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何谓“三易”
回到岛城,已是大年初三,云风开车接上晓寒,直接往HEN省云台山的方向行进。
这是他俩第一次远行,也是之后所有旅行中最难忘的一次。
出行之始,已近黄昏,晚霞遍布天际,薄雾也慢慢升起,空气中时时散发着淡淡海腥的味道。
这个味道已经太熟悉,太熟悉。
再次,驶进这座雄伟的跨海大桥,云风少了几多惆怅,多了几份激动。
惆怅的是,命运如此调皮;激动的是,此时的车上是两个人。
一开始,云风本来打算开车直接到达目的地后再休息。怎奈夜间行车有诸多不便,再加上云风第六感有点不安,于是两人放弃了该方案,在行驶至曲阜时,停车休息。
有的时候,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六感。
其实,那很可能是另一个平行时空中的自己在跟你对话,提醒你、警示你。云风以后很多的亲身经历,都验证了这一点。
这个真的不是迷信。
人们老是喜欢对于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统统归结为迷信,感觉这样很科学,其实这是不对的。
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类的文明也不只是这一个世纪。
不要把任何未知的事物,任何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归结为迷信。这只能说明你还很年轻,比较愚昧的可爱。
翌日,驶出山东届,来到河南地,两人的心情越来越兴奋。
行驶在拥有单向五车道的京广高速上,云风有种海阔凭君跃,天高任你嘚瑟的感觉,酣畅淋漓。
也许是平时压抑了太久,无处发泄,此时可肆意妄为吧。
人憋闷久了,真的需要一个渠道。否则,自己能把自己憋死。
在服务区上完厕所,准备打开车门上车时,一妙龄女子拦住了云风问道:“哥,你是去焦作的方向吗?”
云风想说“是”,但犹豫了一下,疑惑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如果你是去焦作方向的话,能不能捎我一程?我是在这服务区上班的工作人员,这是我的工作证。”
云风瞄了一眼证件,飞快思考了一下说:“实在不好意思,我这有点不方便,您看看不行再找找别人吧,咱俩的方向不一致。”
“好的,打扰你了。”
云风开门上车,本来以为晓寒也去了厕所,没想象到她就坐在车的后座上。也许是车玻璃的膜比较黑,那女子没有看到车里有人,以为云风只是一个人。若她知道,云风有人结伴,估计就不会过来问了。
“那女的找你干嘛?”晓寒问
“想与我结伴而行,排除我旅途的寂寞。”云风打趣说
“找死啊你。”紧接着小钳子手狠狠的来了一下。
云风大叫。
事后,云风曾想过,若晓寒不在,自己会不会就带上该女子?
最后,思考再三,答案还是否定的。
如此,也许会有一场不期而遇的艳遇,但祸端也可能伴随其中。
人心的险恶,色字当头一把刀,要砍你时,那是真叫一个惨。
关键时刻,男人一定要管住自己改管住的。
一个男孩和男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感情用事,另一个是理性处事。
从另一个层面说,这也许是常年的律师生涯,致使云风养成的职业病。
职业病这个东西,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惯性的使然,多的是约定俗成的指引,却少了冲动的搭配,还有患得患失的犹豫不决。
一段小小的插曲,毫不影响两人驰骋的心,还有奔放的激情。
一个人的旅行,享受的是孤独,享受的是一个人的肆无忌惮,还有心灵的净化。
两个人的旅行,多的是甜蜜和浪漫。旅途的一切,都是为了两个人的演绎,而准备的背景。
感觉换了一种人生,不再执着于之前的压抑,而是纵情其中。
自驾游的最大好处就是,时间是你的,地点你来定,想走就走,想停就停,想换个地就换个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另外,自驾的乐趣,也体现在可以尽情的享受旅途的坦然和淡定。这个是跟团,无法比拟的。
云风之前报过一次团,仅仅三天,却被摧残的毫无旅途的乐趣。
每天早上五点多起,虽然有人为你安排吃住行,但旅行的乐趣却变成了产品销售的发布会。没有了寻找自我的契机,却成了各个导游的潜在商品和待宰羔羊。
关于旅行的意义,云风认为西安钟楼地铁口的公益广告说的是真好。
“旅行最大的好处,不是能见到多少人,见过多美的风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下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
五个小时的行驶,两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云台山。虽还没有走进景区内,但景区外的气息已让人感觉到了阵阵仙气。
对于晓寒来说,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好吃的东西不多。除了以山药为基本元素的特产外,就只剩下河南烩面了。
找了家当地不错的酒店,安顿好,两人出门逛逛了每个景区都特意为坑外地人准备的夜市。
千篇一律的菩提、小叶紫檀、琉璃等等物件充斥其中,庸俗平淡,这几乎成了所有景区的标配。
可标配了这么多年了,连每个景区的票价都变了,这些东西怎么还不懂得改变?
人只有学会转变的,才会懂得生存。
老是抱在一棵树上,别说你自己受不了,就连树都会厌烦。
不要被你的惰性,埋没了你的才华。
也不要被你的才华,迷惑了你的双眼。
《易经》中有三个大原则,简称“三易”,即变易、简易和不易。作为新人要研究《易经》,这三个原则一定要牢记于心。
第一个原则——变易。
它是指世间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空间的转变而随时发生变化。譬如前一秒的你和现在的你也是不一样,是在随时变化的。
所以,学习《易经》首先要知道这个“变”。更高层次的人,不但能提前预知到这个变,而且能做到提前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经》,不能为将相的道理所在。
佛学中有个词叫“无常”,其意思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永恒的存在,所以叫无常。这也可以作为变易的另一个名词解释。
第二个原则——简易。
世间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只是可能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暂时无法找出它的原理而已。
而《易经》的简易却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任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了以后,就会变得很平常,很平凡而且非常简单。简单点说,就是你要学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同时,结合变易的提示,即世间万物随时在变化,随时变得很复杂,但是只要你拥有了足够的智慧,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易。
智慧和知识是不能划等号的,两者之差,天渊之别。
第三个原则——不易。
虽然,世间万物都在随时发生变化,但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就是能变出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是永恒存在的。
宗教家叫它是“神”是“佛”,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管它是什么名称,反正有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不会变的。
而我们作为凡夫俗子,只有在前两个原则的不断磨砺中汲取足够的智慧,才有资格去探究不易的精髓,解不易的面纱。
这就是《易经》告诉我们的三个原则,有兴趣的各位可以私下好好研究研究。
而现在的云风,却没有兴趣研究这些,因为他已经抱着晓寒,在梦中开始了明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