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世事洞明

  来者,正是高崇文。
  安东都护高侃之子。
  在离开百济前,高侃将他交托与苏大为。
  但苏大为回长安后,有心避嫌,与他们的联系也少了起来。
  最近几个月忙着长安县的案件,安心做他的不良帅,与高崇文和李辩等人,更是没有了交集。
  高崇文还在对苏大为提眉弄眼,冷不防身后传来一声咳嗽。
  他好像背后被人抽了一鞭子般,立刻挺起胸膛,面色摒住,垂手立在道旁:“苏帅,请随我来。”
  苏大为看了眼他,再看了眼站在阶上咳嗽的李思文。
  向后者微微点头。
  跟着高崇文拾级走入公廨。
  一进大厅,首先看到的是一副如屏风般的巨大地图。
  立于厅中。
  数名将领正围在地图前,指着地图小声议论着什么。
  转过屏风地图,一眼看到地图后的事物,苏大为眼前一亮。
  沙盘。
  这种东西原本是后世才有,但是苏大为在征西突厥时,就曾亲手用彩色陶泥做过简易的沙盘。
  当时他做的还比较粗糙。
  不过苏定方见过后,大为赞赏。
  之前在征倭国时,苏大为也曾用过。
  不过这只是苏大为为了用兵时,对地形加深了解才做的,当时并没有想太多。
  现在,在兵部这里看到的沙盘,看起来更加完善和精致,规模也更大。
  显然用沙盘来代替传统地图的做法,已经在兵部慢慢推广开了。
  这对提升唐军的战力,好处显而易见。
  苏大为跟着高崇文和李思文走进来,绕开围着沙盘讨论的数名将领。
  这些人里,还有苏大为熟悉的脸庞。
  有李谨行,也有李辩。
  高崇文属于话痨,在一旁小声道:“苏帅,我们这些人现在弘文馆求学,顺便在兵部走动一下,一来做点事,二来,也可以增加兵事阅历。”
  大唐官学,号称“六学二馆”。
  六学是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这六门,隶属国子监。
  二馆是指弘文馆与崇文馆。
  其中,弘文馆本中太祖武德四年设立,初名修文馆,属门下省。
  武德九年,太宗即位,始改称弘文馆。
  置生徒数十名,大多是皇族勋戚子弟,学习经史书法。
  入弘文馆,地位比国子监六学的学生显赫得多。
  高崇文说完,嘴角不自觉得向上微微扬起。
  他拉了拉苏大为的衣角,颇有些得意道:“坐在桌案上的那位,就是兵部尚书萧嗣业,这老头很严厉,一会苏帅你少说话,看我的眼色行……”
  高崇文还要继续说下去,却见坐在桌案前的萧嗣业忽然站起来,眼中闪过惊喜之色:“苏大为,你怎么来了?”
  “见过萧尚书。”
  苏大为站在下首,向萧嗣业行叉手礼。
  而萧嗣业早已大笑着起身,上来轻拍了苏大为肩膀两下,又在一众人错愕的目光下,拉起苏大为,向公廨中其余将领介绍道:“你们平日里不是总问老夫,这沙盘从何而来,现在就告诉你们,此物,就是苏大为所创。”
  整个兵部公廨内,瞬时安静。
  无数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苏大为的身上。
  苏大为的名字,听过。
  但兵部管着大唐天下兵马,各处战事,平时听过的将领大小数百。
  苏大为的名字虽然听过,却也不见得有什么特别出奇,能让人一下子想起。
  但萧嗣业说起沙盘的创造者是苏大为,一下子就给所有人最直观的印象。
  此人,当真是一手改良了行军地图的效率啊。
  有了沙盘做实物,原来的行军地图看起来,简直就粗糙得难以忍受。
  能发明此物的,绝非常人。
  “不光是沙盘,军中的马鞍,还有蹄铁,马蹬这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对骑兵作战,非常重要的器物,皆由苏大为提出意见做过改良。”
  萧嗣业呵呵笑着,用力拍了拍苏大为。
  “年轻一代老夫共事过的将领不少,但唯有你,才能令老夫记忆如此深刻。”
  “萧尚书谬赞了。”
  苏大为忙致谢,并表示受之有愧。
  一旁的高崇文看得目瞪口呆。
  下意识的舔了舔唇,向萧嗣业道:“萧尚书,你认识苏大为?”
  “认识,当然认识。”
  萧嗣业呵呵笑着,摸了摸白须,突然拿眼一瞪高崇文:“他的名字,老夫可以叫,高侃可以叫,你个小辈怎可失了礼数?叫苏将军。”
  “是……苏将军。”
  高崇文一时瞠目结舌。
  只得向苏大为叫将军。
  妈蛋,这是怎么回事?
  萧嗣业大伙平日里见,都是板着一张脸,像个黑面判官似的。
  怎么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
  见到苏大为,他笑得跟捡到宝似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朵上了。
  怎会如此夸张?
