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长安变局

  “古事记?”
  “据神主说,天丛云剑是打开高天原的关键。”
  “高天原被封闭了?”
  “应该是被某种不知名的力量给封印了。”
  伏见鸟取沉吟道:“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得到天丛云剑,哪怕伏出重大的牺牲,这是打开高天原,实现神主愿意的唯一希望。”
  “嗨依。”
  雪子微微颔首:“雪子明白。”
  ……
  整个五六月,唐军的攻势好像放缓下来。
  在攻下肥前、肥后之后,唐军大量的力量都放在了整理内部,吸纳倭人降军,以及在肥前和肥后进行土地革命之上。
  有了这个缓冲时间,倭国王族上下,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开始大量征召仆从,号召各地藩主勤王。
  一时间,整个九州战云密布,风雨欲来。
  双方都是像是在拚命蓄积力量的猛兽,在准备着最后一击。
  对于唐军来说,在倭岛毕竟是客军。
  苏大为手下兵卒都是来自府兵,来自百济熊津都督府。
  在百济已经驻守快两年时间,将士思归。
  这决定了,他不可能在倭国停留太久,不战则已,一战必须将倭国平定,将倭王高市擒回长安,才算竟全功。
  这才是他决定从天草登陆,向肥前肥后蚕食之策的根本。
  若从别的地方登陆,所受的阻力会更大,更难站稳脚跟,耗时会更久。
  要是直接从筑前和筑后进行登陆战。
  以倭国王都的守备力量,以九州最繁华的筑前地区的兵源,只有区区两千四百人的唐军,很大可能会陷入人民战的泥沼里。
  看起来离倭国的首都最近,实际上却是最难被攻克的。
  而且苏大为需要掀起倭国底层去推翻上层武士贵族的力量,就必须从穷困地区开始。
  所谓“农村包围城市”。
  这一点,自然是身边诸将所不知道的。
  他们只是觉得苏大为的决定,令人迷惑。
  但是最终的战果,却一再说明,苏大为的决定是正确的。
  肥前和肥后不像是天草那种穷困地区,乃是九州腹心精华所在。
  这两个月时间,唐军通过缴获和抄没,抄那些倭国本地土藩和地主,简直赚到盆满钵满。
  虽然这些本地地主还比不上大唐一个下等县的土财主,但架不住量大啊。
  两千多唐军在肥前肥后这些地方,一个个犁过去。
  不知多少世家藩主从此除名。
  唐军一个个财富飞快的积聚,而跟着唐军作战的仆从军,那些倭奸,也跟着喝到肉汤。
  唐军吃肉,大家喝汤。
  剩下带不走的田产,封赏给那些听从唐军“反正”的底层农户,破产手工业者。
  一时间,唐军所过之处,都是山崩海啸的“板载”。
  而唐军以战养战,不断的吸纳倭人仆从,从肥前肥后两地,聚起青壮两万人。
  这两万人,将成为苏大为攻取筑前的主力。
  一边用厚币重赏激励,一边日夜操练。
  而这些底层倭人特别能吃苦耐劳,嗷嗷叫着都要替大唐苏都督效死命。
  有时候,苏大为心里也会忍不住想,若自己手下有一支这样的唐军就好了。
  自己令旗所指,这样的军队,会不假思索的替自己去平定一切目标。
  可惜……
  眼下还做不到。
  唐军皆由府兵构成。
  府兵制近些年虽然越来越脆弱,但虎死架不倒,架子仍在。
  任何人也休想在其中做些什么。
  况且,以李治的精明,也绝不会允许任何人打军队的主意。
  安文生曾经问过苏大为。
  他来打倭国,是不是为了躲避聂苏?
  又或者是和倭国有些别的私怨?
