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要想富,先修港和路

  文立万从京城回到苏州,第一件事就是再赴刘家港,解决刘家港日渐没落的颓势。
  他带了陈光宗、宋功名、秦为径、阿福几个人,叫上太仓知县,直接到刘家港现场办公。
  文立万一行人登上刘家港的一处高点,从高处俯瞰港口全景。
  浏河的水流平缓无奇,慢腾腾地往大海的方向流动着。
  文立万看了半晌,实在看不出史书上记载的江水奔腾入海的景象。
  眼前的情景,和当年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启航的壮观景象相差甚远。
  文立万问身边的太仓知县:“刘家港码头上船只似乎没有以前多了,什么原因?”
  太仓知县答道:“郑和七下西洋之时,乃是刘家港的黄金时机,但后来海禁日甚一日,外国商船日渐减少,码头停靠的船只也就少了。”
  “河流如此平缓,似有泥沙淤积?”
  “是的,停泊在码头的船越来越少,县衙赋税的银子越来越少,实在没有余力,也无必要疏通河道,以至于港口萎缩。”
  “给你一个月时间,再给你一千两银子,马上疏通河道,整修港口,使港口最多能停泊三百艘船。”文立万直接给太仓知县下达了任务。
  文立万和皇帝约好一年后返京为官,与陆嘉仪共结连理,现在一天都不敢耽误。
  “一个月恐怕做不下来啊。再说了一千两银子,怎么能干这么大的活?”
  “那要多久?”
  “至少半年吧。”
  文立万面色骤冷,NND,我只有一年时间在苏州推行市场经济模式,你疏通个河道,维修个港口,就要半年时间,这不成心耽误我的好事嘛。
  “一个月干不了?”
  “一个月怎么干得了啊,又要疏通河道,又要整修港口,这都要人力物力的投入,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
  实际上在这之前,文立万已经派阿福问过好几个干这行的老把式,疏通河道、整修港口二十来天就绰绰有余了。
  文立万瞅着太仓知县油腻肥硕的脸庞,说道:“如果一个月搞不好这件事,知县的乌纱帽,你就不要再戴了。”
  “这这这”太仓知县一听到事关自己的乌纱帽,不由慌了,说道:“知府大人不能逼着下官答应办不到的事情吧。”
  “当官就是要为民办事,办不了,就让贤好了。”
  “那我试试吧。呃,一千两银子也确实不够哇。”
  “不是试试,是承诺必须完成。刘家港是太仓的港口,整修好了,你要收多少税,想过吗?按理说,一两银子都不给你,一千两助你一臂之力,知足吧。”
  知县沉吟片刻,说道:“好吧,一月之内,下官一定完成。”
  文立万点点头:“好,那就签下军令状。”
  “啊,还签军令状?”
  知县听着都很新鲜,以前很多事,答应也就答应了,完不成也就完不成了。
  现在竟然要签军令状?这也太有些当真了吧。
  “白纸黑字,签名画押。一月后完不成任务,就地免职。这也是考成法的一项内容。”
  文立万懒得和知县过多纠缠。
  官场里这种人他见得多了,一件事如果不以乌纱帽做抵押,一天能办完的事情,他要办上十天,十天能办完的事情,他能办上一百天。
  一旦有了乌纱帽被撸之虞,这些人比谁都能干!
  知县毫不犹豫说道:“好吧,下午我去签。”
  文立万说道:“等一下马上就签。”
  “马上就签?”
  “是的。”文立万扭头对宋功名说:“记住这件事情,稍后提醒我。”
  宋功名点点头,对知县说:“知县不必过虑,这军令状也就一行字,由你自己写。”
  知县大惑不解:“这,这也有点说风就是雨了吧。”
  宋功名笑道:“军令状很简单,你自己来写,就是一份完成任务的保证书,只须写上:一月内完不成什么任务,自愿免职回乡。”
  知县冷眼望一下宋功名,很是懊恼,又不敢发作,只能闷声不语。
  看来这位知府是要玩真格的了。
  文立万思路很清楚,既然皇上允许刘家港成为对外商开放的港口,这个港口对苏州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就显得举足轻重。
  苏州的绫罗绸缎、茶叶、瓷器、玉器、漆器等商品,将从刘家港漂洋过海,输送到其他国家;海外的各种商品,也将从刘家港进入苏州,流向全国。
  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出口商品肯定远多于进口,是典型的贸易顺差,到时候海外的银子还不哗哗哗流入我大明?
  此外,刘家港不仅仅是促进海外贸易,还能促进内贸,将南北方的商品互相运输,互通有无。从运输成本来讲,水运是最划算的运输方式。
  办完刘家港的事情,文立万一行人简单吃了午餐,骑着马从太仓返回苏州。
  一路上,文立万仔细查看了这段路的路况,发现这段路车辙很深,路面酥软,显然年久失修了。
  文立万问陈光宗:“这路是那年修的??”
  “至少有十年了。好像是嘉靖年间修的。”
  “这样又窄又破的路,怎么能适应下一步苏州的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刘家港到苏州城的路一定要加宽重修。”
  陈光宗愣一下,加宽重修这条路,哪得花多少银子啊。又一想,花就花呗,府衙的银子不花白不花,不花也落不到我荷包里。
  “是该重修了,这样的路上运货,实在是难为商户啊。”陈光宗随声附和。
  秦为径略作思忖,说道:“文知府,修这条路,怕是要花费不少银子的。以现在府衙财力,恐怕一时难以做到。”
  “你计算过了?”
  “是的,我刚才粗略算了一下,此段路大致一百里左右,要是加宽修理,恐怕现有的府衙财力,难以承担。”
  文立万骑在马上,思量片刻,说道:“这条路不仅要加宽,而且要硬化,这样下来,成本肯定会更高。”
  “硬化?什么是硬化?”秦为径问道。
  “就是把路面修得像石头一样坚硬,装载量再大的货车,也不会把路面压出车辙。”
  一行人都很惊讶,却都不说出来。
  这怎么可能?前有车,后有辙。有路就有车辙,这是上千年的现实了,这个谁能改变?
  文立万笑而不语,他知道这些人想得是什么。
  这就是人的局限性。人们往往把没见过东西,就认为是不存在的;往往把存在的东西,就认为是一成不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