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九五之尊

  长安城三大内和皇城以及城中各坊封闭了北门,金吾卫巡街通告,祈晴之时,祭拜玄冥大社,严禁女人上街,坊间天井安放井盖,目的是为了闭阴通阳止雨放晴。黄巢所住的资圣寺抽调出七名僧人,前去祭坛转经说法。
  左右街功德使分掌万年、长安两县寺院,抽调的僧人主要安排在东西两市和朱雀大街上设坛作法,七人一组轮流登坛念经,昼夜不停直到雨住天晴。
  黄巢一觉醒来,见窗外天色昏沉,满天阴雨,洗漱一番,来到斋房,听寺里僧人说已调派僧人前去祭坛作法,知道今日入皇城也递交不了文解,遂草草吃过斋饭,回到房内,思量着不如背背经书,练习一下策文诗赋,好增进学业。一念至此,展开《礼记》在昏暗的光线下默诵,不消一刻,颇觉无聊,犯起困来。黄巢不愿耽误大好时光用于困觉,遂放下书卷,拿起宝剑,推开禅房,走到殿庑之下活动筋骨。
  调匀呼吸后,伸右掌从腰间抽出宝剑,剑身处隐隐泛起青光,剑尖微微颤动。展动身形,先是极潇洒挽出一个剑花,随即人随剑走,施展开来。长剑如灵蛇舞动,时而上下翻飞,时而纠缠盘绕,过不多时,剑气大增,衣衫随着气息鼓荡开来,身形转动越来越快,突然,剑身之处青光暴起,黄巢顺势脱剑而出,只见一道青光划破雨幕直入三丈开外的树干之中,黄巢猱身而上,犹如离弦之箭,探出手臂拔出剑来,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电光石火间,剑已归鞘。
  随着一声喝彩,黄巢微睁双眼,举目望去,见是一名儒雅少年在廊下观看。黄巢下暗自调息,向廊下走去,那人见黄巢向自己走来,忙道:”兄台好剑法!“
  黄巢脸上微微泛红,道:”兄台见笑了。“
  那人不住打量黄巢,黄巢觉得不自在,想要抱拳离去。就听那人道:”兄台是赴京赶考的举子吧!“
  黄巢一愣,点点头,见他面目俊秀,骨棱分明,再看他布衣阑衫,分明就是名举子打扮,问道:”你也来京会考?“
  那人道:”正是,我七月中旬随州贡一同进京,如今正准备来年大比!“
  黄巢见他与自己同为州贡举,问道:”兄台住于寺中?“
  那人笑道:”我在此寺住了半月有余,今日得见兄台舞剑,实乃一大幸事!“
  黄巢客气道:”雕虫小技,何足挂齿,敢问兄台高姓大名,哪里人氏?“
  那人道:”我乃相州人士,姓李名山甫,兄台你呢?“
  黄巢忙道:”我姓黄名巢,曹州冤句人,昨日刚到的长安。“
  李山甫心中大喜,道:”黄兄住在何处?“
  黄巢指了指自己所住的禅房,
  李山甫兴奋道:”你我二人真正有缘,竟比邻而居!“说罢,指着旁边的禅房对黄巢说。
  黄巢会心一笑,心想此人倒是心直口快,容易相处。
  正在此时,回廊尽头有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向这里喊道:”山甫,走了!“
  李山甫忙高声回到:”尚大哥,马上就来。“说罢,朝黄巢拱拱手,面带歉意道:”小弟有事要出去一下,耽误黄兄舞剑,实在抱歉。“
  黄巢连忙答礼,客气道:”没什么,都已经练完了!“
  李山甫又道:”不知黄兄晚间是否出去?“
  黄巢踌躇道:”今日雨大,不打算出去。“
  李山甫道:”晚间可否拜望黄兄?“
  黄巢点头道:”随时恭候大驾。“
  李山甫道:”那咱们晚上见?“
  黄巢道声好,李山甫见状,再次拱了拱手,向回廊尽头走去。黄巢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暗道:”我在京师无依无靠,若能结交一两位好友,平日里相互照应,到时一起行文赋诗倒也不寂寞“。
