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京陵城外
因为祁县的战斗,结束得太快,张辽军队控制祁县之后,甚至有些祁县百姓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就更不用说京陵那边的人了。为了避免走漏消息,张辽是连夜出发的。赶到京陵地界之后,就停了下来,一直歇息到天亮时分,这才带着人马,缓缓向京陵而去。
打头的是几十辆大车,赶车的和跟随护卫的,都是张辽麾下精锐。张辽自己则和王氏族人骑马一路跟随,至于大部队,为了防止京陵这边的人看出破绽来,张辽就让兵马先行藏了起来。然后吩咐,让他们看到京陵动静之后,再行出击夺城。
京陵的官员,比祁县的更加没有警惕性。在他们看来,西有界休,东有祁县,京陵夹在中间,真要出事,也得那两处出了问题,才轮得到京陵。不然的话,有什么好担忧的。当然,界休和祁县真有什么事,京陵担忧也无济于事了。
所以在祁县还能看到兵马在巡城,而在京陵,城头是空空荡荡,城门处也是冷冷清清。张辽看到这样的情况,心中大喜。他带着人,慢慢接近了京陵。这么庞大的一支车队,是京陵城这些年来,很少见到的。就算是商队,基本上也不走这一线,因为城池太多,商人们受不了层层盘剥。
城门口的守城官兵对视一眼,心中毫无警惕之心,脸上只有贪婪之色。在他们看来,这是捞钱的时候到了。于是很快就挺胸凸肚,站得笔直,然后在车队接近之后,把手中已经变得有些钝锈的长枪伸了出来,拦下了张辽一行,正欲开口,王氏族人就走了出来,趾高气扬的道:“瞎了你们的狗眼,没看到我们王家的旗子吗?”
祁县王氏也有商队,行走各地时,为了避免麻烦,就会在商队的车上,悬挂一面小旗子,表明身份。大家你好我也好。不然的话,你要是找我商队的麻烦,行,只要你有本事一辈子别踏足祁县,不然弄不死你。
祁县是太原大县,人口众多,商业发达。而祁县王氏又是太原的百家世家,关系复杂,到处都有人说话,尤其是出了个王允之后,就更加不得了了。所以并州各处,哪怕是北方的胡人,也得卖王家几分面子。
城门处的官兵一看,得,来了个惹不起的,有个百将就分开众人,走上前来,抱拳一礼道:“原来是祁县贵客,不知前来本县,有何贵干?”
王氏族人见来了个百将,知道就是这城门处做主的了,于是抚须一笑,道:“我家家主闻河东军至,特准备了些酒食,命我押送来此,来犒劳大家。希望河东军打过来的时候,大伙儿戮力杀贼,把河东贼给赶出太原去。”
这会的人们没什么娱乐,除了晚上沉迷于造人之外,对于八卦消息,那是十分的津津乐道。王允官拜司徒,执掌朝政,那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祁县出了这般人物,那是整个太原,甚至并州的荣耀。大家那是羡慕、敬佩得很。尤其是王允把董卓给掀翻之后,大家对于王允,那就真的是高山仰止了。这么个杀星,关东诸侯都没有办法,最后却死在王允手里。啧啧,还是我们并州的王司徒厉害啊。只是后来风云剧变,王允陨落在凉州李傕的手里,身死族灭。只有零星几个子侄族人逃回了祁县。大家惋惜哀叹之余,心中未免又有些幸灾乐祸。让你牛,让你得瑟,家破人亡了吧。还有人认为,这是王允杀了董卓全家老少的报应。
王允之死,太过于让人震惊。所以他与凉州军之间的恩怨情仇,天下人都清清楚楚,至于并州人,上至官员,下到百姓,那就打探得更加详细啦。更有些家之流,把道听途说,街巷语,再加上自己的脑洞,编写成书,到处传播。所以京陵这边的人,对于王氏和河东军之间的恩怨,自然是心如明镜,清清楚楚。
百将听了,心中暗暗好笑。李傕的侄子打来了,王家急眼了,什么时候轮得到你们来京陵劳军了,这是花大血本买我们帮王氏打河东军吧。
当然,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百将自然是不会拒绝的。这几十大车,堆得满满的。上面的官儿一分,再轮到下面的人,他也少不得一份好处。众目睽睽之下,这样的事情,他一个小小的百将是无法做主的。当下,就把王氏族人和张辽请到一边暂歇,然后又派了人去速请县令等人过来。
这是太原士绅的善举,虽然王家只是来了一个族人和一个家将(张辽),但王家家大业大,京陵这边却不能怠慢了。要是传扬出去,失礼丢人是小事,惹恼了这冤大头,以后不再割肉出血了,那岂不是要遭。
就在刚才一瞬间,百将心中已经想出了无数法子哄骗王家继续出钱出力。他相信,县令、县丞等人也一定能够想到。
没错,京陵县令和县丞、县尉三个,听说祁县王氏送了几十车礼物过来犒劳,然后恳请京陵在碰到河东军的时候,能够给他们王氏出气,狠狠的对付河东军时,不禁愣了一愣,然后互望一眼,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之后,县令就道:“王子师之后,祁县王氏无人了。王晨、王凌少年气盛,嘴上无毛,这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来。不过也好,我京陵却是有福了。”
县丞凑趣道:“王氏家大业大,嘿嘿,些许酒食钱物,对他们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若是能够连续送来,那才是好啊。”
县令听了,就眯起了眼睛,徐徐道:“有了第一次,还怕没有第二次。走,先跟我一起去东门,迎接我们的贵客,万万不可怠慢了他们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震天笑容中,县令、县丞、县尉三个,就在左右的前呼后拥之下,径向东门而来。
这里,张辽和一行护卫,已经如饿虎一般,等候良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