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爵位制度 再分封诏令
仁宝九年十二月,冯异思索了很久,为了鼓励各部作战,经过讨论,根据功劳评定爵位制度,就是不用劳动,也能一生衣食无忧,免除劳役、个人所得税,封地内名义上获得爵位的人职位、地位最高,还能传于后世,地位高于二品大臣。如下:
按对国家功劳大小,爵位分成四等九级。
第一等,爵位为伯爵,被授予的人,可以得到一个村的食邑,可以传到一至三代,一到三级。
第二等爵位是侯爵,是一个乡的食邑,可以传至四到六代。为四到六级。
第三等爵位是公爵,是一个区的食邑,可以传至七到八代,为七到八级。
第四等爵位是王爵,是一座县城的食邑,可以传至九代,为最高级。
冯异之后又下发了具体的功劳计算办法,比吴朝以前的规定更容易获得爵位,里面规定了由吏部官员评选出来,再报礼部官员评选,两部都同意后,由皇帝盖玉玺算正式生效,里面还有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流血比流汗的更容易获得爵位。
第一批共有二百多人获到爵位,其中康方舟、冯慧等爵位最高,为王爵。
冯异之所以这样这么封,就是要避免时间越长,越封越多,将来造成国家负担,这样封好处就是几代人过后,爵位相应也就没有了,还需要自身的努力。
冯异的爵位制度颁发以后,天下振动。有才能的人纷纷以投靠冯异为荣。
燕国皇宫德政殿上,一个太监走进来“启禀万岁,参政使刘大人在宫外侯旨”
应皇皇帝“宣”
刘吉走进来“参见万岁”,刘吉是六大参政使中,唯一一个代表中土的人士。刘吉很有才华,在这个满是燕国贵族的朝廷里,很懂得怎样为人处事,怎么样去钻营,所以深得应皇皇帝的倚重,应皇皇帝对他这个外族人也很信任,还纳他女儿为妃。
“平身吧”应皇说。
“谢万岁”刘吉起身。
应皇看向刘吉,刘吉一脸的花白胡子,不敢对视应皇那双眼睛,刘吉一直都小心翼翼的。
应皇皇帝“燕国皇系经过近二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已经有十几万人的后代。近二百年的历史,也是近二百年的极限扩张,每扩张一地,先祖为了控制广大的领土,为了部落之间不再发生战争,就把宗族分封到那里,现在这套体制早已经不适应,控制的领土,跟不上繁衍生息,到现在这些宗族已经形成巨大的财政压力,他们已经变成国家的蛀虫,国家迟早会承受不住的,这是燕国国家体制构成,燕国必须不断的征战,才能维持燕国的体制”
刘吉回答“陛下,您和这些宗族的感情确实已经疏远,陛下,历史上也有不少实例证明不能完全相信亲情的,说不定那天危险就来临了,会给燕国带来动乱。但我又觉得燕国的体制这样,才保证了这么多年来不断的散发出活力。”
“几百年前的草原,生活着许多部族,大概有几百个,这些部族如想生存,只有拼杀,燕国的先祖就是靠着团结一致脱颖而出的。那你说,我应该和他们怎么样保持感情。”应皇皇帝。
刘吉“感情这东西很微妙,两个毫不相识的人相处时,一点一滴靠信任积累起来的感情,甚至也能超越亲情。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相处久了,也会有感情的,如果两个人相处不能升华感情的话,说不定其中有一个人有问题,或者两个人都有问题,就是各自自私,都不懂得为对方着想,最后会不欢而散的。亲情、感情这东西不是光靠嘴里说出来的东西,是靠心里无私做出来的,懂得为对方考虑,而在实际中,亲情只要相差一代,就会有很明显的差别,所以说人都是自私的,何况差了几代,又不经常相处的人呢,他们虽然比外人强点,但总归是自私的,要压住他们的自私心是不太容易的事情,陛下,这是臣的想法。”
“嗯,我觉得你的想法是对的。”
“陛下也向效仿冯异的做法吗?”
应皇皇帝不说话。
“陛下,这样不可啊,会引起燕国的动荡。”
“那你说该怎么办呢?”
“臣认为,燕国和吴国由于生活体制的不同的,采取了和其它国家截然相反的政治体制,这是历史所造成的,燕国可以永远实行分封制下去。但要严格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所取得的封地,再平均分给他们全部的儿女。一级一级的分下去,子孙越多,土地部众分得越散,直到变为平民。”
“爱卿,不愧为老臣谋国,朕的股肱之臣啊!”应皇听了大为高兴。
“皇上折煞微臣了,微臣觉得还是要和其它几位参政使商量一下。”刘吉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高兴。他不知道他今天所言是好还是坏。
应皇随后立即召集其余的五大参政使,乌里木苏是个草原新秀,对应皇陛下说“先祖有六个子女,一个为国君,把其余的五个儿子封到了周边,规定国君之位如果没有继承人的话,一级众首领可以再到这五个子女直系后代中推选。这五位首领有继承国君的权利,所以历代国君都很看重,他们德高望重,历代国君也曾多次赏赐财物,但他们的封地也只有吴国一个县那么大。皇上,他们的封地动吗?”
“先祖是为了国家安定考虑的,它们的封地不算在其内吧。”应皇。
迪迪达望“现在是非常时期,避免给燕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再分封诏令,我想应该当成意见颁布下去,部族首领愿意实行下去,就自己去实行。”其它人也都赞成他的意见。
第二天早朝,应皇说了国家的难处,之后又说了可以再分封诏令。
再分封诏令作为另一种制度,在燕国国内没有引起多大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