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青山孤儿院
双栖人?!
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她姐又不是明星。
陈礼把糕点咽下去,喝了一口茶水,然后等着姚雅静继续往下说。
姚雅静沉默了一会儿,陈礼把果盘推了过去,“要不你先吃点?”
姚雅静摇摇头,“能给我一根烟吗?”
“嗯?”陈礼反应过来,连忙掏出烟递了一根过去。
点燃。
姚雅静不会抽烟,猛吸一口后,剧烈的咳嗽起来,引得服务员都往这边张望过来。
陈礼又给姚雅静面前的茶杯续上水。
姚雅静喝水,胀红的小脸蛋,慢慢恢复了常态。
她指了指水杯,“我姐可以在水里长时间的逗留。”
“长时间的逗留?”
姚雅静点点头,“是的,简单一点的说,她可以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最长一次我见证了她在海里面待了四个小时,没有浮出水面换过一口气。”
幸亏陈礼现在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没有大呼小叫,他也有这样的承受能力,来接受姚雅静的天方夜谭。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我姐出生环境和我差不多,可想可知她的处境。”姚雅静补充道。
陈礼完全可以理解,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突然出现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小孩,其震惊和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村里人都迷信,第一个反应便是觉得姚梦洁是不祥之兆,会给大伙带来厄运。
“如果放在古代,没准我和我姐都没法安全的活到现在。”姚雅静在烟缸里笨拙的弹着烟灰。
陈礼想象着各种古人对待古怪之人的残忍手段,人类从来都不会对异己者和善,姚雅静说的没错,能够健康成长到成年,实属不易。
姚雅静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表情,带着怨恨,也带着委屈,不知道是针对那些村民,还是因为自己的——天赋。
“所以——,我和我姐很早就被送进了一个青山的孤儿院。”
“青山孤儿院?”陈礼记下了这个名字。
“是的。”姚雅静身体靠在椅背上,“我姐比我早两年到的青山孤儿院,我认识她的时候她七岁,我五岁,至此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亲生父母。”
陈礼又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显然这又是一段不堪的回忆经历。
“不用安慰我,说实话,到了孤儿院之后,我们反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再也没有人指指点点,因为没有人知道我们的天赋。我和我姐也很识相的隐藏了自己这方面的异能,即使看穿了也不说穿。”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自我保护意识吧。
也可怜姚梦洁、姚雅静姐妹俩,这么小就需承担成年人都不应去承担的压力。
陈礼又问道,“你们就待在孤儿院里,直到长大?”
姚梦洁摇摇头,“没过两年我们就被收养了。”
“收养了?”
“是的,有一对中年夫妇,膝下无子,便到了青山孤儿院收养了我和我姐,事实上姚梦洁和姚雅静这两个名字,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们才开始用的。”姚雅静说道。
陈礼明白了,这条捋顺了,很多逻辑便能够说通。
“之后你们就一直隐藏着天赋,你们的养父母就一点没有察觉?”陈礼又问道。
姚雅静摇摇头,“我们没有刻意隐藏。”
这让陈礼有点意外,莫不是她们的养父母是高知分子,所以容忍度比较大?
“那他们怎么看你们身上的这种——异能?”陈礼换了个坐姿。
姚雅静耸耸肩,然后说道,“讲出来你可能不信,自打青山孤儿院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我们所谓的养父母。”
“嗯?”陈礼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是什么情况,被收养了,结果没见过?
“是的。”姚雅静脸上也闪过一丝困惑,“我们从青山孤儿院被领回来之后,就被安排进了一栋别墅,平时有个保姆负责我们的吃喝住行,而且保姆每三个月就会换一次。我们曾经问过到底是谁收养了我们,没人告知。一开始我们还提心吊胆,但是这么多年来,并没有奇怪的事情发生,到了后来我们也就习惯了。”
“习惯了?”
“对啊,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习惯了未曾见面的养父母给我们的安排,安排我们吃饭,安排我们穿衣,安排我们上学,给我们零花钱,直到我们考上大学,除了每个月账户上会多出必须的生活费,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陈礼皱起了眉头,事情本来就够复杂了,现如今更加扑朔迷离。
这是什么情况?
“我们都很默契的不去问,事实上也不知道问谁?”
陈礼歪着脑袋很困惑,“中途就没人怀疑过吗——我是说你们这么特殊的情况,总要和外界接触啊,比方说朋友、同学?”
姚雅静说道,“因为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所以我们刻意的不去交朋友。”
“那家长会呢,总要开家长会吧,学校里的老师难道就一点不觉得奇怪。”
姚雅静不说话了,而是静静的看着陈礼。
过了一会儿,陈礼才稍有领悟。
“想明白了?”姚雅静问道。
陈礼点点头。
是啊,能够收养这对姐妹,安排进别墅,除了打生活费毫无存在感,每三个月换一个保姆,要说这不是一个计划,都没法自圆其说。
至于是什么计划,陈礼不得而知,但应该不是个人行为,或许是个机构,如果是机构什么家长会之类的问题,当然不在话下。
“其实我们还是有感觉的。”
就在陈礼兀自思考的时候,姚雅静又说道。
“感觉,什么感觉?”
“因为有一次,我们偷听到了保姆打电话,应该就是打给到青山孤儿院领我们回来的那对中年夫妇。”
陈礼很好奇,“你们发现什么了?”
姚雅静压低了嗓音,“具体说的内容没有听清,但是凭着保姆说话的语气和对对方的称呼,我感觉我们是被——军方的人收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