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知府上任了

  文立万成为苏州府衙的新主人,按规定必须搬到府衙后院居住。
  文立万起个大早,在府衙门外溜达一阵,正要进门,宋功名从外面晨练回来,赶紧趋前说道:“知府大人起得早。”
  文立万笑道:“宋经历每天坚持晨练吗?”
  宋功名随着文立万跨进府衙大门,说道:“年龄渐大,四肢僵硬,不活动一下不舒坦啊。知府大人是否有意在府衙走走看看?”
  “好啊,那就看看吧。”
  文立万搬进苏州府衙后,确实还没有熟悉府衙的布局。这个占地两三公顷的府衙,据说有大大小小一百多间屋子,宋功名做向导,一起转悠看一下,也算对明代府衙建筑有个了解。
  宋功名陪同文立万仔细观看了整个府衙各种建筑,文立万最大的感受就是府衙的建筑格局,很像紫禁城的浓缩版。
  苏州府衙照例是集官员办公和居住为一体,进了府衙大门,西南角便是府狱,俗称“南监”;东南角是庙宇和客舍。
  直对大门的便是仪门了。仪门前有个小广场,官员们坐轿、骑马只能起止于此;同时这里也是典礼、庆贺、祭拜的重要场所。
  仪门是府衙的礼仪之门,取《周易正义》一书“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
  跨过仪门,可以看见仪门之后,正面是大堂,东西两侧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和紫禁城“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朝后寝”布局类似,府衙的六部房分别在大堂东西,东有吏房、户房、礼房,西侧布有兵房、刑房和工房。
  仪门与大堂之间有一块戒石坊,横额为“公生明”,额联为“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苍难欺”。
  府衙整日色调是青砖灰瓦,青蓝色的梁枋彩绘栩栩如生。
  再往后就是大堂、二堂,也就是知府审理案件、处理政务、研究问题的地方。
  过了大堂、二堂便是知府、以及其他官员的住宅。
  后面内宅一带有后花园,是专供知府使用的。花园是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亭台花木假山,让文立万感觉赏心悦目。
  文立万坐在后花园,心中不由有些感慨,自己没来明代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上班族,每天早高峰挤地铁,匆忙在单位食堂吃了早点,到了办公室,便忙得昏天地暗,到了薄暮之时,又挤地铁回到租住的小屋睡觉。那时候除了操心业务上的事情,其它想得并不多。
  而现在,他突然成为这个三百多万人口城市的父母官。
  苏州自古人文荟萃,繁华富庶,是明朝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
  做这样一个城市的主官并不是一件轻松事情,经济、社会、民生、文化、卫生、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都必须考虑,稍有疏忽,就可能给地方、百姓造成损失。
  宋功名亲自给新任知府大人沏了一壶碧螺春,毕恭毕敬给文立万斟茶。
  文立万不大习惯这位年长的下级官员如此殷勤伺候他,便道:“宋经历也坐下休息片刻。”
  宋功名垂手而立,并没有在文立万桌边的石凳上坐下,微笑道:“下官谨听吩咐。”
  文立万知道宋功名这位在官衙历练多年的官吏,上下尊卑的意识还是很浓重的,于是和颜悦色说:“宋经历但坐无妨,此处是私人空间,无须多礼。”
  “谢知府大人,下官就唐突落座了。”宋功名拱手施礼,然后才在文立万侧首的石凳上坐下。
