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由梦引梦梦连梦

  下面所述就是这个故事。
  故事的开始是四百一十年前。我想那大概是1600年。细细推算,那应是明朝的天启年间到清朝的雍正或乾隆年间的事了,大约一百多年的跨度。到故事的结束,离今朝仍有二百五十多年。
  据说,那时在山西省忻州县前营子村有一户福姓人家,老兄弟二人各自有儿有孙分住两院,但兄慈弟顺妻贤子孝,和睦相处得好似一家。兄弟二人都有些文化,都是那能耕田种地的识字人,会读书写字的老农民。老大福壮文已经年整五十,瘦高的个子,粗眉大眼国字脸,虽常穿中式上衣家做鞋,却有一种特殊的文人气质。他平素善思考少言语,性格温和又过分勤快,总是一刻也闲不住。农闲之时爱读些医书,收集一些偏方,摘录一些验方。村里人有些风寒湿痹头疼脑热等常见小病,乐意求教于他。日久天长,他便是村里人公认的“医生”,他也就成了乡亲们的义务诊疗员。他还能写一手刚劲优美的毛笔字,每到逢年过节,或乡亲们谁家有婚丧嫁娶之事,给人家写对联记礼单非他莫属。
  老二福锦文,也已四十七岁,他个子略矮于其兄但很壮实,二人相貌相近性格则有别。他开朗健谈更乐于帮助人,天阴下雨或时逢佳节,喜欢研究人的手相面相地理风水之类的事。所以每到晚饭后,他身边总围着一些求知若渴的青年和一些满脸严肃的老年人,来求他讲解一些他们一向迷茫的问题。
  这锦文还有一个惊人的好嗓子,歌喉圆润清亮,音域辽远悠扬,他在田里劳动总是一边干活,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他的歌声撩人遐思,使人荡气回肠。他要唱一些愉快的歌,跟他一块干活的人就会有一种舒服的昏昏欲睡的感觉,或者是激动不已欲飞欲跳;他要唱起悲伤的歌来,听的人总会掉下泪来,甚至吟吟有声不能自己。他的调子不是人们用多来米谱的曲,而是当地人普遍会唱的‘爬山调’或者叫‘信天游’的调子,只是在有的细节上稍有改革,使歌声听起来更悠扬更婉转,而他的歌词则是他张口即来的即兴创作。这里山前山后的花草树木,年年都是听着他的歌声荣枯,山里山外的小溪都曾听着他的歌声奔流。他的歌不是唱在舞台,而是唱在广袤的原野和连绵的山间。假如时间向未来跳越三四百年,那他肯定是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星。然而,他以及他哥哥则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老农民。
  一日,老大福壮文把其弟福锦文叫到自己那屋,对他说:“锦文,祖上的坟地已经满了,到了咱们这辈就另找坟地吧,咱们都这把年纪了,这种事情还是早做准备为好。一来,到那时不至于措手不及;二来呢,人尚健在,自己选择坟址,自己主持修建,自己心里满意,也算了结了咱们的一个心愿。”
  老二锦文说:“大哥所言极是,这事我也曾想过,今天你既然提及,我们不妨明天就行动,看看哪里有合适的地方先选好,接着咱就找人修建,你看怎样?”
  “是啊,眼下正有闲空,夏锄刚好结束,秋收还有些时日,我们明天就出去转转,看哪里合适,这看风水选坟茔之事主要靠你了,你比哥在行、、、、、、”福壮文补充说。
  兄弟俩家的生活,在本村来说算是富裕之户,修建坟茔大事虽不能过分豪华,却也不能草率。他们认为,坟址风水的好坏,事关后代盛衰。而且人死后若有知觉,有个舒适宽敞的落脚处自然是好事。况且兄弟二人不仅讲究多而且爱面子,修个像样的坟地,让活人看了也风光。他们俩商量已定,第二天就到处转悠选择地方。几天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准了一处,但这地方有一半却是西临村姓李的一家人家的麦地,另一半则是自己村的无主荒地,兄弟俩就相商去西临村见这李家,意欲花钱买那一半。他们去了西临村见了李家说明来意,那李家十分爽快。那时农村人占点土地一般都不计较,况且是他兄弟二人,自然比别人更是不同,允许尽管用去。这兄弟二人也不亏那李家,给了他满意的买金。地买好了,就择日开始破土动工,雇人采石买砖挖根基平园地,准备先垒陵园围墙后建墓穴。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