒像是进了沙子,有点湿润起来。最爱自己的父母都离去了,这一生,只有自己做给自己吃了。
  母亲教自己最贱的菜的做法,是要让冬子,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活下去啊。
  在武汉,这个地方,说起来是大城市,但实际上,是一个最为复杂的小世界。
  过去多年前,这里还算不上城乡结合部。原来武钢建厂时,就远离了城区,当时武钢厂区一带,有一个特殊的名字:红钢城。公交车上的站牌,至今还有这个站名。
  红钢城与武昌区之间,有长达几公里的农村地带,就是今天冬子所在的位置。所以,按传统讲,这里算是厂乡结合部。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街道与建筑蔓延至此,这里也变成城市的边沿了,这里又成了城乡结合部。而且,这里因为还有可供开发的土地、可供拆迁的低矮楼房,所以这里又成了房地产开发的热土。当然,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武昌所辖地盘,早就分解为武昌、洪山、东湖高新、江夏等几个区,而红钢城所在的地盘,今天叫做青山区。这里山多,叫这个名字,也算是名符其实。
  前面已经有过房地产开发的拆迁行为了,罗哥现在的家,就是原来的农村拆迁后建出来的。当然,罗哥本人的农村老家,现在还没拆。
  但有风传,马上就要拆了,这风声一出来,满街满村的人,就有些坐不住了。
  这个风声是个大消息。附近要修高铁站了,而已经开始勘探的,是火车站最基础的部分,那个面积就已经够吓人了。当然,那是在黄姐村子里的。黄姐理论上,是可以分得一份的,但她父母在世,所以,支配权在他父母身上。
  但有一次,黄姐同村的人来店子闲坐时的谈话,也被冬子听见了的。
  “你娘家要拆迁,就这几天的事,价格谈了吗?”
  “不都是政府的价格吗?有什么好谈的?况且,政府跟我父母谈,也没跟我说一声。”
  “我是说,你们家也是奇怪,去年大家种房子时,你家怎么不种呢?起码今年可以多赔些吧?”
  “还不是我那哥,他好意思。从小因为工作的事,便宜都让他占了,没我一分钱好处。后来想种房子,自己也没钱,总想找我借。我不是不借,但我有个要求,毕竟兄妹,以后赔了钱,如果除开父母的,我们一人一半,那种房子的钱,就不算借,就我一人投资算了,可是,他不干。”
  “这样的好事,他怎么不干呢?”
  “还不是怕好死我了?父母的钱,还没到手,怎么用他都想好了的,对不对?他凭什么,当年接班,户口已经转到武钢去了的,根本不是本村人了,我还算本村人,对不对?他要独吞,我父母在,我不想跟他争,我也不差他那几个钱,我只是咽不下这口气。所以,钱我也不出了,但是,如果他想把父母的钱一个人独吞,我还是要找他算账!”
  从小,冬子就是独子,他有时候甚至有点羡慕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同学。有时在葛校长家,看到葛校长的孙辈们,虽然是堂兄妹或者表兄妹,但也像亲兄妹一样亲热,冬子就羡慕不已。但听到黄姐这种情况,亲兄妹之间如同仇人一样算计与怨恨,是没想到的。
  葛校长家最大的好处是:亲情。他们家的人,总有一种相当温馨的家庭感,从没分过你我。当年葛校长刚退休,所有孙辈,都住在葛校长家,因为离学校近。葛校长与桂老师,就成了幼儿园的园长了,几个孙辈的上下学要接着,伙食要自己弄,根本没分你我。最突出的特点是,葛校长不要子女们拿一分钱的伙食费,全由他俩的退休工资里出。
  并且,关于作业辅导、课外培训等,都是葛校长负责。正是因为如此,冬子有幸,也在葛校长家,接受了两年的美术课培训。
  葛校长与夫人用自身的行为,感染着子女,什么叫奉献与付出,什么叫家庭与亲情。所以,在他家,两个舅舅与三个姨妈,从来都是亲热和睦的,那种感情,真的会感染人。
  时间长了些,冬子也就听得多了些。毕竟,这商店,距离黄姐的娘家很近。黄姐与她哥的矛盾,关键在于她父母。她父母太偏爱儿子了,这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最好的工作最好的机会都给儿子。甚至孙子从小的生活费与书学费,都是爷爷奶奶给的。要知道,他父母的收入,仅靠父亲早年退休时的退休费而已,母亲在地里种些菜,就那点收入,根本填不了孙子花钱的无底洞。
  黄姐跟着罗大哥算是发了点小财,也经常给父母拿些钱,但久了,黄姐就发现,父母会把黄姐给他们的钱,转手就给孙子了。这,反而害了孙子。一个穷人家庭的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
  最让黄姐气愤的是,过年时候,自己的女儿去给外公外婆拜年,外公外婆给的压岁钱,只有一百块。而给孙子的钱,是一千!
  黄姐对另一个村里的闺蜜说到:“他们只晓得有孙子,怎么样呢?连个女朋友都谈不上。我姑娘,他们问过吗?不照样有出息?”
