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知音少 恨见晚

  上回提要:少年吟《雪》时,有人接上下半句,并赞“应时应景”。
  只见迎面走来一裘衣少年,丰神俊朗,身形健拔魁梧,年纪虽轻,裸露的双臂却肌肉虬结,显得很有精神。手里提着一把刀,淡紫红色桃木刀柄上刻着“吉月商阳”四个字,字迹深刻入柄,一撇一捺,清晰可见。
  “吉~~月~~商阳?”吟《雪》少年以目视裘衣少年手中刀柄,语示疑问与探询。
  “哈哈,我名字,很奇怪吧?你叫什么名字?”金锐听他问得直接,不由一愣。
  其时,两个陌生人见面打招呼,通常施以抱拳礼与拱手礼。施抱拳礼时,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身直,目视受礼者。左手为掌,表示德、智、体、美齐备,屈拇指表示不自大。右手为拳,表示勇猛习武者。犹如现在的握手,一般都伴有“请教尊姓大名”、“久仰”、“幸会”等敬词。而拱手作为我国的传统礼节,古今均常用,多用于祝贺,恭喜,拜年等喜庆场合。这种礼节距今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通过程序化的礼仪,人们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裘衣少年却无视礼节,完全略去了文绉绉的客套,语透真诚、热切。“金锐,五行之金,锋锐之锐。”吟《雪》少年报以一笑,突觉眼前这吉月商阳很是亲切,许是年龄相仿,又都是少年心性,容易走近吧。
  “这把折扇很不错嘛,湘妃竹的扇骨?纸折扇?”吉月商阳打量着金锐手中折扇,频频发问,似乎颇感兴趣。
  “你识得这折扇?”金锐心下一惊,暗叹这少年目光敏锐,表面却故作从容,不答反问。
  “谈不上识,略知一二。我干仁中州号称‘制扇王国’,历史悠久。扇子最早称‘翣’(音同“煞”,意为古代帝王仪仗中的大掌扇),在我中州流传已有千年历史。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乃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魏,晋非乘舆(皇帝)不得用。’【1】殷周时期已出现了一种‘翟扇’,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雉尾羽做成的,故有‘羽扇’之说。我中州扇文化起源于远古商周时代,先祖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此乃扇子初源。【2】”吉月商阳侃侃而谈。
  “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其时文人骚客大多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也在这一时期,与扇子有关的诗词大量出现,像李峤的《扇》、白乐天的《白羽扇》、唐怡的《咏破扇》等等。这群文人墨客要是手中无扇,就像有的官宦小姐不养猫狗一样,显得有些没品位。后‘凉友’成了扇子的一个别名。宋陶谷《青异录·器具》上载:商山馆中窗颊上有八句诗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是帚与扇明矣。此后,不光是文人墨客,就连踏入仕途的官员、账房先生,甚至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也喜欢轻挥扇子、摇头晃脑。”金锐见吉月商阳所知非浅,不觉激起了谈兴,忍不住接口道。
  “举凡扇子,主要材料莫非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之类,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成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身价百倍。”吉月商阳顿了顿,又说,“以种类而论,大体六七个式样:波折式、集锦式、尖头式、日式、如意头、螳螂腿等。金兄手中这折扇,源自东瀛(作者按:今通称折扇,又称聚头扇。是谓出于日本,自朝鲜传入我国;或谓源出朝鲜。元胡三省以为南朝齐之腰扇,即折叠扇。明清盛行折叠扇,不仅用以取凉,也为文人士大夫的装饰品。请读者参阅宋赵云卫《云麓漫钞》四、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高丽国》、《资治通鉴·注》、明文震亨《长物志·扇·扇坠》),后传入我中州,即受文人雅士青睐。”
  两人边走边说,越谈越投机,不觉月已当空,夜幕深沉,四周皆寂,惟余风声萧萧。
  “对了,这毗卢山人迹罕至,你这么晚来干什么?”吉月商阳问金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爹常说好男儿应志在四方,要多出去看看,以增见闻阅历。故我辞别家人,出门游历,因海上不辨方位,船就到了这里。你呢?”金锐反问道。
  吉月商阳挥挥手,“我爹我娘不管我,随我野。我来毗卢山杀‘虫’的。嘿嘿,要不要一起去?”吉月商阳扬一扬手中的刀,语带怂恿。金锐虽不明白他口中的‘虫’是何物,可一来先前相谈甚欢,二来出于好奇,遂一口答应。
  吉月商阳引着金锐来到山脚下,手向上一指:“那大虫就在半山腰处一秘洞里,我昨晚还见它出洞捕食,迅猛无比。”
  “大虫?山君?!”金锐此时方知吉月商阳“邀”他一起干的事居然是杀老虎,百兽之王。惊诧莫名之下,不禁脱口道:“你……”金锐想说“你疯了?!”可到底没说出口。不知怎地,他心里反而跃跃欲试。吉月商阳见他迟疑,促狭道:“你怕了?”
