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当地豪强 峰当州兵乱

  仁宝七年十一月,峰当州书生周生,拜见好友袁腾,周生是一个三十多岁手拿折扇的白衣秀才。以前他和袁腾一见如故,周生被袁腾的豪气吸引,袁腾也被周生的才学折服。周生这次又来和袁腾谈论当今天下大势。
  袁腾是峰当州的豪强,身高七尺有余,也是三十多岁,一脸浓黑的胡子,家里人世代为官,袁腾也曾做过其它地方的县令,后来觉得吴朝吏治腐败,有功的人得不到奖赏,反而亲近的人、溜须拍马的人能得到升迁,愤然辞官,回到家乡。闲居家中。
  自仁宝皇帝登基以来,也有不少人假借朝廷昭令,命袁腾复出。都被袁腾拒绝了,袁腾也是个有大志的人,生性豪爽,家里有良田几百亩,对乡里仗义疏财。这几日,他又让仆人在家门口熬一些粥,附近的很多人听说后,有许多走很远的路来喝粥,每天排队的人,拿着锅碗瓢盆,都从早排到晚。
  袁腾和周生从园里聊着聊着,就从园中走到门口。门外嘈杂声一片,众人抢着去喝粥,不断的有家仆喝斥声来现场维持秩序,众人看到袁腾走出来后,渐渐没有了声音,只有小孩哭喊声。
  袁腾他们步伐放缓,周生看了人群问“这么多人,你能救的过来吗?”
  袁腾神情沮丧,声音低沉“人太多了,救不过来的。”
  “生逢乱世,每个人朝不保夕,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
  袁腾叹了口气“统治者用仁义礼仪孝道来教化世人,可是通常他们自己巧取豪夺,无恶不作。”
  周生回答说“确实没有几个人能够做的到,这些都是他们拿来要求别人的。”
  “很多统治者有时候就算说说,那也要在保证自己利益前提下,一旦触犯到自己利益,那也是不行的,我每天早上醒来,觉得这个世道越来越可悲,这世间正儿八经的好人那么多,为什么还会天下大乱呢?”
  “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努力活着,有的人是为了活的更好,只能去侵犯别人的利益。”周生。
  他们继续聊着,一直从中午聊到晚上。越聊越对这个局面产生悲观,他们也在商量着怎么才能改变这种面貌。
  在这个黑暗的天底下,悲乎!他们是向往阳光的一群人,在他们心底谁又能来拯救这天下苍生呢?这难道就是天下苍生命运的定数。
  他们想起了在这块最大的势力常州李义荣,这个新起之秀,也是平民出身,在朝廷眼里,他们是“贼”。在百姓眼里,他们这群人和官府一样。
  袁腾、周生想着从这里带着众人走出去,投靠李义荣部,去做一番自己的事业,李义荣正广招各路人才。可是怎么才能投靠李义荣啊,峰当州防守这么严密,走出去很困难,只能等待时机。
  这时,从南面开州传来,李义荣正攻打开州,峰当州知府海侠正招收兵力组织去救援。袁腾主动要求去跟随官军救援,袁腾为打消峰当州知府的疑心,只身一人去报名应征队伍,不带任何家仆,袁腾说“李义荣对富户残暴不仁,要为知府分忧,为国家抒难。”说的有理有据。
  知府被他这种“真情实意”,要急着要去建功的心情所打动了,捋着胡子说“本府保一方安宁,如今贼人在开州肆虐,理当救援,国家能有你这种忠勇之士,是国家之福啊!”平时他可是连官都不要的人,这次居然这么主动。
  海侠的亲信提醒他“小心有诈,开了城门他可能会叛逃,他经常和周围的人来往密切,也可能会里通外合。”
  听他这么一说,海侠也有此担心,不过海侠坚信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还要他当百夫长,海侠之所以这么坚信,因为他相信,袁腾不可能不要财产,还有家人在城里,何况自己平时待袁腾也不薄。为了保险起见,他让领兵的都尉小心照看着他。
  袁腾让亲近的人都去参加队伍。袁腾和周生一路上和都尉套近关系,又不断借机挑拨他和知府的关系,袁腾说“听说李义荣军队强盛,本人又晓勇善战,我们这才二千多人去,无疑让我们去送死啊。”
  周生又问他平时和知府的关系怎么样,他们看着都尉有点动摇了,觉得有戏,袁腾继续说“您和知府比较亲近,当今群雄割据,我们是否应该劝说知府向其它州县进攻,不应该一辈子困在州城里。”
  都尉神情不免有些惆帐“我们实力弱小,出去只能去找死,只能背靠朝廷勉强生存。”
  周生又问“您难道就不想做一番事业了吗?”