  就在方才不久前。
  高崇文领着苏大为进兵部尚书公廨时,心里还隐隐有一种骄傲。
  对苏大为有着几分下意识的轻视。
  毕竟,苏大为如今不是手握重兵,一怒灭人国的大唐都督。
  只是个小小的不良帅。
  无品无级。
  在这兵部尚书府中,明显是高崇文这些军方二代,身份更加高贵。
  可是,兵部尚书萧嗣业对苏大为的超常看重,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你们是不知道,在显庆年间,我跟着苏定方大总管一起征西突厥。
  当时追击西突厥的可汗阿史那贺鲁,就是我与苏大为共同追击。
  那时老夫与苏大为有过一番共事。
  亲眼见到什么叫做夫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后来又是苏大为抢先一步,擒获阿史那贺鲁。
  老夫自那一战后,便与苏大为成为忘年交。”
  说着,手抚苏大为的背笑道:“待老夫百年后,能兴盛唐军者,唯苏大为也。”
  这话,就相当重了。
  简直是当着大唐一众勋贵军二代,替苏大为张目。
  没错,此时能在公廨里待的,绝非寒门。
  而是人人皆有根脚。
  不是出自世家,便是军中勋贵,名将之后。
  苏大为的出身,在平日里根本不会入这些人的眼睛。
  但由现任兵部尚书萧嗣业说出这番话,那意义就不同了。
  苏大为一时间,也分不清萧老头是真心想替自己宣扬,还是有别的想法。
  一时间,真是有些受宠若惊,向萧嗣业苦笑道:“萧尚书,你这是要把苏某架在火架上烤吗?”
  “哪里的话,你当得起。”
  萧嗣业伸手按着苏大为的肩膀,眼里闪过一抹狡黠。
  当年抢老夫的阿史那贺鲁,抢得很爽嘛。
  现在,老夫既是抬举你,也是给你一个难题,能不能服厅中这些刺头二代的心,就凭你苏大为自己的本事了。
  心念一转,萧嗣业笑眯眯的问:“对了,今日来找老夫,不是专程来叙旧的吧?”
  ……
  静室中,采自西域的鲸香燃起。
  空气中,飘浮着青白的烟气,令人忘俗。
  苏大为与萧嗣业隔着一张木几相对而坐。
  “有什么话,可以同老夫直说。”
  萧嗣业抬手,取过木几上刚刚烹好的茶汤,嗅了嗅茶汤,脸上现出欣喜之色。
  “这茶不错,是我岭南旧友专程给我送来,再加上寒食节前的雨水,此时烹者,最有滋味。”
  说着,动作娴熟的提起茶壶,替自己与苏大为各倒了一杯茶。
  然后推杯换盏,将属于苏大为的那杯茶,推向他。
  “谢萧尚书。”
  “呵,都没人了,你还叫我官名,矫情不?”
  萧嗣业哼了一声,也不知是讥笑,还是嘲讽。
  苏大为只好笑道:“礼不可废。”
  萧嗣业哼了哼,似有所不满。
  不过他没继续说什么,只是轻轻转着茶杯,微微眯着眼睛,轻嗅着茶香,神情享受。
  “我回长安前,英国公曾交代过,若在长安有难处,可找萧尚书。”
  “李勣?”
  萧嗣业微眯的眼睛张开,眼中光芒一闪:“这个老猾头。”
  大唐老一辈诸将中,擅于谋略,胸有城府的将领很多。
  若以奸猾而论,首推程知节。
  程知节用兵做事,可谓滴水不漏,表面浑不吝,内里精明绝不吃亏。
  其次就是李勣。
  做事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规矩底线。
  但他的另一面,则是狡猾如狐,走一步,看三步的算计。
  最后还有一位,便是眼前的萧嗣业了。
  他虽不像程咬金那样浑赖。
  也不像李勣那样狡猾。
  但纵观他的经历,幼年跟随隋炀帝,后来又随萧皇后入东突厥。
  贞观九年又领突厥部众,归降大唐。
  这种人,一生大起大落,历经隋唐二朝,从隋炀帝,到唐高祖、太宗,直到如李治朝。
  四代帝王。
  所经历的一切,非常人所及。
  早已看透世情,活得通透明白。
  用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人精”。
  他明进退,知取舍。
  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说什么话。
  也知道,应该站在什么人一边。
  李勣在苏大为回长安前,提到此人。
  既是卖人情,同时也是告诉苏大为,萧嗣业可以信任,是自己人。
  或者说,是属于他李勣的人。
  萧嗣业没说话。
  他看似眯着眼睛,好像困倦得像要睡着了。
  手里举着瓷杯,凑到唇边,轻轻吸溜着。
  午后的光芒,从窗外透入,透过瓷杯。
  也将萧嗣业眼里的精芒照亮。
  “李勣那老猾头,让你找我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