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比试

  “好,还请吴县令和苏学正做个评判,以免有些人输了不认账!”林夫子气鼓鼓的,自然也不会有所谦让。
  这可是证明自己执教水平的最好证明。
  作为上级官员,苏学正本应调和双方,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他之前就想鉴赏一下赵希安的诗词水平,才能完整判断这个小书生的具体能力,方便自己最后做出决断。
  如今既然两位夫子话赶话,有这个机会,他岂会不好好利用?
  捻着长髯笑道:“如此甚好,老夫正好见识一下巨野县年轻一代文士的风采。哈哈哈哈。”
  赵希安坐在角落,很想弱弱问一句,难道没有人想要征求一下本人的意见吗?
  然而,似乎并没有人在意他的感受。
  要知道在文风鼎盛的大周朝,能于当众比试诗词,实属读书人难求的机遇。
  一旦获胜,或是当众填出好词名句,那绝对是增长声望的好事。
  当然,这些读书人中,并不包括一心低调的咸鱼赵。
  不过,既然只是比试诗词……,
  赵希安突然感觉到,似乎也不是无法接受啊。
  萧采玉本就在县学中借宿攻读,很快就被传来。
  他比赵希安略大,今年也不过十八九岁年纪。
  相貌比之则要更进一步,星眉剑目,锦衣玉带,看起来卖相就好很多。
  被传来时多少有些惴惴不安,一听说是要和县学中另一名小才子赵希安比试诗词,他简直要笑翻了。
  赵希安,他是听说过的,巨野县也就那么大,县学中的学生也不过百余名,分了几班而已。
  而真正有希望在科举上进一步的,无非就那么三四个人。
  萧二郎是黄夫子班上无敌的存在,而赵希安则无疑就是林夫子班上的翘楚了。
  两人素无来往,不过相比之下,赵希安从未做出过一首让人称颂的好诗词。
  更多人夸赞他的,是在策论的筹划上有些讲究。
  而萧二郎则截然不同,他最不喜策论,而钟情于诗词一道。
  在他眼里,文人就是要吟诗作对,填词写曲才足够风雅。
  何况大周朝的科举应试评分中,诗词的份量也是高于策论的。
  只要自己临场发挥高明一些,州试还是大有希望的。
  不过尽管胜券在握,面子功夫总是要做的,说了几句感谢夫子提点,学正指证之类的客气话后,也对赵希安拱了拱手:“学弟,这次为兄就不好让你了,免得被人指指点点。”
  神色间殊为傲气。
  这意思,从前他都是让着自己的?
  赵希安都快气炸了。
  你要上位没问题,大家客客气气的,你做一首好诗,我让你赢了就算了。
  偏偏要踩呼自己上位?
  对不起,怎么都得拉你跌一跤。
  看看你这名字,萧采玉,娘里娘气的。
  对一个人的印象不好,他喘口气都是多余的。
  此刻赵希安看着萧采玉,简直跟看一个人形NPC一样,除了经验和名声,他身上也不掉装备啊。
  赵希安也压住火气,拱了拱手冷冷道:“多谢兄台早前的容让,或许小弟今日诗兴大发,也能做一手过得去的诗词呢?”
  萧采玉以为他嘴硬,大笑了数声,便道:“有些事情,强撑是没什么用的。还请老父母、学正大人出题!”
  这题目,肯定不会由两位夫子来出,在座最合适的出题人就是吴县令和苏学正了。
  吴县令笑笑,他自不会在这种时候抢什么风头,只道:“还请苏学正赐题,本官文采有限,便不贻笑大方了。”
  苏学正看了看一身锦衣,骄傲的如同一只大公鸡般趾高气昂的萧采玉,心下就有些不喜。
  不得不说,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在苏学正看来,一个人再有文采,也不该如此高傲。
  看看他先前对赵希安的态度,就知道这人上限也不高了。
  所谓敬上而爱下,单单从这一点来看,萧采玉就算不得君子。
  忍住了心中些许不快,苏学正缓缓道:“尔等二人皆少年,今日便以少年心性为题,你二人各做一首罢了。”
  反正他心里早就做了决定,只要赵希安的诗词别太不堪入目,勉强合格就判他赢了。
  萧采玉心中自有把握,爱作诗填词的天才少年,谁没写过几首相关少年心性的诗词?
  此时拿出来卖就好了。
  正好前几日偶得几句佳句,知道的人也不多,现在拿来用正正好好。
  当下便当众朗诵道:
  “春风吹渡愁煞人,飘雨濛濛。暮色深沉,只求佳人虚掩门。
  年少用情只温存,难谱诗文。相见情真,佳期难近娇语嗔。”
  “好!好一首采桑子!”黄夫子自然是捧场的,只觉得心中的风流气都被带起来了,今晚非要去老相好那里一趟不可。
  林夫子也是识货之人,这首词确实不错,但要让他叫好,却远远不够。
  苏学正微微点头,这少年看来肚子里确实有些东西。
  不过既然作为评判,他还是得指出一些不足的。
  “萧二郎这首采桑子,平仄方面有些瑕疵,还需精心打磨。风格也未免香艳了些,难登大雅之堂啊。”
  将来要考科举,难道你还拿着这么一首香艳的词作去当敲门砖?
  开什么玩笑。
  萧采玉一脸的谦逊,一副谨受教的样子。
  但心里却不以为意。
  既然连苏学正也只能从个格律和风格上挑刺了,也就是说自己的水平已经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这就足够了。
  反正现在也不是科考的试场。
  得意忘形之下,他便将目光转向赵希安,脸上的表情也瞬间转为嘚瑟。
  “学弟,该到你了,希望你也能做出一首名作,也好让此番比试能流传千古啊。”
  言下之意,你别写的太狗屎,免得配不上自己的佳作。
  呸,就这水平,还想着流传千古?
  赵希安对萧采玉的这首词只有一个评价。
  “狗屁不通”!
  见识过海量巅峰时期宋词的他,怎么可能对这么一首平庸之作有什么好评价。
  当然,如果比起真才实学,赵希安自认是写不出如此一首“平庸”的作品的。
  但,
  谁让他多了一千多年的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