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三位知县

  刘知县执意要入乡随俗,给这位土地敬香,吴老伯当然乐呵呵的拿着最好的香给刘知县递上,吴老伯有向着称职的庙祝发展的倾向。
  刘知县拜了拜后,把香插在脸盆大的香炉上。曾山看到并没有香火出来,虽然很好奇,但是也不缺少这点香火。
  就在曾山要领着知县去另外一处地方巡视的时候,这时候有一位衙役直接骑马过来,跑到刘知县面前后,耳边私语。
  曾山看到刘知县脸色剧变,心里暗道恐怕又出了什么事,但是现在难民都被他解决了,还有什么事让刘知县失态。
  “贤侄,本官先回去一趟,等日后抽空再过来看看!”刘知县着急的告辞离开。
  “小侄恭送刘大人。”曾山弯半腰作揖也不挽留道。
  看着刘知县的仪仗几乎是狂奔而去,哪里还有当初来的时候那么庄严,曾山就知道事态紧急,他隐隐觉的这事恐怕跟他有关。
  刘知县一回到陶河镇知县衙门,就看到相邻的三个城镇的知县联袂而来。
  其中一位大腹便便的张知县就是兴安城的知县大人,他看到风尘仆仆的刘知县进来后,连忙讥讽道,“刘大人好大的牙口,那大同粮行的大米早在十多天前就被你买了去,快点说,到底购买用来干什么?难道是招兵买马造反不成?”
  张知县仗着朝廷有人,直接斥责刘知县,大同粮行的大米都买走了,他们想要花钱购买粮食施粥也没有大米啊,当然这些吸食民脂民膏的知县当然不是自掏腰包,那些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主要是那些地主豪绅买不到大米借机发财,这才是这三位知县联袂而来的原因。
  其中文莱县的钱知县紧接着斥责刘知县,钱知县一直以张知县马首是瞻,如同得意忘形的小人一般道,“你如此一意孤行,就不怕我等联名参你吗?还是把那些大米交出来!张大人自然不跟你一般计较。”
  而被两位知县拉出来的宝安城蔡知县却一直品茶,并没有加入进来,仿佛在观望中。
  虽然刘知县在朝廷里没有人,但是刘知县也并不是吓大的,更何况这两位感情是过来讹诈的,想不花钱吞下那批大米,想都不要想。
  “两位为何一来就如此确定是本官花钱买下了大同粮行的大米,难道是本官有这等财力不成。本官为官上任一直两袖清风,从未贪过一丝一毫的民脂民膏,本官如何能把大同粮行的大米全都买了。两位来本官这里打秋风怕是打错了算盘吧。”
  “你……姓刘的,你说你没有贪民脂民膏有谁可以作证,恐怕是表面道貌岸然,暗地里却是私吞挪用公款之辈吧!”钱知县怪声怪气的说道,完全就是张知县的马前卒模样。
  “哼!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人在做天在看!两位不信,自然可以把这知县衙门翻个底朝天!”刘知县抬头挺胸道。
  钱知县还要再次说什么,却被张知县打断,张知县拍了拍手,一位小二模样的人进来,一进来就跪拜道,“小的是陶河镇大同粮行的小二,半个月前小的看到有一群人前来购米,购买了一百石粮食,掌柜的就联系了周边的几个县城的粮行抽调。”
  “于前不久全部运送到了乌山沟,而乌山沟就是由难民建的村子……”大同粮行的店小二小声的说道。
  “刘大人,你还有何话可说?你可不要说乌山沟的事情你不知道,本官治下的兴安城难民就在乌山沟,可以去找出来当面对质的。”张知县仿佛一切都掌握在手中一般。
  刘知县听到张知县如此说,想到送给曾山的难民,心里暗道其中有诈。
  这时候从外面回来的乔师爷也向刘知县耳语,原来这店小二因为手脚不干净早已经被赶出了大同粮行。当然他当初也打听过曾山的大米从何而来,只是没有在意,毕竟买卖都是双方的,价钱谈好了就好,钱货两清不存在纠纷。
  “刘大人,只要你把大米交出来,大家都还是好同窗。”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蔡知县说道,“要是不交出来也行,只要你能把宝安城的难民吃下,本官也不为难刘大人。”
  “蔡大人,来之前可是说好的,你怎么如此见利忘义?”钱知县听到后连忙跳脚的生气说道。
  “本官要如何,两位大人还管不着吧,你我都是同一品级,请钱知县客气点。”蔡知县也不知道何等出身,竟然丝毫不畏惧张知县的势力。
  “你……”钱知县吃瘪道。
  “各位,通过本官的调查,确实是在下的管辖区有位大地主,买下了大同粮行的大米,但是这属于商业行为,只要没有涉及到欺诈,自然是受朝廷保护的。两位拿着这事说事,难道是要本官强行践踏宝象国法律吗?这是何道理?”刘知县不客气的反驳道,想找他交出大米,他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拿这些大米收留流民,借机挑事造反!”钱知县冷冷的说道。
  “随你怎么想!本官却不曾在乌山沟发现任何的刀剑之类的武器,难道你会让一群流民拿着棍棒叛乱?滑天下之大稽!”刘知县怒极反笑道,“乌山沟里正本性善良,在天灾面前主动扛起施粥救灾的大任,是为大善人之举,改日本官定当向朝廷为他表功,举为孝廉!”
  “哼!本官告辞!”张知县看着这软硬不吃的刘知县,知道再说下去也无用,只见他黑着脸的拱手离开。
  “嘿嘿嘿,你就等着朝廷的治罪吧!还有那位大地主也等着抄家问斩吧!哈哈哈哈!”钱知县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献媚的紧跟着张知县而去,十足的走狗模样。
  只是这钱知县眼高于顶,在离开之衙门大门口时,没有看到那高高的门槛,虽然也下意识的抬腿了,但是还只是脚尖刚刚到了而已,紧接着就被这门槛给绊倒了,一个狗吃屎,要怎么狼狈就怎么狼狈。
  守在衙门的衙役拼命的忍着笑意。
  而钱知县带来的师爷则连忙带着人把钱知县扶起,钱知县也顾不得疼痛,连忙站起来,边跑边扶正自己的官帽子。
  等这两人离开后,蔡知县拱手询问道,“不知本官说的,大人考虑的如何?”