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光能灵气化
或者说白了,就是条件有限,哪怕有技术和理论支撑,但没有相应的各种基础应用作为支撑,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不切合实际,很难盖得起来。
而在九州大陆上,制约李丹的,不仅是技术和理论方面,更多的实践应用方面,或者说基础条件方面的不足,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完全仿照地球的科技模式,一点点的从基础开始发展,虽然也有可能走出一条独特的科技之路,但缺点和弊端却有不少。”
“一是,耗费时间旷日久远,无论是理论和技术的改造,还有基础的建立,人才的培养,工厂的建造,等等,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搞定的。”
“二是,有可能故步自封,或者画虎不成反类犬,自绝于修行文明之外,错失与修行文明相互借鉴和融合,甚至更进一步的可能。”
“三是,有可能被视为异端,被敌视吞并或者毁灭,或者因为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支持,从而发展缓慢,举步维艰。”李丹沉吟和思索道。
地球科技和修行文明,其实各有优劣和擅长,不仅可以相互借鉴,而且有可能实现某些方面的互补,而李丹就比较倾向于将这两者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修行文明,其实也可以看做是科技文明的一种,只是比较另类和高端而已,走的其实是个体强化和生命科学的方向……”李丹沉吟和思索道。
也正是在这种理论和想法的指导下,李丹开始了不断试验和探索,一方面是理论的借鉴和融合,另一方面则是用实践说话,尝试两种不同文明手段和技术结合的各种应用环节。
而至今,李丹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不少路程,虽然还不能说是完全成功,但却也是收获甚多,同时也创造和发明了不少两者结合的产物。
比如说,电能淬丹装置,药丸的流水化作业,各种产品的附魔处理,炼丹器具的改进,灵植的科学化管理和培育,炼丹术改进和新模式推广试验,等等。
总之,李丹为此做了大量的试验和尝试,虽然还只是比较初级的阶段,但却收获不少,至少找到了一些窍门,或者窥探到了一些门径。
就比如说,这一次李丹提出的这个光能转化灵能的装置,或者可以称之为光能灵气化装置,便是李丹在这诸多实践和试验成果下,提出来的一个项目,或者新尝试。
“光能,转化为灵能,或者说灵气,其中两个关键步骤和环节不可或缺,那便是电能的转化,和灵能的转化,而这两个环节,我已经通过科技和修行的结合,基本上实现了相应的功效。”
“也正是在这种前提下,我才能更进一步,将光能和电能间转化和利用加入其中,从而实现光能的灵气化……”李丹沉吟和思索道。
光能,可以说无论是在前世的地球,还是九州大陆,都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能源。只是,相比于地球,在对光能的利用上,九州大陆似乎还处于一种比较原始的状态。
“光能如果可以灵气化,有三大优势,一是光能比较常见易得,成本低廉,二是可以供应大量的灵气,三是可以增强光能的有效利用,而且对环境的影响小……”李丹思索和分析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丹才会选择光能作为灵气化的一种能源选择,而不是其他的能源。
事实上,在自然界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能源,比如说风能,水能,地热,生物能,人工能等等,但是除了光能外,基本上其他的能源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和缺陷,难以有效应用。
“光能灵气化,有两种方案和实现方式。”
“一种是利用特殊材料的光电效应,将其转化为电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灵能。”
“二种是利用植物或者某些矿物,从而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再转化为灵能,或者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灵能。”李丹沉吟和思索道。
其中第一种,是李丹的第一选择,也是他首先想到的方案,是综合科技和修行两种文明手段,从而实现的一种方案,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丹心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案,只需要进一步做好各种试验,然后不断调整和优化,很快就可以完成。
至于将第二种,也同样有两种实现方式。
其中第一种,光能转化为生物能,在转化为灵能,过程虽然看似比较复杂,但实现的方法和方案却比较多样。
一是,利用普通植物,也就是所谓的生物能,先发电,然后再讲电能转化为灵能。
这个方式比较复杂,弊端太多,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还有诸如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等等,总之是李丹最不想利用的一种方式。
二是,利用灵植和特殊矿物,直接或者间接实现光能和灵能间的转化。
这种方式最简单实用,唯一得弊端就是灵植和矿物的种类需要试验和筛选,想要发现并不没有俺么简单,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或者说,哪怕真的存在,最终找到了,但是想要大规模的利用和应用却依然不太容易。
如果是灵植还好一点,至少可以通过培育的慢慢应用,可是矿物或者其他材料的话,就难说了,不仅需要费时费力的寻找,而且有可能因为稀缺性,反而无法大规模应用。
“其实普通的灵植,比如说聚灵草一类,都是天然的灵气聚集和释放器,可以实现部分光能的灵气化,只是比较低效或者不明显而已。”
“所以说,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可以数量巨大容易获取,又高效转化光能的灵植,或着其他材料那该多好啊,可以省下很多时间和精力……”
“不过,相比之下,或许第一个方案更加适合一点,而且可以大规模大批量的应用,这才是科技和修行结合的最佳典范……”李丹沉吟和思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