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科考1

  县试即便取中了,也仅仅只是出仕路上的第一关,每年有那么多考中的学子,但是能当官的毕竟不多,毕竟官位就那几个,空出来了才有人上位。
  而今年更是特殊,因为战乱的原因,空下了很多官位,再加上闯王承诺,今年会选取往年三倍的人数,这是多么大的机遇,数百年来也就他们能够遇到。
  就是因为知晓这些,顾云浩不敢有懈怠,争分夺秒的苦学。年仅十四岁的小小少年都知道要抓住百年难遇的机会,其他莘莘学子又怎么会懈怠呢,哪个不是挑灯鏖战的,更有对自己狠的直接悬梁锥刺股,读书人的可怕可见一斑。
  万象城县试的事宜都是由府衙的礼房负责准备张罗。因着万象城县试规模大,参考人数众多,所以府衙各房都抽了人手到礼房帮忙。
  而且考试期间阅卷量过大,又诸事繁多,一旦开考后,府衙就会封印,基本上除了重大事件,蔡文泉一概不问诉讼等事。
  自榜文发布之后到开考的前十日,所有准备参考的考生都要前去府署礼房报名,且报名的时候还需一并请了禀生作保才可。
  顾云浩他们私塾此次有五个内舍学生要参加县试,私塾先生觉得顾云浩虽然小小年纪,但是文采斐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私塾先生才想让他试一试,毕竟这个可是百年难遇的文坛盛世,至于其他的学生还是不要拉出来献丑了。
  因而府衙的榜文一张贴出来,这几人就商议着一起找禀生作保之事,而顾云浩因为有私塾先生的推荐信,禀生也给他做了保。
  万象城的禀生很多,基本上作保都是要收作保费用的。也不知道那位给顾云浩作保的禀生,是不是看上了费用才做的保,毕竟怎么也要四五两银子,这可是普通老百姓三个月的生活开支了。
  顾家怎么来说也是这一带的小地主,虽然不能供养全家男性读书,但是供养两位还是勉强可以的。
  再加上顾云浩被私塾先生称赞有天赋,所以叔侄两人都参与这次县试成为一时的佳话,顾家众人也第一次遇到两人一同考的情况,更是紧张的很,就想着让顾云浩去长长见识也好,不望着能考中。
  顾明良是顾云浩的父亲,这位老实的父亲一听说要花钱找人作保,二话不说就向祖母李氏拿了银子给顾云浩,顾云浩感动的泪眼模糊。
  八月一日这天,天气微微有些凉意,顾云浩、楚毅等几人跟着为他们作保的禀生一起到府署报名。
  这位禀生叫吴成,年纪将近四十,想来是为人作保惯了,带着顾云浩几人熟门熟路的就到了府署,又在衙役的引领下到了礼房。
  刚至礼房大门口,一礼房的杂役见着吴成身上代表身份的生员衫,当下就不敢怠慢,忙笑着引他们入内。
  “请略坐等片刻,几个录房都有学子在报名,只等他们一出来,就可进去了。”那杂役解释了两句,便请几人先坐。
  万象城县试因为参考人数众多,所以一共备了六个录房,每个录房由一名书吏负责,外加几人帮忙打下手。
  进了录房,先是由杂役分别询问填写顾云浩几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和三代履历,待填写完毕,再由吴成签字作保,才一并交给本房负责的书吏验看。
  那书吏验看过后,又询问了几人一番,确定其三代之中无人从事娼、优、皂、隶以及贱民之列,方才让那杂役带着几人去领取考牌。
  杂役记录下他们的相貌特征,又贴在考牌背后,待签字盖印之后,方才交给几人,如此一番下来,整个报名的流程才算走完。
  几人辞了吴成,又到文房铺子买了考试需用的笔墨等物,一起回了私塾。县试的考点就设在府学旁边的考棚。
  因着他们私塾离县学不远,顾云浩就决定考试这几天还是住在塾里。
  为此,祖母李氏可是一直忧心的很。这可是她最喜爱的孙儿——隔代亲,舍不得他在外面吃苦,再加上他被私塾先生称为小神童,这如何不让她对他有所期待,要是能考中做官,那么他们顾家可要恢复祖上荣光了,她到了阴曹地府也可以从容面对老头子了。
  至于她的长子,反正这么多年过去了,都没有考中,也不差这一次,已经麻木了。
  万一小孙儿吃不好怎么办,要是赴考的路上出现什么变故怎么办,要不让三儿到城里的客栈住下,来回接送顾云浩考试。
  但最后耐不住顾云浩坚持,李氏才肯作罢,至于大伯顾明文所在的私塾离县学要远一些,自然就要住客栈了。
  由于各地考生都到府里考试,客栈生意大好,特别是靠近考点的几家客栈,早早就客满了。
  好在顾明文托人想了办法,好容易才在府学旁边的如意楼租下了一个房间,时常约出至交好友吟诗作赋,好不悦乎。
  当然这些事情此时已经无法引起顾云浩的注意了,现在他的全副心神都在温书上。与他一起选择住在私塾的还有李文旭跟楚毅两人,因而三人经常在一处温书。
  私塾先生梁成业也会一日三次前去指点他们几句,有点像后世的高三班主任,真是为学生操碎了心,总觉得还有什么没有说清楚,但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只有学生们自己才清楚自己的学业情况,自己温书才是最有效果的,先生说多了反而影响学生的心境。
  备考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三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考试这一天,三更的梆子刚响了一声,顾云浩三人便穿衣起床,洗漱之后,感觉整个人清醒不少。
  随后顾云浩就开始检查自己的考篮和要带的东西,考篮是早早就准备好的。
  因为防止考生夹带,本朝考生一律都只能用考篮,不管是笔墨纸砚还是随身携带的食物清水,都全部放在考篮里面。
  检查了没有什么漏掉的东西,顾云浩又理了理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