  这些,或许都是理由之一,但却不是绝对的理由。
  真正的理由,其实安文生能猜到一些。
  但他绝不会提,苏大为也绝不会说出来。
  这几年,大唐虽然还是那个大唐,但内里已经变化了许多。
  自从长孙无忌死后,李治身体渐渐大不如前,患了痛风和头风的毛病。
  看上去虽然还是英明睿智的帝王,但不知是不是报复长孙无忌之前对朝政的把持,李治变得极为专断。
  朝常上容不得不同的意见。
  没有什么关陇又或者山东门阀显示存在的空间。
  只有一党独大,那就是帝党。
  只要是李治的心腹,哪怕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也必然受到重用和提拔。
  如之前的王文度。
  反过来,就算你有才干,因为你是太宗朝的旧臣,你是门阀出身,也会受到猜忌。
  像刘仁愿、刘仁轨,都险些死于李义府之手。
  而最近的一桩事,更令苏大为心中生出许多郁堵。
  之前长安县令从裴行俭换到赵持满。
  赵持满是长孙诠的外甥,受到长孙无忌案的牵连,颇受上面猜忌。
  但是通过苏大为的了解和观察,这赵持满其实人不错。
  工书、善骑射,力能搏虎,而且为人仁厚。
  之前苏大为在长安县处理的案子,赵持满都会审阅,但只要断案公正,他从不乱插手。
  但是现在,赵持满死了。
  明面上,据说是受到长孙无忌案子的牵连,不知是哪个挖坟的,把那件案子又探出来,攀诬赵持满也参与其中,最后被李治下狱,严刑拷问。
  赵持满在狱中坚决不认罪,说你们可以杀死我,但让我做出虚假供词,承认与长孙无忌一同阴谋反叛是不可能的。
  最后,赵持满死于狱中。
  原本是一代猛将,大唐英杰,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
  死后尸体被抛于城西,被野狗所噬,无人敢去料理。
  所有人都知道,是为了什么。
  最后是万年县县令王方翼感叹:“从前,栾布为被杀害的彭越大哭,这是讲求情谊的最大义举;周文王下令掩埋已经朽烂的骨骸,这是施行最大的仁政。
  跟朋友断绝义气,蒙蔽主上的仁德,这样的人怎么能侍奉国君呢。”
  说完后,亲自去城西收殓了赵持满的遗骸,并按礼仪将其埋葬。
  这件事,为武皇后所恶。
  一度要将王方翼下狱。
  最后是李治出面,说王方翼没错,将其保下来。
  这件事,只是大唐无穷事件里,微不足道的一件。
  但苏大为,却听到另一个版本。
  据都察寺高大龙此次过来,带来的消息。
  赵持满是触怒了武媚娘。
  当初查倭人间谍的案子,涉及都察寺蛇头被人杀死。
  后来贺兰敏之曾在中间插手,并一度曾想刺杀苏大为。
  最后这件案子虽然看在武媚的面子上,给轻轻抹过了。
  但关于蛇头被杀案的卷宗资料,还是归在长安县里。
  没人想到,赵持满居然会看到这案子的资料,并且记在了心上。
  也没人会想到,赵持满居然这么大胆,敢去查贺兰敏之。
  苏大为知道此事的前因后果,概叹良久。
  心中充满对赵持满的愧疚。
  如果不是当年自己随口一句话,将蛇头的案子卷宗归到长安县。
  就不会有之后的事了。
  可是当时谁能想到,朝廷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因言获罪?
  政治风气怎么会如此。
  许多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了。
  李治与武媚娘长留在洛阳,并下诏封洛阳为神都。
  朝野中,大家都议论纷纷,怀疑李治是想迁都。
  另外,停工很久的大明宫,再度开始建设。
  召集了匠作大匠阎立本做监督和设计。
  大唐的风气,越来越向繁华前进,上层的贵族生活越来越奢华。
  但这一切,却与底层无关。
  府兵制,这一大唐开国之基,就像是跌到了底层。
  朝廷的赏赐越来越薄。
  据说府兵里已经有逃兵役的现象。
  可惜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引起李治的警觉。
  苏大为也不知他们是如何想的,也管不到这些。
  但是他很清楚,许多事已经在变化了。
  开始他来百济,固然是想为李大勇报仇,想报李大勇和丹阳郡公对自己的恩情。
  但是到了后来,他越来越身不由已的开始考虑一些事。
  一种不安和危机感,不断在逼近。
  他知道,李治并不像是太宗李世民。
  终太宗一朝,受到政治清算的人并不多。
  但是从李治朝开始,大搞诛连和政治清算,整个朝局充满了风险。
  苏大为开始并不像太过涉入朝局,但是到了他今天的位置,不论愿不愿意,也已经涉入太深了。
  说起来,他是武媚娘的人。
  必然会受到武媚娘的庇护,不用担心身后事。
  但细想就知实情可能并非如此。
  赵持满的事件,可以看做一个风向。
  苏大为当年,可是在武媚娘面前,数次提到赵持满,并说此人不错,希望武媚娘能够善用此人。
  若用之于军阵上,以赵持满的能力,定然能替大唐取得优势。
  但是结果却完全不像是苏大为想的那样。
  一但触动了贺兰敏之,这位武顺的儿子。
  武则天完全没有顾忌苏大为的面子。
  赵持满的下场如此凄惨。
  若真有一天,回到长安,与贺兰敏之再发生一些冲突事。
  武媚娘,会站在哪一边?
  如果是过去,苏大为会自信满满的说,阿姊会护着我。
  但是现在,他心中没有任何把握。
  除了武媚娘这里,李治那边,其实也有问题。
  通过这些年的观察,苏大为发现,李治其实很记仇的。
  他心里不会真正信任任何人。
  哪怕是武媚娘这边,李治也有意无意的防一手。
  比如说对自己的任用,李治之前是有一些手段在限制的。
  当年自己与李治第一次见时,便毫不留情的没给这位新皇面子。
  后来每次想起来,都是太过孟浪了。
  李治真的忘记了吗?
  从李治收拾长孙无忌和一些老臣上看,恐怕不是如此。
  李治是那种对他好,未必能记住,但伤害过他,他是会隐忍,直到你以为他忘记了,他会直接将你推入深渊的人。
  从帝王之术上,这种人当然是一个很厉害的帝王。
  但从别的方面,从做臣子上看,那就十分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