  正自思量间,重入禅房,见光线依然昏暗,想重新拿起书卷,却怎么也提不起读书的兴致,想到僧人设坛作法祈求天晴,心想,与其枯坐房中闷倦读书,不如出去看看热闹。
  一念既出,内心再也按捺不住,双腿不由自主向外走去,带好门后,进入僧房,向僧人借了一把油伞,出得寺来,向西而行,刚出坊门,就见汹涌的人群冒雨前去朱雀大街观看法事,黄巢见状,汇入人群之中,向着朱雀大街走去。
  离老远就看到一座高高耸立的祭坛,黄巢在外看不真切,分开人群向前挤去,直到祭坛前方才站定。祭坛置于土台之上,高五丈,坛上竖起黄幡,上绣一只火红凤凰,随风飘摆犹如在空中翱翔一般。坛上由多块木条箍合而成一个圆顶以避风雨。
  一名身穿绯红袈裟的年老僧人,拾梯而上登上祭坛,转动法器绕行一周后,在坛上结跏趺坐,口诵经文。坛下七名僧人听到经文声,绕行祭坛,念诵不已。
  坛外诚心礼佛的善男子,不顾风雨,跪倒在地,跟着诵经,一时,朱雀大街经偈声大作,黄巢受此感染,把伞夹于腋下,双手合十,随着众人唱起经来,偶尔听到尖尖的嗓音,初时不觉,以为是孩子在诵经,后来才发现身边竟有身着男装的女人混在人群之中。
  刚过巳牌六刻,就见南城方向火光升起,烟尘直上云天集结成一团浓烈的乌云,乌云初时凝固在天际,之后伴着东南狂风向着这里呼啸而来,乌云过处天地昏暗,街边老槐在一片晦暗之中随风狂舞,如同鬼魅一般,人群中突然发出惊呼,祭坛顶部在风雨飘摇之中摇摇欲坠,坛下众人惊惧异常,巡街使心感不妙,一声呼啸,结队前来把人群分作几块,指挥人群有序后退,坛上老僧浑然不觉,依然诵经不止。
  黄巢挪动脚步向后退去,不觉间与身旁之人撞了满怀,见那人身上有物事掉降下来,竟没发觉,黄巢忙俯身捡起,见是一只精致的香囊,黄巢撑伞向那人挤去,走到近前,轻轻拍了那人肩膀一下,那人一惊,放缓脚步,回眸看向黄巢,黄巢见他生的俊俏,心下一愣,道:”你的香囊“,那人见状,笑靥如嫣,伸出玉葱般小手接过黄巢递来的香囊,道声感谢,回转身来,顺着人流向外走去,不知和身边之人说了什么?两人竟发出银铃般笑声。
  黄巢傻傻的跟在二人身后向南行进,行过一段路程,见朱雀大街南街有重兵把守,严禁行人通过,巡街使指挥众人进入东西横街,黄巢见二人折而向东进入东街,遂紧随其后向东而行,见二人有说有笑谈着什么,不时对着街边人群指指点点,黄巢不觉有些心摇神驰,眼见着他们穿过两条南北大街拐入亲仁坊西门,本想跟着进坊,却突然惊觉,心道:”自己这是怎么了?怎地跟到这里来了!“看四周天光昏暗人群吵杂,并未有人发觉他尾随二人,这才放下心来,见二人隐入门后,复又感觉怅然,心道:”若能与这样标志的人物交朋友那就太好了“。
  祈晴仪式进行了三日,依旧落雨纷纷,丝毫没有停歇的势头。宫中内外人心焦急,却也无可奈何!太子李漼躲在少阳院,看着院中秋雨连绵,不断在廊庑之下来回踱着步,叹息道:”自己真是命运不济,若雨势不停,明日登基,朝臣非淋得如落汤鸡一般,举办这个登基大典还有何意义?让全天下人耻笑吗?“一念至此,不禁长吁短叹起来。
  与此同时,文思殿内的能工巧匠正在用心赶制大行皇帝的棺椁,以备入夜时盛殓。木材选用的是由南诏国供奉的金丝楠木,为大行皇帝挑选的这段金丝楠木更是优中佳品,其木质温润平和,细腻通达,灿若云锦,因其木质坚硬、厚实沉重,工匠们耗时三日,才在申牌时末完工。
  辇车这时已在殿外等候,几十名小黄门正在给棺椁套上绳索,待到吉时抬出殿外,正当众人忙碌之时,西方阴沉的天空突然破开一目,万道金光由这道缝隙中暴射出来,瞬间雨住风停,弥漫在天地间的晦气一扫而光,片刻之后,天空笼罩在一片金光之中,大地顿显清明之色。
  殿内之人见殿外突现光亮,纷纷走将出来,见一颗金黄色的太阳挂在西首天空之上,人群顿时躁动不安,有人离群而拜,对着太阳称颂不已!
