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皇帝比较满意
“读书使人知义理,明是非,懂规矩,反而会循规蹈矩,少了非分之想。如果在宫中所有太监、宫女中普及教育,让他们都识字读书,明白事理,各种杂七杂八的的事情会少很多。”文立万坚持认为读书识字至少可以减少犯错的几率,有文化的人对善恶的思辨会更清晰一些。
“读书识字有文化会不会更狡诈?”朱翊钧的问题极为刁钻。
既然话已出口,此时再揣摩上意已经毫无意义,文立万只能自圆其说按着自己思路讲下去:“对于作恶者而言,实质是一样的;没文化是蠢,有文化是坏。蠢和坏都会作恶。实际上宦官专权并不在于有没有文化,而在于如何形成监督制约机制。人性带有原罪,没有监督制约机制,紫禁城里的厨子都会翻天的。”
朱翊钧听后,脸上愠色瞬间全无,若有所思看着自己才写的毛笔字,好半天沉吟不语。
文立万不知自己刚才的话是否说到皇帝想的点子上。这种察言观色的说话,真叫个累。以后在朱翊钧面前,还是少说话为妙,对方虽然是小孩子,毕竟人家是皇帝,天下是他们朱家的,一语不合,触动皇帝反感神经,那可是有杀身之祸的。
朱翊钧沉思片刻,说:“你的这个思路到是很奇特,朕有时间会仔细思考一下。如今先皇已逝,新政即将开局,子萱怎么看。”
文立万颇感惶恐,这个问题一下子就上升到皇帝问政的阶段了,为政之道可不是随口一说的事情,答不好触动圣怒,后果不堪设想。但是皇帝已经问了,不回答也是不行的。
“皇上愿听真话吗?”好在文立万知道明代万历年间的朝政发展脉络,说起来并不太难,就怕不合皇帝的胃口。
“当然是听真话了。你还有一套假话要说吗?”
“真言逆耳,恐惹圣怒啊。”文立万知道历代皇帝大都入戏太深,认为自己真的就是天子,妄自尊大、刚愎自用是皇帝们共同的性格特征。
自古以来,从事皇帝这个职业的人一语不合,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拉出去砍了”,所以和皇帝交谈前,最好先给皇帝打个预防针。
朱翊钧笑道:“朕让你说,你便说了。不会怪罪你的。”
文立万说:“那我就说了。说错了,皇上就当我放屁,别嫌臭就行。”
朱翊钧大笑:“切勿臭不可闻。”
文立万一下轻松不少,毕竟两人年龄差距不是太大,加之朱翊钧本来就早熟,两人虽是君臣关系,说起话来总体还是比较轻松的。文立万希望以后和皇帝相处久了,能更好地维持这个状态。
“皇上目前尚未亲政,过于复杂的朝政不好入手,但视朝的时候可以先从吏治风气入手。据说前朝风纪较为松弛,有的大臣自由散漫,久不上朝,从此事打他一记杀威棒,既树立了皇上的威严,又可以加强大臣们对皇上存在感的认知。”文立万觉得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总是烧劳动纪律。反正文立万单位每次换帅,新老总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查考勤。
“存在感?嗯,这个词很新颖。是得让有些大臣知道朕作为一个皇帝而存在的必要了。朕亲自视朝,难道真有不来上朝之人?”
“当然有。上朝的人如此之多,如果不加管理,肯定有人会浑水摸鱼,不来上朝。政风就要从小事抓起,更何况不来上朝并非小事。”文立万嘿嘿直笑,四百年后互联网时代的词汇,皇帝当然觉得新鲜了。小皇帝聪慧过人,新词汇马上朗朗上口,饶得一溜一溜的。
朱翊钧有些不快,说:“这些人享用国家俸禄,却尸位素餐,是该下决心整顿一下了。咦,对了,你刚才说得‘原罪’是什么意思?”
文立万对朱翊钧旺盛的求知欲几乎都有些膜拜了。刚才一不小心蹦出“原罪”这个新词汇,不想就被朱翊钧给捕捉到了,真够敏感的。
文立万正考虑如何解释这个外来词汇时,张居正走进门来了。
张居正见到小皇帝朱翊钧,正要行跪拜礼,朱翊钧赶紧说道:“张先生不必拘礼,来看朕写的字如何。”
朱翊钧迅速转换话语频道,看来他并不愿意张居正知晓他与文立万正在谈论的话题,随即转为谈论书法。
张居正行一个鞠躬礼,来到书案前看字,自然也是一脸惊讶,赞叹道:“皇上书法日臻完美,笔意遒劲灵动,可谓是究其精微,穷其墨妙啊。”
文立万听了不能不服,张居正情商就是高,而且肚子里有货,实实在在的真才实学,就连恭维起皇上来,都显得那么有文化。
朱翊钧果然听得心花怒放,书写兴致勃然大发,又挥毫写了“元辅”、“良臣”两幅盈尺大字,题款赏赐给张居正。
所谓题款,就是在书画作品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只有题款的书画才能辨别真伪,才具有收藏价值。
张居正谢恩后,小心翼翼收藏好御赐墨宝后,问朱翊钧道:“侍读主事文立万是否让皇上满意?如果不满意,可改任他职。”
朱翊钧点头道:“还行吧。朕今日与他首次谋面,相谈甚好,认真干就是了。”
文立万拱手施礼道:“为臣定当尽心竭力做好本职,不负皇上恩典。”
朱翊钧说:“那朕就放心了。张先生,明日早朝让九品以上大臣全部参加,朕要讲点感想,可以吗?”
文立万惊讶皇帝视朝讲个话,怎么还要征求张居正的意见,而且用得是商量口气。可见张居正在朱翊钧心中的地位不是一般的高啊。
张居正赶紧应承道:“一切按照皇上旨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