  对方也接话到:“那怎么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你家是出了凤凰的。”
  父母如果对子女处事不公,就会成为兄妹矛盾的源头。从那以后,黄姐就只给父母买东西,不怎么拿钱了。除了父母生病交医药费是黄姐结账,平时从来不给父母手上拿现钱。用黄姐的话说:“我宁愿把父母接过来跟我住,也不愿意便宜了他。”这个他,就是他哥。
  而那个村里的闺蜜,最近来找黄姐就比较勤,当然是有目的的,罗哥早就提醒过黄姐。最后的目的,当然是借钱。因为她娘家因为拆迁前种房子发了财。她寻思,婆家所住的地方,估计也要拆迁,她要在规划出来之前,赶紧种上房子,可以多得拆迁款。
  所谓种房子,就是不讲究质量地建房子。农村宅基地管得松,跟村上或者街办疏通一下,或者夫妻办个假离婚,要求批点宅基地是没问题的。在这块地上,尽量往高了修,当然最多也不可能超过五层,因为五层以上的建筑,临时赶工的地基,根本承受不了,现场就得垮。
  这房子根本不是用来住人的,有的甚至玻璃都懒得安上,只是求扩大面积。因为政府赔偿时,是按面积来算的。农村宅基地,如果按地面积一百平方算,修五层就是五百平米。不用说政府赔现金,就是赔面积,就得了拆迁房五套了。虽然拆迁房的买卖有限制,但五年后,那就可以完成上市交易。那是多少钱呢?几百万了。
  而他修这种水货的种出来的房子,要花多少钱呢?大概三十万就足够了。十倍以上的利润,有人就敢犯罪。何况,在今天,城市大开发的巨大利润面前,这已经成了法不责众的行规。
  这是一个造就土豪的机遇,农村户口显示出它巨大的潜力。在武汉,还有一个例子,当年武昌区修长江二桥时,徐东村一带就要拆迁,关键是那一带,正是今后城市建设的一个中心。就有人靠种房子得到了大量的赔偿房屋。多年过去后,当地的房价已经涨到一万多两万了。千万富翁在徐东村民看来,只是普通的事。
  最夸张的故事,发生在徐东村年终分红的现场。农民没了土地,生计怎么办?就有一笔款项,政府投入的,以农民入股的方式,进入了村集体企业。在那样的黄金地带,村里靠办商场和出租门面,每年的收入相当可观。
  当然,参与分红的人,只能是在村里当时有户口的农民。据说,有一年,一个农民,分得了两根金条。
  罗哥跟黄姐喜欢在饭桌上说事,冬子也听了不少消息,算是他上社会上学新的课程吧。
  “高铁站光站区面积都那么大,配套工程占地起码还要大多少倍,估计是能够拆到她家的。”黄姐与罗哥在商量,万一房子种上了,她闺蜜家没在拆迁范围内,那不成了打水漂,成本收不回来了。
  罗哥的社会知识当然高人一筹:“我知道有配套工程,但是,你想想,所谓的配套,不过是立交和马路以及铁道,那都是一条条的线,不是一块块的面,如果规划出来了,那就冻结了批地,如果规划没出来,你知道,那些线条,一定会经过她家吗?”
  听起来很有道理啊。所有路都是线状的,如果这些线都巧妙地避开了黄姐闺蜜的婆家,那怎么办?
  “我总觉得,这个工程不简单,我觉得可以赌一把。你想,我们听到的,那车站叫什么?叫武汉站。你想,我们武汉如今天个火车站,都是以区叫名字的。以市叫名字的,那小得了?”
  这真是一个女性独特的思路,武汉原来的火车站,有三个,分别叫汉口站、武昌站、汉阳站。突然出来一个叫武汉站的,还是高速铁路,肯定会大得多。从名字上想级别就高一个档次。
  “我晓得你跟她关系好,她娘家拆迁,也有钱了,怎么还要找你借?”
  “还不是跟我一样?他父母把所有好处都给她两个哥了,她嫁出去的姑娘,虽然也是一个村,但就是一分钱都没有。他老公就是一个打工的,拿得出钱?她出嫁时,父母的赔嫁,你也看到过的,气人不气人?”
  罗哥点了点头:“他父母,确实,对这姑娘,也太刻薄了点。你嫁给我时,你父母好歹还有床上用品和家用电器,他家,只用几床被子和几身衣服就打发了。这闺女嫁得,丢人!”
  “也不是他父母绝情,关键是两个嫂子抠门,哥们也怕老婆,怎么办?别的姑娘嫁出门哭中还带笑,她出门,那是真哭,带的是心酸。”
  “那你准备咋办,反正钱在你身上。”罗哥倒也实诚,大体上是听老婆的。
  “我也不白给。反正,我给她签个东西,她如果得了赔偿,不仅要还我本金,还得送我一套拆迁房,行不行?”