  金锐微微一笑,“上去吧!”说罢已运起“金雁功”,纵身提气向半山腰奔去。
  “这才是朋友,哈哈,等我!”吉月商阳喜不自禁,话语未歇,已飞身赶上,步幅极大,未几便与金锐同行。两人互视一眼,相对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佩服”二字。
  初生牛犊皆不怕虎。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奋勇还是愚勇?一切在一个时辰后都将会有一个答案。
  山体积雪,甚为滑溜。可是对金锐与吉月商阳来说,却似乎并非难事。“金雁功”是一门极高深的轻功,金锐自小天赋、体质过人,又有渤海四老、钱铁丹帝四杰悉心教导,加之后天勤修,根基已颇为扎实,是以翻转腾挪之间,洞穴已逼眼前。吉月商阳却是极度兴奋,大步向前,遇有积雪或是凸岩峭壁,便以刀柄轻触,借势向上,只半炷香时光,两人已停步在虎穴前。
  “就是这儿了,”吉月商阳说道,“咱们守株待虎吧。”
  金锐听他将“守株待兔”故意说成“守株待虎”,颇觉有趣,想笑,却明白此时危险就在眼前,于是硬生生忍住,凝神以视,右手不自禁地将扇柄握紧。
  似是察觉到金锐的紧张,吉月商阳一哂:“诶,别紧张,一只山猫而已,难道凭你我二人,害怕……”“小心!”伴随着一声惊呼,吉月商阳的话音已被一声低吼和急驰而至的黄褐身形截断。一只体态庞硕的北川巨虎从洞中跃出,两点绿光已映入眼帘,夺人心魄。
  当此之时,已来不及作任何反应。吉月商阳惊诧之余,心神未乱,刀鞘猛击地面,借力反纵出一丈有余,先避其锋。饶是他退得快,可胸前衣襟已然被虎爪撕开,不由吓出一身冷汗。金锐采取“围魏救赵”之策,折扇展开,家传绝技兰花剑扇,一招“天外来客”,直击猛虎的太阳穴,攻敌于不得不救。
  北川巨虎,体形雄阔庞大,腰背壮实,较寻常山林之虎,更为勇健。长年居于苦寒之地,更是磨砺得齿牙锋利,性情坚韧凶悍,皮肉粗厚,犹如钢筋铁骨。那巨虎正欲扑击吉月商阳,忽闻耳边异动,立时虎首轻甩,张嘴向折扇咬去,虎爪堪堪搭上金锐手腕。
  眼见利爪袭来,金锐却是变招极速。“天外来客”递出一半,折扇收回,改挥为戳,身形一扭之下,虎爪落空,折扇已向虎颊击去。兰花剑扇,招如其名,既有兰花空谷潇洒之幽美,又不失剑的锋锐。这一戳,金锐已使出五成内力,“蓬”地轻响,正中那山猫颊车穴。
  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穴。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又名鬼床、机关,为气血物质输送要道。巨虎吃痛,趔趄间,愈发激起兽性,仰天怒啸,张牙舞爪,向金锐猛冲过来。金锐知此时巨虎已怒到极致,不宜硬拼,当下以“暗影夜魅”步法与之周旋,走势飘忽,令虎爪利齿数次落空,如此游斗了近半个时辰。
  但凡山君袭人,无非一扑、一咬、一剪。巨虎扑咬几次,均告失效,虎性勃发,身形速度却已不如初时那般矫健,显是耗力甚多。忽地那山君虎目急眨,但见寒光一闪,一丝锐气已划过背脊,刀锋见血。原来,吉月商阳被巨虎迫退后,一直在一旁伺机而动。眼见金锐不停与虎周旋,巨虎身形放缓,知道这是绝佳机会,故纵身向前,以迅雷之势,利刃出鞘,一击而中。
  巨虎低吼声中蕴含愤怒与不甘,一双瞳仁虎视眈眈,直盯二人。金锐得吉月商阳一刀解围,暗道一声“好险”,向他报以感激一笑,便与吉月商阳站成八字形,将虎围在中间。两人知道,杀虫行动已到了最后一搏,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巨虎前爪在地面急剧摩挲,口中白气呼出,脊背上鲜血淋漓,在雪上画出点点梅花。鼻腔中逼出阵阵粗哮,低沉浑厚,声声击打在金锐与吉月商阳心坎上。飞雪漫天,似乎也为其气势所阻,减缓了飘扬。
  先发制人,后发者制于人。金锐与吉月商阳对视一眼,四目交汇间,似已达成某种默契。只听二人怒吼一声,如离弦之箭,向那巨虎射去。金锐后发先至,身子急旋,衣衫罡风带动飞扬积雪,白蒙蒙一片,如雾若幻,迷虎双眼。北川巨虎负伤之下,仍有余勇,一跃而起,避过雪雾,泰山压顶,气势迫人。吉月商阳先发后至,竟比那猛虎跃得更高,双手执刀,直击而下,不偏不倚,凛冽刀锋夹着丝丝森寒,没入虎背创口之中。得势不饶人,吉月商阳手腕翻转,碎骨声中,刀刃带着飞溅的血肉抽出,全身而退。
  山君贵为百兽之王,何曾受过如此重创?剧痛之下,四爪乱拨,空门大开,全无章法。金锐瞅准时机,双掌迎上,左手阳劲,右手阴劲,“波”地一声正中虎腹,这一下用上了六成力道。北川巨虎虽皮肉如钢筋铁骨般坚实,奈何虎腹乃是最柔软之处,受此掌击,庞大的身躯顿时直飞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挣扎几下,终于毙命。
  同携手,同猛虎搏。这是金锐出道以来第一战,亦是吉月商阳第一次与人协力歼敌。两人盘腿坐下,调息一阵后,目视血泊中的虎尸,回想刚才那一番搏杀,思之犹有余悸。两人再一次对视,一种莫名的情愫在彼此心中蔓延开来。
  有道是“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正如墨憨斋主人(即冯梦龙)所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金锐与吉月商阳先有相交攀谈之欢娱,后有并肩作战之默契,缘只一面,便已引为莫逆。当下不需言语,两人互叙年龄,结为异姓兄弟,相约同年同月同日死之誓。金锐年方十三,吉月商阳年长一岁,忝为兄长。
  人生路漫漫,莫道江湖险。有知音,有何惧?!
