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袁绍离京
“伯喈,这么晚了,有什么事情吗?”董卓神色和缓的问道。
“司空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
“哦?”
董卓一愣,随即一摆手“那好,我们出去说。”
董卓以为蔡邕有要事找他商量,不便被外人听到。
董凡匆匆扒了几口饭,转身也离开了,可是没等回到东跨院,就听到了董卓那炸雷般的怒吼“这个逆子马上叫他来见我。”
时间不长,董贵便来到了东跨院“少将军,老爷请你过去。”
“请?”董凡苦笑不得,那是请吗?嗓门大的跟打雷一样,全家上下都听到了,这摆明了是要让我过去挨训。
反正事情已经发生了,董凡也没必要躲躲藏藏,便跟着董贵一起来到董卓的书房。
虽然书房里摆满了书简,但董卓几乎从来没有翻看过,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他识字不多,放在后世,那就是一个十足的文盲,但既然当上了司空,军政大权都挑在肩上,书房里也不能太空荡。
“跪下!”
刚一进门,董卓便气呼呼的吼了一嗓子。
董凡没有办法,只好跪在了地上。
“说,今天夜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把你做过的事情一五一十的都说出来。”
见蔡邕也沉着脸,董凡知道他是来兴师问罪的,索性承认“孩儿夜里跑着回家,路上遇到了蔡家小姐,大概是受了惊吓吧,蔡家小姐和丫鬟失足落水,孩儿自然不能见死不救,便把她们从河里救了上来。”
话刚说完,董凡冷不丁打了一个喷嚏“孩儿也是因此才受了风寒。”
“就这些?”
“董凡,我来问你,你可曾对小女做过什么?”蔡邕见女儿浑身湿漉漉的跑回家,当时就吓了一跳,从女儿嘴里什么也没问出来,他只好去问扣儿,扣儿没有隐瞒,虽然人工呼吸她没有看到,但董凡把手放在蔡琰的胸口,扣儿却瞧的清清楚楚。
“蔡小姐当时昏迷不醒,为了救人,我的确是做了什么。”
“救人?你是怎么救人的?”蔡邕显然不相信董凡的说辞。
什么救人,害人才对,他一定非礼了自己的女儿,要不然,为什么女儿哭着跑了回来。
“就是这样……”董凡用手比划了一下。
“混账!”
董卓勃然大怒,几步冲了过来,一脚将董凡踹翻在地上。
“你竟敢轻薄蔡家小姐,还口口声声说为了救人,有你这么救人的吗?”
不管怎么解释,都没人相信董凡是出于好心,董卓和蔡邕都认定他欺负了蔡琰。
董凡倔强的跪在地上,索性不再解释。
为了安抚蔡邕,董卓一怒之下,让人把董凡打了二十大板,上一次的伤刚好利索,立马又把屁股打了几乎要开花。
董卓跟蔡邕商量“伯喈,不如这样,你看是不是让凡儿干脆娶了令千金,免得外人说什么闲话。”
虽然打了儿子,但董卓还是为了董凡着想,想趁机跟蔡邕联姻,蔡邕胡子一颤一颤的,怒气未消,冷冷的哼了一声“这件事,老朽绝不答应。”
蔡邕本来就对董凡的品性不满,现在倒好,董凡做的更加过分,如果让女儿嫁给她,岂不是羊入虎口。
蔡邕性情倔强,耿直的要命,董卓也不好勉强,等董凡打完了之后,董卓说什么也让董凡跟着蔡邕亲自给蔡琰赔罪。
蔡邕气呼呼的坐着马车走在前面,董凡则一瘸一晃的跟在后面,刚刚被打,骑马坐轿都不行,屁股一落地就疼的厉害,何况那也太没有诚意了。
到了半路上,正好遇到王铁,王铁行色匆匆,正要去董府送信,见到董凡,忙走了过来“少将军,你这是怎么了?”
“先别管我,你找我有什么事?”
“不好了,曹操离开了京师。”
“什么?”
“你看清楚了吗?”
“小的看的清清楚楚,他的确走了,临走之前倒是去过王允的府上。”
“不应该啊?”
董凡纳闷的嘀咕道“曹操不是要行刺父亲吗?怎么就这么走了。”
董凡想不明白,但事情显然不妙,于是他直接带上王铁去了曹操在洛阳的家中。
蔡邕走到半路,回头一看,董凡居然不见了,气的蔡邕脸都青了“这就是上门赔罪的态度吗,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蔡邕一甩袍袖,怒冲冲的回了家。
董凡带人去了曹操家中,见过门丁后,董凡直接亮出自己的身份,家丁不敢阻拦,进去之后,董凡发现这只是一处曹操租来的院落。
里面只有几个仆从和丫鬟,他们对曹操的去向一无所知,只知道他入夜出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他在曹操的家里一直等到天亮,也没见曹操回来。
董凡预感到不妙,没有跟董卓请示,直接去兵营调集人马离开了洛阳。
董卓这边也着实有些吃惊,一夜之间,不仅曹操不见了,袁绍、袁术、许攸、逢纪、还有袁绍的家人都不见了。
董卓急忙把李儒找来“文优,这件事你怎么看?”
“主公跟他意见不合,袁绍这才负气而走,或许是一时意气用事,但他把家眷都神不知鬼不觉的带走了,我总觉得有些不妙。”
李儒提议马上派人去追截袁绍等人,董卓也有这样的打算,可王允这些人却相继来府上劝说,希望董卓不要追究,眼下朝局不稳,袁家故吏众多,家世显赫,不可轻动,理应安抚为主。
这正是袁绍的高明之处,他带着四巨头离京,但本初俱乐部的大部分成员依旧还留在洛阳,表面上看来,这些人好像被袁绍给抛弃了,实则不然,袁绍把他们留在洛阳,是为了牵线搭桥,一方面平息董卓的怒火,另一方面随时给袁绍提供这边的情报。
王允、何颙、伍琼、周毖、荀攸……这些人都是本初俱乐部嫡系成员,他们所发挥出的能量,绝不可忽视。
有这么多人替袁绍说好话,董卓也不好蛮干,只好把怒火压了下来,这件事就此作罢。
而且董卓认为,袁绍主动离京,正好自己少去了一大绊脚石,废立之事将会再无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