  罗哥想了想:“你愿意赌你就赌吧,反正成功的机会是一半对一半。”
  罗哥的口气,更多的是无奈。因为,老婆与她闺蜜关系实在是太好了,这份情甚至超过了亲姐妹,罗哥知道,如果自己不同意,老婆会怄气很长时间的。
  况且,对于他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已经很稳定了,姑娘还在上大学,暂时用不着钱。自己这几年做生意,虽然说不上挣了多少,但在上海给姑娘买个小户型的房子,可以拿全款。姑娘的未来,根本用不着他操心,这就是罗哥的底气。
  更重要的是,自己守住这个建材店子,生意已经上路了,即使不扩大经营规模,一年的利润,也足够了,再过几年,如果市场有变,仅凭这两个门面,也足够他们全家,完全过上舒服日子。
  罗哥是农民出身,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觉得今天的日子,是他少年时期做梦都没想到的好。罗哥小时候,父亲教他做农活时,他就不耐烦。当时他的梦想,只想当一个工人,准时上下班,每天有工资拿,偶尔喝点小酒,那就是天堂了。
  如今,自己虽然表面上过着民工一样的生活,拉货出去时,像是一个搬运工,但实际上,那39楼的生活,才是他的品质,闷声发大财,才是他的宗教。他过去跟着的倒钢材的大老板,从富得流油到最终破产,也只不过几年的时间,这让罗哥体会很深。
  发得了财是本事,守得住财是更大的本事。罗哥善于算开源节流的细账,因为他相信:家有千金,不如日进毫厘。再有钱,也要工作,发财的最根本原因,罗哥认为是:挣的比花的多。
  但是,今天,这厂区附近或者说即将修建的火车站附近,流动着某种不一样的气息。
  附近几个村的村民们,已经拆迁的只占十分之一,有的村民虽然没有正经的营生,但都已经抖起来了。有一家小子,家里拆迁,得了三套房,他父母一套,另一套留给他自己结婚用。还有一套,他就卖了。得来大几十万,加上其它补偿,也有百多万了。
  他从此,既不找工作,也不想投资。他花四十几万买了个宝马,说是出去谈生意有面子。其实,他是出去勾姑娘去了,去的地方,都是歌厅酒吧,罗哥见到过好几次。
  罗哥心想,这小子从小贫穷,突然有了百把万,就韵起大老板的味了,还是没见过钱啊。不要说他现在只剩下几十万,就有一百多万,在商业上,也是小投资,做小生意的钱。怎么可以这样花呢?
  当然,罗哥是理解这种行为的,毕竟,穷久了的人,对钱的认识不一样。他会把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都理解为缺钱。当有了点钱时,他又夸张地觉得自己太富有了。毕竟过去一个月挣三千元钱的人,突然有一百万摆在面前,那个膨胀,是控制不住的。
  他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那么,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罗哥擅长观察与分析人性,所以也有点民间心理学家的气质。他认为,穷人最大的毛病是心穷,也就是因为自己过去穷而被人看不起,当富了后最先想到的,是让别人高看自己一眼。
  以此心理,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得瑟。故意炫富的行为,是对过去受伤害的自尊,一个最直接的疗伤办法。
  但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
  毕竟几十万的钱,也用不了几年,但把人的胃口调高了。比如这小子,现在都抽高档烟,一个月光烟酒,能花几千元。有一天钱用完了,是不是觉得抽差一点烟,又自卑了呢?
  尊严,是对比出来的,更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以罗哥今天的成绩,他虽然穿着蓝布的工装,但走在大街上,别人也会把他叫老板。因为,他对自己定位比较低,所以就活得安然。你无法摧毁一个心安理得的人的自尊,因为,睡在地板上的人,怎么翻身,都掉不下来。
  黄姐想帮人的心态,都有一套房子的算计,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在商言商,不要只谈利润率的高低,只谈双方的需求,是否在一个层面上。
  黄姐投入三十万借款,如果按贷款利息来算,按拆迁最长周期,大概两年,收入也不过四五万元钱,已经算高利了。但她愿意承担一部分风险,也就是罗哥说的,她要赌。那么,得到一套房子,大概值六七十万吧,也就是说两年的利润率,甚至高达200%,这比高利贷还厉害。
  但对于她的闺蜜来说,她当然是贷不到款的。她为什么不借高利贷呢?按市场行情,高利贷的利率,在黑市大概年率百分之四十,两年也才百分之六十,三十万算下来,才十八万的利息。为什么,她宁愿借这种要付出六七十万的利息,而不去借那只有十八万利息的高利贷呢?
  其实,也是风险。高利贷是必须要还的,假如她家里没在拆迁范围内,那她种的房子,一钱不值,投资就等于水漂。到时,高利贷的本金及利息,总共是四十八万,怎么办?把她今天的家搞空,也还不上。只有那不能住人的五层楼,谁要?
  但是,借黄姐的钱,就不用这个担心了。如果到时没能够拆迁,黄姐也不会逼债,就算是白忙一场。如果拆迁成功,那她得了五套房子,给黄姐一套,自家赚四套,怎么算都划得来。况且,她等于是在做一个无本生意。
  那么,两人交换着什么呢?闺蜜有一个可能的挣钱的机会,但有风险。黄姐有钱,但缺乏暴利的机会。
  两个人的需求配套了,就有得合作。
  冬子从这件事上,意识到,一旦你有了钱,挣钱的机会会自动找上门来,你只需要,准确的、对市场和机会的盘算。
  风险与机遇并存,赌的是个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