  都尉嘿嘿一笑,他想起临出城时,知府大人的叮嘱,知府大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他不可能背叛知府大人的。
  临近徬晚,他们来到离开州不远处扎营,开州的士兵看到峰当州的旗帜,个个又提起了精神,开州的知府郭向欺骗他们说,朝廷还会后续派更多的人马抵达。
  都尉现在并没有袁腾要叛乱的确切证据。他想等晚上议事时,当众宣布,逮捕两人再审问,都尉去派人来召袁腾和周生前来。
  袁腾和周生商议,周生说“可能事情泄露了,我一个人去,你以肚痛为由,你在这按住兵马,如果我过一个时辰没有回来,你立即起兵救我。”
  袁腾说“好”
  到了约定时间,袁腾还没有见到周生回来。而校尉的召见又来了两次,袁腾决定立即起兵,他召见亲信的士兵说“我们这次去,实际是都尉和知府合计好的,城里粮食不够吃了,他们想建功立业、升官发财,我们根本打不过李义荣部,李义荣部十分强大,我们一个都别想活着回去。”大家一听,群情激愤,唉声叹气。
  “我早就说过,他娘的他们一个个都没安好心眼。让我们去当炮灰。”
  ……
  袁腾见大家信了,又说“你们大家是否信我?”
  众人回答“信”
  “我们今晚只有杀了都尉,我想李义荣一定会派兵接应大家的,到时我们大家立头功,还可能会免于一死。”袁腾。
  大家说“好”
  袁腾和他们约定,让每个士兵手臂上缠一块布,立即展开行动。向校尉营帐进发,有士兵拦住问“要干什么。”被袁腾一刀斩杀,继续向都尉营帐进发聚集,校尉一开始就想着调离袁腾军队,可是现在已经迟了。
  袁腾部现在已经叛乱,校尉赶紧命令各部坚地固守,以免引起更大的混乱,袁腾命所部点火。
  都尉为长久在军队呆的人,懂得用兵之道,都尉杀死了周生,调集兵马,逐渐对袁腾发起反击,袁腾部渐渐不支,身边的人随着一个个倒下,袁腾心急如焚。
  这时又从山下冲上来一队人马,这是李义荣在远处城墙上看到来援的峰当州军队里面起火,发生骚乱,预料那边可能发生变故,李义荣遂命所部3000精锐虚张声势向这边进发,看这边是否真发生变故。
  峰当州士兵陷入混乱,袁腾趁混乱杀死都尉后,袁腾和所部余下的几十个士兵大声喊“峰当州士兵投降可保命。”李义荣部的士兵也跟着喊起来,其中有不少士兵投降,这场混战还是断断续续持续到天明,峰当州兵士大部溃散或被杀,小部被李义荣所俘。
  袁腾也被当成俘虏看押起来,嘴里不停的嚷着喊着,要见李义荣。遂有人上报李义荣,李义荣正好要找他了解一下昨晚的情况后。袁腾单膝下跪“请让我带领峰当州残部,替将军攻下峰当州城吧。”
  “将军既已投诚,如果让将军去的话,恐怕会认出将军来,还是派其它人去吧。”李义荣回答。
  李义荣召集归降的士兵,挑选领军之人,他们只要把城门打开,或者里应外合就行。一名叫王印的小队长自告奋勇,袁腾从俘虏中挑选一百峰当州士兵跟随,李义荣给他加五十名军士混进其中,李义荣然后率军在后面尾随,做出追击的样子。
  峰当州士兵之所以愿意追随王印去做内应,既已投降,是他们怕连累家人。根据吴朝的法律,一人打仗时当逃兵,全家都会受到牵连,十户为一保,一人叛乱周边邻居要检举揭发,不然邻里也跟着遭殃,名曰保甲法。
  王印带领他们陆陆续续、非常狼狈的来到峰当州城下,要城上打开城门,城上守卫回话“知府大人有令,要放下武器,方可进城。”
  王印部气急败坏的不肯放下武器,守城的人就是不让进城。袁腾只好放下武器,进到里面。
  一进里面,袁腾带领的残兵被赶到校场上。
  当晚,原来是有不少峰当州官兵已经回到峰当州城内,向知府通告了袁腾叛乱的事,袁腾的家人也被扣押,遂这后到的一百五十人引起知府怀疑。
  王印大呼冤枉啊,可还是被关押起来,袁腾带的“残兵”在校场等了大半天,突然一骑奔来“知府大人有令,他们跟随袁腾叛乱,全部处死。”
  那些残兵听到这个命令,骚乱起来,哭喊声一片,到处乱窜,弓箭手迅速围起来,万箭齐发,只消一会,全部射死,逃跑的也被刺死。
  守城官吏又命令“查看是否有活口。”周围士兵鱼贯而进入校场补刀。
  “啊……”
  校场不断的传出一声声惨叫。
  王印带的峰当残兵全被处死,其中有一部分,是李义荣从自己军中挑选的。袁腾他的家人全部被杀。投降士兵家里财产没收家人投监。李义荣见到约定的时间了,峰当州还没有信号发出,判定攻取峰当州的计划失败。
  李义荣追悔莫及,袁腾更是痛不欲生,家人被杀,王印他们回去心切,由于自己小的疏忽,致一百多人无一生还,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解救出峰当州士兵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