  天既然放晴,该有的礼仪,一样都不能马虎,清扫地面积水后,在棺椁的必经之路铺满了黄沙,一到吉时,众人合力把棺椁抬到车上,抽出木棍,把绳索从车架的缝隙处收回。辇车在礼仪官的唱和声中缓缓向西行去,众多宦官跟在车后,迎着霞光向着思政殿而来。
  此时,宫中之人自发来到道旁,目送着长长的棺椁队伍,想到先帝往日恩德,不禁鼻头发酸,低声哭泣起来。
  正在佛堂诵经的太后,听到杜秋的喊叫声,手扶侍女走出佛堂,见圆日高照,彩霞满天,先是微微愣神,随即喜极而泣,与杜秋哭抱在一起。
  礼部尚书按仪式规定上了《劝进表》,希望太子早日登基称帝,并就礼部拟就由两省官员共同署名的册牒随书附上,接着,文武百官以及市民代表来到大明宫丹凤门外上表劝进,皇太子李漼接到《劝进表》后,也按礼仪作了诏谕,诏谕由翰林学士杜审权代拟:”卿等为祖宗至意,言益谆切,披览之,愈增哀痛,岂忍遽即大位,所请不允。“
  这样反复两个来回,到了第三日,太子李漼身穿绖服来到思政殿东序,接受百官第三次劝进,坐在丹墀之上,听宣读官读完百官所献的第三道晦涩深奥的《劝进表》,便召宰相,三省六部等大臣进殿,煞有介事会商一番,然后由中书省传出敕旨,应允登基。
  八月十三日,新皇登基之日,五更时分,丹凤楼上传出第一通鼓声之后,文武百官陆续来到大明宫西侧的待漏院各据班品,依次站立。同僚纷纷聚到一起窃窃私语,议论着昨日放晴之后的奇光异彩。有些立论高深的人则认为,不管是佛祖显灵,还是先帝示化,其实都是新皇登基的好兆头,由此看来,新皇应在天命,福德所致。之后众人七嘴八舌,你来我往,议论不止,都希望自己的立论胜过他人。
  早在五更之前,六只大象就已经由五坊使押着身穿白衣的象奴从宣徽院五坊内的象房牵到,在丹凤门前的御道两侧悠闲地走动着。丹凤门楼二通鼓响之后,六只大象自动走到丹凤门前,分立两边,肃立不动。三通鼓响过后,丹凤门两侧的宫门一齐打开。东西两队金吾卫仪仗从大明宫内的左右金吾卫仗院有序而出,在下马桥北侧,夹着御道整齐排列,仪仗之中由尚乘局提供的八匹立仗马分列左右,立在仗前。
  文武百官听到宫门声响,忙闭口不言,肃立站好,待到宫门大开后,依品级,由建福门而入。过下马桥,站立在金吾卫仪仗之后。待百官到齐,殿中侍御史传呼百官就列,按文东武西分列东、西观之下依次站好,两名监察御史立于朝堂砖道之上纠察文武百官失仪之罪。待传点、搜身完毕,两名监察御史各押文武官员由通乾、观象二门入宣政门,行至阁门,殿中侍御史奉进止,内谒官宣进;夹阶校尉同时唱点姓名,文官自东阁门随左金吾仪仗而入,武将自西阁门随右金吾仪仗而入。来到丹墀之下,公卿、宰相,高品大员趋步升入紫宸殿,余下文武则在殿外丹墀下站立,一名监察御史走上丹墀监察他们是否失仪,另外一名监察御史则立于紫宸屏下,监督升殿大员的进出行止。进殿后这些文武大员立于螭首龙墀下,有侍御史一人站在上首,向南而立,负责纠仪。
  太子李漼一大早就来到思政殿,祭告受命换上衮冕,叩拜大行皇帝灵柩与皇太后郑氏。待一应大礼完毕后,李漼乘辇在一片金石礼乐声中跟随各色仪仗来到紫宸殿,只见炉烟袅袅,在左右军中尉的跟随下缓步进入大殿,进入殿中见文武百官在螭首龙墀下屏息而跪,心中大为满意,升入御座,左右军中尉分立两侧跪下,宫人手执罗伞华盖立于身后,就见符宝郎奉八宝置于御前,耳听礼官一声唱和,文武百官奉礼山呼万岁,殿内鼓乐声大作,李漼心中激动,想要起身还礼,立刻意识到今时不同往日,自己已是皇帝了,遂安坐于御座之上,接受百官朝贺。
  在一片欢庆声中,李漼正式登基称帝,随后下达敕命诏告天下万邦,大唐换了新的主人!
  正是: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