  附:一个时辰就是2个小时。
  夜半子时23点--01点
  鸡鸣丑时01点--03点
  平旦寅时03点--05点
  日出卯时05点--07点
  食时辰时07点--09点
  隅中巳时09点--11点
  日中午时11点--13点
  日昳未时13点--15点
  晡时申时15点--17点
  日入酉时17点--19点
  黄昏戌时19点--21点
  人定亥时21点--23点
  古印度梵典《僧祇(“只”字异体,此处单用,音同“奇”)律》记载:“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据此,一昼夜为24小时,为480万个“刹那”,或24万个“瞬间”,1.2万个“弹指”,30个“须臾”。而“一昼夜”有8.64万秒,那么“一须臾”有2880秒(48分钟),“一罗预”有秒,“一弹指”有7.2秒,“一瞬间”有0.36秒,“一眨眼”为二十四个刹那,“一刹那”就等于0.018秒,比电光石火还快。
  另载,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周有七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2小时)有八刻,一刻(15分)【古时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盏茶(10分钟)有两炷香,一炷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又一说,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总之,正如前文所说,计量方式不同,时间各有偏差,并非精准,甚至是个模糊的概念,如“一刹那”、“一弹指”等,在口语中已淡化具体时间概念,直言其快而已,不必深究,此处辑录,读者权当了解就可。
  注:1.此处指舜为广开视听求贤自辅,曾制作五明扇。从秦至汉都在沿用,张打此扇是在向外界表明吸纳贤才的主张,但到了魏晋之时竟成为皇帝的专用。
  2.《尔雅》中说“以木曰扉,以苇曰扇。”从这可推测,早期的扇子可能是方形的苇编物。所以扇子起初并非用来纳凉,而是一种礼仪工具,皇家用其作为展现自身地位和特权的象征,是为仪仗扇,又谓之“宫扇”,因其多见于宫廷内闱之中。
  3.湘妃竹又名“斑竹”,亦称“泪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植物桂竹的变型,产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竹竿布满褐色的云纹紫斑。为著名观赏竹,秆用作制工艺品及材用。相传舜帝南巡苍梧(苍梧山,又名九嶷(音同“疑”)山,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宁远县境内)而死。二妃千里寻夫,知舜已死,抱竹痛哭,竹上生斑,泪尽而死。
  4.波折式:大小骨俱作弯曲如水波蛇行状的扇股。相邻两根扇骨的波峰波谷相错,如水波起伏,饶有趣味。此款多见于九档至十六档大扇,材质多竹或乌木。大骨一般不再施以雕刻,虽然也是一个特别品种,但并不算十分难得。
  5.集锦式:又称夹骨扇,可用普通扇面扇骨,也可用集锦扇面,也可用于专门的集锦式扇骨。集锦式扇骨不穿在扇面里,而是夹住扇面——露在外的扇骨便起了分割扇面的作用。但是,一般并不是所有的扇骨都是露在外面,而是每隔若干根露一根在外,根据扇面空间分割的需要。
  6.尖头式:聚头处尖削如矛头的股式。明代称“尖根”。此款仅见于十六档竹骨大扇,但以精巧细致为特点,竹材质量甚为重要。
  7.日式:日式扇骨为九档或十一档。大骨窄,与小骨相仿,仅梢部较粗。穿上扇面后扇面侧面露于扇骨之外,大骨虽窄但仍可施以各种雕工。
  8.如意头:仅见于九档和十一档大扇。边骨形状似一柄如意。常用材料有乌木和黄杨,多雕刻镂空。
  9.螳螂腿:因扇股大骨的形状上较粗下很细如螳螂腿而得名。此款较为多见,但有精粗高下之分,几乎都为竹股。
  10.“一炷香”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如僧人“打禅七”时一天要打11柱香,中间休息约20分钟。仔细想想,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像现在的GB标准或ISO,不是可以随便做的,一炷香燃尽约为半个时辰,即现在的一个小时。但这种计时方式其实比较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