  文立万品一口茶盅里的碧螺春,说道:“这次革除谭令会,宋经历起到很大作用,本官也禀报皇上,只是苏州府尚无空缺,宋经历未得更好安置,请勿气馁。”
  宋功名笑道:“知府大人不必多虑,下官承蒙知府大人赏识,仕途顺遂,心情舒畅,唯有尽职尽责,以报知府大人知遇之恩。下官以为,只要竭尽全力做好知府大人交办之事,仕途通达之事,知府大人自有安排。”
  文立万颔首微笑,知道宋功名说得是心里话。
  宋功名的话说得虽然不无客套之意,却也颇有技巧,既表达了忠心,也暗含进取之意,听似平淡,实则有意。
  这时一个衙役进来禀报:“禀报知府大人,万鸿发掌柜蓝舒鸿、大发求见。”
  文立万起身说道:“快请二位掌柜来书房晤谈。”
  自从文立万搬进府衙之后,已经有好几天没有见到蓝舒鸿和大发了。
  两人对知府大人的书房并不陌生,很快便来到书房门前,见文立万正从后花园向书房走来。
  蓝舒鸿、大发赶紧拱手施礼:“见过知府大人。”
  文立万笑道:“此乃后宅,不必多礼了,都进来吧。”
  说罢推门进到书房,三人分主宾坐下,衙役赶忙沏茶伺候。
  大发四下望望,说道:“这书房到是很熟悉啊,书真不少,可惜谭令会那个蛀虫只知道贪财,哪有心思读书。”
  蓝舒鸿笑道:“知府大人两次都是在这里,制服了谭令会。”
  文立万思忖他们二人肯定无事不登三宝殿,万鸿发不可一日无主,以后皇店如何经营,他俩肯定是来找他讨个说法的。
  蓝舒鸿笑着问道:“知府大人搬进这个深宅大院,是否觉得没有在万鸿发自在?”
  文立万淡然一笑,说道:“这是当然了,万鸿发只要把生意做好便是,无须过多操心。做个知府,看似风光无限好,实则被各种事情缠身,劳神劳形啊。”
  大发笑道:“好在知府大人跟着首辅有过一段历练,上手不成问题。”
  “地方官所遇之事,千头万绪,与京官并不相同。承蒙皇上器重,担子不管如何沉重,文某在所不辞。”
  文立万来明代前,毫无为官经历,来到明代以后,得到皇帝朱翊钧、首辅张居正器重,在紫禁城做了一阵子小官,也算是有些官场历练,但这种内官的把式,和地方官相比,还是有很大不同,以后干得怎么样,实在难以预料。
  三人扯了一阵闲话,文立万见两人并不触及万鸿发的主题,知道目前谁都不好做主,所以谁都不愿触碰这个话题。
  文立万做知府后,就不宜再经营万鸿发了。
  谁来接班便摆上了桌面,论资历,蓝舒鸿肯定是排在大发之前,更何况蓝舒鸿是皇帝身边的人,从蓝舒鸿将妻儿接到苏州看,他是想在苏州扎根的样子。
  大发经营布店则颇有成效,如果交给蓝舒鸿管理店铺,未必能经营的像大发这样自如。
  文立万还没有做知府的时候,已经明确了两人的分工:大发经营万鸿发布店,蓝舒鸿开发陆记纺织旧机房的房地产。
  所以两人不触及万鸿发的经营,文立万自然不会主动谈及。
  文立万做知府当天,立即给皇上写了奏章,其中就有确立万鸿发新负责人的请示,在皇上没有做出决定之前,文立万不可能自行明确谁来负责,毕竟万鸿发已经是皇店了,谁来做万鸿发的经理,那得由皇上拍板,越俎代庖是要吃板子的。
  这时,衙役又进来禀报:“启奏知府大人,府衙门外人声鼎沸、人山人海、人满为患呃,人头攒动”
  衙役搜肠刮肚用了好几个“人”字开头的词语,大概想在新任知府面前显得更有文化一些,说着说着,便忘了主题。
  文立万哑然失笑,问道:“如此多人,想要作甚?”
  衙役脸一红,才转到正题上:“他们都想见知府大人,两拨人打起来了!”
  文立万听后有些不解:“见知府也就见了,打什么架啊。”
  衙役答道:“一拨人是百姓喊冤的,一拨人是掌柜求见的,不知怎么回事,两边就打起来了。”
  文立万马上明白大门外打架的缘故。
  百姓和财主都想面见知府,百姓是来喊冤,财主是来交际,两个阶层的人搅在一起,自然谁看谁都不顺眼,不打起来反而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